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福利是關於人類生活質量的永恆話題,而《經濟福利的心理保障》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今時代,是什麼決定了你內心所感受到的福利水平?與“向外探索”福利不同,《經濟福利的心理保障》全面重新審視了作為福利主體的人與市場經濟、國家以及社會保障之間的關係,著重探討了貧困、外部效應、公共物品供給、信息不完全、財政收支因素、流動障礙等福利環境與個人心理與行為的相關性,及其對不同社會保障模式的意義。揭示了“向內發現”福利的種種理論意義和邏輯必然,指出由於人格、目標、動機、社會比較、適應與壓力等中介變數的存在,單純的收入多少、經濟強弱已不再與福利水平的高低,尤其是人們內心幸福感的大小形成絕對的因果關係。在大量真實的調查數據、切近生活的坦率訪談中,作者指出未來的社會保障要超越經濟的安全網,向發展型福利轉型。在那種理想的狀態中,人們感受到的,才是真實可靠的幸福。
作者簡介
陳曉雲,心理學博士,理論經濟學博士後,現為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曾先後赴美國加州大學、韓國首爾大學進行學術交流。主要從事人力資源開發與社會保障方面的教研工作。 曾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省市級科研課題多項,獲得“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優秀論文獎”,第十四屆“ 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復旦大學年度優秀導師”等獎項。主編教學參考用書三部,參編教材多部,著有《就業行為管理》;在《世界經濟》、《經濟體制改革》、《心理科學》等專業核心刊物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多次參與貧困地區社會保障基金的項目指導與評估、企事業部門人事測評、職業諮詢服務及培訓工作。
圖書目錄
序
引論
第一章 福利與心理保障
第一節 福利的概念
第二節 福利的測量
第三節 福利的心理保障
第二章 福利理論的演變
第一節 福利理論的形成
第二節 福利理論的發展
第三節 福利理論的深化
第四節 福利理論的創新
第五節 福利理論演變的未來趨勢
第三章 外部性對福利心理與行為的影響
第一節 外部性的含義
第二節 外部性對福利心理與行為的影響
第三節 外部性的激勵機制
第四章 公共物品供給心理與行為
第一節 公共物品的含義
第二節 公共物品供給心理及影響因素
第三節 公共物品自願供給的措施
第五章 信息不完全對福利心理與行為的影響
第一節 信息不完全與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第二節 交易信息不完全對福利行為決策的影響
第三節 信息透明化與信息福利制度建設
第六章 財政收支政策的認知特徵與福利效能
第一節 政策認知在福利行為中的中介作用
第二節 政府轉移支出/稅收的認知特徵
第三節 提高公共財政政策效能的途徑和措施
第七章 貧困預期與救助
第一節 貧困的含義
第二節 貧困預期與成因
第三節 “心理-社會財富分配”能力救濟制度的構建
第八章 流動障礙與福利認同
第一節 人口流動與制度障礙
第二節 流動人口的心智模式
第三節 流動群體認同感的重建
第九章 超越經濟的安全網——走向發展型福利
第一節 福利的基本需要及其中介作用
第二節 福利的認知標準及結構
第三節 福利動機及其環境誘因
第四節 發展型福利模式的構建:認知-動機整合模型
參考文獻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