簡介
2010年11月4日,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與北京師範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聯合發布《2010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年度報告》,按照“綠色發展指數”綜合評價各省(市、區)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情況。
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包括三大類指標。經濟成長綠化度反映生產對資源消耗和環境的影響程度;資源環境承載潛力體現該地區自然資源和環境所能承載的潛力;政府支持度反應了社會組織者解決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矛盾的水平和力度。在此基礎上,該指數還細分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勞動生產率、人均水資源量、人均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率等55個指標。
排名情況
排名顯示,中部六省綠色發展指數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在綠色發展方面面臨壓力最大。《2010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認為,這主要因為中部地區作為夾心層,一方面大量承接東部的製造業轉移,資源環境承載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另一方面,中部經濟實力遠沒有東部雄厚,對資源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有限。
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落後於中部,但是由於西部多個省份自然資源優勢突出,為經濟的綠色發展奠定了基礎,綠色發展水平整體高於中部。排名顯示,青海、內蒙古和雲南“綠色發展指數”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內蒙古等七個省份排在中游。相對而言,東部地區綠色發展水平最高。除河北省外,東部其他九個省份的“綠色發展指數”都排在前十位。
《報告》認為,這是因為東部發達地區在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後,更加重視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協調,更加重視提高經濟成長效率,加大了環境和生態保護力度。
不過,東部地區面臨較大的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報告》顯示,東部十個省份中,除海南因地理環境優勢、資源環境承載潛力排在第4位外,其他九個省份均排名靠後,大都列於後十位。
《報告》特彆強調,在測算結果中領先的地區,僅說明其相對於全國平均水平領先,並不表示綠色發展水平領先,“與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相比,仍存在著明顯差距。”
《報告》建議,從全國範圍看,實現綠色發展的關鍵是,東部產業結構進一步“輕”化,西部資源環境進一步妥善保護、防止“西部大開發”變成“西部大開挖”,中部則應該高度重視綠色發展中的短板。
北京情況
北京綠色發展指數位居全國第一。不過,對於生活在北京城的市民來說,他們還很難將自己的實際感受與綠色發展指數第一的桂冠相掛鈎。
北京為了舉辦奧運會、換取藍天天數的增多,淘汰了30萬輛“黃標車”,並將有煙筒的工業企業悉數轉移出去,但仍然面臨城市化過程中的污染與資源匱乏問題。
“北京的200條河流都沒有水了,但這座城市還排名第一。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們仍差得很遠。”李曉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