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怪象

經濟怪象

《經濟怪象》,以作者自身經歷以及社會熱點事件為切入點,輔以經濟的視角解讀社會現象,冷靜分析中國人當下的生存困境。

內容簡介

《經濟怪象》以作者自身經歷以及社會熱點事件為切入點,輔以經濟的視角解讀社會現象,冷靜分析中國人當下的生存困境。書中每一章獨立闡述一個話題,但各章之間又貫穿相連成整體,力求做到形散神聚地關注社會的發展。《經濟怪象》以儘可能淺顯易懂的筆調,將作者的閱歷和感悟傳播給更多的人,而如何突破發展的瓶頸迎接嶄新的重生,需要社會中的個體——我們每一個人,作出理性的思索和選擇。《經濟怪象》實為對中國社會進行冷靜分析的犀利之作。
全書約20萬字,共分26大章,每章獨立成篇但內在又緊密聯繫,以更全面的視角剖析更完整的社會:
我們為何選擇自殺式盈利模式?
內陸何以總是沿海的打工仔?
我們的工資誰做主?
戶籍何以能撼動尊嚴?
醫療衛生改革出路何在?
計畫生育還能計畫多久?
共同富裕到底有多遠?
……
作者一連串痛心的反問,直擊中國經濟怪象!

編輯推薦

《經濟怪象》:我們為何選擇自殺式盈利模式?內陸何以總是沿海的打工仔?我們的工資誰做主?戶籍何以能撼動尊嚴?醫療衛生改革出路何在?計畫生育還能計畫多久?共同富裕到底有多遠?直擊中國經濟怪象!
年度社會分析犀利之作!全面揭示中國人當下困境。
“感受他國優點之時,沉思我們的不足,隱約覺得我們的社會已經陷入越勤勞越貧窮的經濟怪圈。”“我們總是在呼籲,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感,身上就該流著道德的血液。我們呼籲得越迫切,它們表現得越讓我們失望。”
“個人所得稅只應作為稅種的一種補充,調節收入差距豈能依靠這個?現在的個稅倒是有將工薪階層一網打盡的可怕趨勢,並且也沒考慮到地區收入差異。”
“政府的干預永遠晚於危機的爆發,針對溫州的崩潰式金融危機,地方政府也做出了積極反應,聲稱要在方方面面給予企業扶持和幫助,可是對於造成今日之局面又有誰去自責並反思了呢?”
“世界上從來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靠房地產的炒作成為強國,倒是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逃脫炒作後的無盡懲罰,我們的鄰邦日本就是最鮮活的例子,它那失去的20年正是房地產惹的禍。”
“讓先富帶動後富的策略貌似合情合理,但國人越發的冷漠與自私卻與初衷漸行漸遠。”卓越、新浪、和訊、金融界、騰訊、網易、鳳凰等眾多網路媒體鼎力推薦。

作者簡介

徐宗強,1982年生人,籍貫湖北襄陽,現居上海,本科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參加工作,先後就職於大型國企和外企,曾因工作原因多次前往歐洲短期工作生活,現為工程師職稱。
大學所修專業雖為工科性質,但喜好文字,關注經濟動向,尤善於對社會各種現象進行獨立思考,常年活躍於天涯社區經濟論壇等多個版塊,立志於以文字帶動人們理性思考,為社會文明進步貢獻個人微薄力量。
《經濟怪象》由中國發展出版社於2011年12月份首版。該書以作者的社會閱歷為主線,以經濟的視角洞悉中國社會多層面的複雜怪象,並給出作者深思熟慮後的冷靜解答。

《經濟怪象》《經濟怪象》
該書既能讓讀者對經濟知識和經濟現象有一個大眾化的普及,又能激發讀者的思維,真理都是要靠自己思考後獲得,最難得是該書並非如一般的經濟讀物那般枯燥,作者的文筆和表達手法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讓讀者在輕鬆的語言環境中不自禁的去反思國人當下的生存困境,實為開啟民智的犀利之作!序言

