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數

簡介

經數
jīng shù
(1).常規的賦稅數額。宋·王安石《司封郎中張君墓志銘》:“三司市綢絹十餘萬,非經數,君拒弗市,民以君為有賜也。” 宋·陳亮《書林勛後》:“蓋王政寬大,納民於其間,不用一律以齊之,則制度雖密,人不思裂去,法可長守而經數嘗齊矣。”
(2).指織物經線的數目。

相關典籍

經數

凡織帛,羅、紗筘以八百齒為率(1)。綾、絹筘以一千二百齒為率。每筘齒中度經過糊者,四縷合為二縷,羅、紗經計三千二百縷,綾、綢經計五千、六千縷。古書八十縷為一升(2),今綾、絹厚者,古所謂六十升布也。凡織花文必用嘉、湖出口、出水,皆乾絲為經,則任從提挈,不憂斷接。他省者即勉強提花,潦草而已。選自《天工開物·乃服》

注釋

(1)率:標準。
(2)古書八十縷為一升:《儀禮·表服》:“緦者十五升。”鄭玄註:“以八十縷為升。”

原文翻譯

織相對薄的紗、羅用的筘以八百個齒為標準,織相對厚的綾、絹用的筘則以一千二百個齒為標準。每個筘齒中穿引上過漿的經線,把每四根合成兩股,羅、紗的經線總計有三千二百根,綾、綢的經線總計有五六千根。古書上記載每八十根為一升,現在較厚的綾、絹也就是古時所說的六十升布。織帶花紋的絲織品必須用浙江嘉興和湖州兩地在結繭和繅絲時都烘乾了的絲作為經線,這種絲可以任意提拉也不必擔心會斷頭。其他地區的絲,即使能勉強當做提花織物,也是相對粗糙而不很精緻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