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
如果客戶需要與各自市場的經紀商打交道,其挑戰將是巨大的:每日的外幣兌換,多種格式的數據記錄整理,滿足不同的監管要求,用不同語言與各市場的經紀人溝通,不斷保持對各經紀商的財務狀況和信譽變化的了解與更新。
對於大多數交易用戶來說,處理所有這些任務的精力與成本,可能會遠遠超過所獲得的收益。此外,有些國家的監管規則根本就不允許境外交易者直接進入市場。綜合賬戶提供的一攬子買賣服務,不僅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把某些難以實現的跨境、跨市場交易變為現實。
如果考慮到交叉保證金的使用,綜合賬戶的好處就更多了。現代期貨市場的保證金是基於投資組合來計算的。由於類似產品在同一投資組合內的折抵效應,降低了風險暴露,也降低了對保證金的總體需求,從而提高了交易者的資金利用率。
今天,即使世界上最大的經紀商,也不可能同時成為世界上所有交易所的成員。如何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提供他們希望交易的產品?惟一可行的就是通過綜合賬戶。實際上,即使一個大的金融機構,其所屬的處於不同司法管轄權的子公司,也會出於上面列舉的各種原因而利用綜合賬戶為彼此提供服務。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綜合賬戶也是一種更為合理的安排。眾所周知,風險管理往往是經紀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而有效的風險管理,有賴於熟悉自己的客戶,知道他們的財務狀況,以及隨時掌握其交易頭寸的變化。如果一個客戶的賬面出現值得警惕的信號,經紀商需要立即與客戶溝通。而如果客戶住在遙遠的國度、時區不同、受不同的司法管轄、講一口外語或方言等,溝通將變得極為困難。
因此,執行經紀商往往並不樂意直接接受境外的投資者(除非該投資者擁有大筆資金)。通過那些就近對自己客戶了解和信任,掌握其財務狀況,並可隨時與其溝通的原始經紀商,跨境、跨市場交易變得容易多了。
保證金管理
從理論上來說,在綜合賬戶的協定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透露、部分透露或全部透露三種方式中的一種,來處理交易客戶的信息。但實際上,第三種方式極少套用。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原始經紀商都會選擇第一種方式,因為客戶資料及其交易信息對任何一家經紀公司來說都是最重要的資源,誰也不會輕易泄露。畢竟執行經紀公司也是原始經紀商的潛在競爭者,雖然目前雙方為合作夥伴,但無人知曉執行經紀公司出於什麼原因而未能直接涉足新市場,有朝一日它決定改變策略,就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利用這些資料擴展現有或新的業務。
進入綜合賬戶的門檻雖然相對低一些,卻也並非囊中取物。例如,在執行過程中,通常由原始經紀商負責保證金計算以及風險管理。也可以利用部分透露信息方式以賬戶代號由執行經紀商計算,但這樣做將大大失去實時風控與數據保密的主動權。對於保證金計算,歐美的經紀公司基本上都輕車熟路;而對於新興市場的經紀公司來說,則可能是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
絕大多數歐美市場,都採用國際期貨市場的行業標準進行保證金計算,而中國以及部分日本市場目前仍未使用。此外,新興市場的經紀公司普遍缺乏高素質的風險管理人才,風險管理能力也普遍落後於歐美交易對手。
而在綜合賬戶的套用過程中,原始經紀商與執行經紀商必須能夠在同一水平上就風險管理問題保持溝通。因此,準備採用綜合賬戶介入國際期貨市場的經紀公司與監管者,必須對此有所認識,並從人員、系統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
目前部分國家尚未使用綜合賬戶,部分原因是一些監管機構認為綜合賬戶可能會造成交易者身份的隱藏,由此擔心某些在遙遠地區而身份不明的交易者,可能試圖操縱市場和逃避監管,或者利用交易進行洗錢。另一種原因可能是對綜合賬戶本身尚未有足夠的了解與認識。
下表顯示部分亞洲市場的綜合賬戶套用情況。
由表可見,除日本外,主要亞洲市場如中國、印度與韓國等目前都未允許採用綜合賬戶。
新加坡、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屬於緊隨國際市場遊戲規則變化的幾個亞洲市場。新加坡從25年前建立期貨市場時起,就大量參考了美國的市場規則。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同樣遵循了美國和歐洲的模式,它們都較早開始採用綜合賬戶。
其他亞洲市場的進程相對慢些。如台灣期貨市場,運轉八年後才開始允許外國投資者採用綜合賬戶進入市場。2007年,即新規則生效後的第一個整年,增加的市場流動性和交易量效應開始顯現,綜合賬戶的交易量達250萬手,約占台灣期貨交易所交易總量的2%。今年6月,台期所要求監管機構批准新的措施,以進一步簡化報告的要求和頻率。這項新措施目前尚在審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