這個世界變化實在很快,30年前的我們哪能想到一根網線就能將全世界如此近距離地連線在一起。雖然被限制在一個區域網路里的我們只能算得上是井底之蛙,但也能有幸目睹社會的變遷。我們總是熱衷於變化,可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中更多充斥著的是一成不變,需要我們拿著放大鏡而非有色眼鏡去觀摩。不是我們尖酸刻薄,不是我們總是懷疑我們的雞蛋里長了骨頭,而是每一個雞蛋本來就可能有瑕疵。吹毛求疵僅僅源於我們本性中還對美好有著難以磨滅的嚮往和追尋。
驀然回首,記憶中那些渴望的改變竟在冷冰凍的現實中凝固,也成為制約中國社會發展不可逾越的瓶頸,每一個瓶頸之下又折射出中國特有的經濟怪象。如何剖析這些經濟怪象,並開出藥方就變得尤為迫切。匆匆而就的拙作,就算是刻舟求劍的標記抑或能留下歷史的印跡,望能與君共品,鞭策國之進步,期盼眾人發自內心地同唱一曲忠誠讚歌的那一刻早日到來。
社會需要我們去適應,但我們絕不可以沉默去迎合。當印度“國父”聖雄甘地宣揚自己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時,最初收穫的是嘲笑,誰又能料到其最終成就的是怎樣一個偉大的民主國家呢?當馬丁·路德·金暢談夢想宣言時,誰又能想像若干年後黑人真的能當上美國總統?這些想都不敢想的權益,何嘗不是靠爭取而來?而我們,總是習慣於嘲笑,習慣於隔岸觀火的冷漠,習慣於趁別人受傷時拿著粗糠饅頭蘸點別人的鮮血咽下,我們怎么就不習慣於爭取呢?即使爭取不到自己名下,不也為我們的下一代,為我們的民族爭取到了離天堂更近一步的機會嗎?固守愚昧式的一成不變只會讓我們如鴕鳥般錯失求生的良機。以儘可能淺顯易懂的筆調,將自己的閱歷和感悟傳播給更多的人去思考,則正是本書的寫作目的。
本書以自身經歷以及社會熱點事件為切入點,輔以經濟的視角解讀社會現象,每一章獨立闡述一個話題,但各章之間又貫穿相連成整體,力求做到形散神聚地關注社會的發展。如何突破發展的瓶頸迎接嶄新的重生,需要社會中的個體——我們每一個人,作出理性的思索和選擇。
徐宗強
2011年10月

後記

關注社會就是關注我們自己,對社會的思考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不同的感悟。學生時代與社會脫節甚遠,只能在迷茫與矛盾中彷徨。進入社會後,工作之餘常年活躍於國內知名的天涯網路社區,並以自由撰稿者的身份融入其中。在這個思想紛呈、大眾積極參與社會話題探討的虛擬空間,我的社會價值觀逐漸變得更加成熟。半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有幸被中國發展出版社一位熱心編輯約稿,他鼓勵我不妨超越網絡的局限,將自己的所思所感以紙質文字的形式呈現給更廣泛的讀者,或許就能以此途徑影響到更多曾如我一樣的迷惘者,而這也算是為中國社會的理性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答應了。
歷時約半年的筆耕不輟,書稿總算完成。成稿之時正值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日,100年只是歷史長河中的瞬間,但革命黨人的一聲槍響卻注定永遠在後人的耳際響徹。辛亥革命對於華夏民族的意義自不必贅言,先驅們對於民族、民權、民生的追求更是值得我們繼承。我們要永記1 00年前的那一個偉大時刻,時刻提醒自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追求公正公平是先烈們對我們寄予的厚望。辛亥革命激起的正是當時的民眾對於奴性思想的反思,雖然那時的社會還不乏吞咽著血饅頭的冷漠看客,但更不乏各個領域的覺醒者。吾輩若不思進取,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恐怕只會讓先烈們的努力在我們手上葬送。歷史的車輪縱然碾壓了100年,但我們怎敢妄言我們一定在前進?在這特殊的時刻,希望能以此書紀念那些已逝去的理想者,那些讓我們感佩的革命先驅。
寫作的過程痛苦卻不枯燥,面對著不容忽視的經濟怪象有時候絕望得想哭,但沒有解不開的結,發現問題並盡力找尋解決之道正是激勵著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所在。我想像著,終有一天中華民族會突破發展的瓶頸,驕傲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那時一切辛苦將如浮雲般散去。祝福我們的偉大祖國明天更美好!
部分參考資料及數據來源於網路,也藉此機會衷心感謝那些網路上的無償整理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