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紀錄-帕爾·羅倫茲
16集的篇幅,展示了16位電影大師的經典作品與人生歷程。這是一部20世紀紀錄電影的史詩,一部帶有歷史揭秘特徵、故事性強的世界經典紀錄電影畫卷。本片是一部世界紀錄電影史的影像版,其中的許多作品是中國觀眾沒有機會看到的,如美國直接電影大師梅索斯兄弟的代表作《推銷員》、《灰色花園》等,堪稱紀錄電影史上的里程碑。電影在輕輕地細述她的故事,讓我們靜靜地透過影像,--傾聽大師們的聲音,感受那段逝去的日子吧。
基本資料
語言 |國語
色彩 |彩色
劇情介紹
在美國30年代羅斯福新政時期,當人們的目光都聚集在麵包和牛奶上的時候,勞倫茲卻遠見卓識地關注著人類的生態和生存問題。起初絲毫不懂紀錄電影的他卻一舉拍攝出極為經典的兩部紀錄電影——反映沙塵暴和洪水災害的《大河》與《開墾平原的犁》,成為世界重大社會主題紀錄電影的開創者,引起羅斯福總統密切關注。之後,像流星划過夜空樣,從1941年他即封鏡。而電影帶給他的榮譽一直伴隨他並不短暫的一生,他所開創的紀錄電影風格至今仍是紀錄片中的一股颶風,其力量究竟來自於哪裡?
帕爾·羅倫茲
人物生平
帕爾·羅倫茲Pare Lorentz(1905—1992),美國
帕爾·羅倫茲原來不是搞電影製作的。他的家族是經商的,他父親是一個印刷出版商,他母親是一位專業歌唱家,經常在他們家聚會的都是當地音樂界的人士,這對他有很大的影響,他自己還曾花了十年的功夫學習音樂。他在大學裡學的是文科,後來曾在紐約任任某雜誌的編輯。他更多的是和音樂的人士來往。他那時和電影唯一的接觸就是在他的評論文章中談到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他強調音樂在電影中的對位作用 ( 這就是高見了,他沒有談什麼“主題歌”之類的東西) 。到了三十年代,他成為紐約的電影評論家。並成為以文藝著稱的雜誌 Vanity Fair 當編輯。他蓍書批評過好萊塢電影兒的幼稚,以及批評檢查制度。 他當過十年的雜誌編輯兼專業作家,八年的電影評論家。他對音樂有特殊的興趣,在紐約的藝術和音樂圈子裡是一位知名人物。他深信電影在娛樂之用外有著更大的潛能 ( 這也是高見,和電影先驅格里菲斯的見解一樣,他沒有“電影 = 故事片”的那坐井觀天的狹隘觀點) 並且認為電影至今未能發揮這一潛能。他支持羅斯福的新政。他特別關心對自然資源的保護。還有,他能同時乾好幾件寫作工作。誰也沒有料到在1935年他能被紐約時報的電影專欄評論家譽為:“an experimenter, an explorer in the art of the cinema." ( 電影藝術領域的一名實驗者,探索者)
當他第一次擔任製片人兼導演時,金維多( KING VIDOR ) 給他推薦了一流的攝影師。這些影片的拍攝工作當然是依靠那兩位攝影師。但是,從他導演的影片中看出,這位外行是一個很有藝術修養的外行。攝影師拍出來的東西他有鑑賞的能力和水平。沒有去精取粗。其實不是外行能不能領導內行的問題,而是沒有文化修養的人不能當任何領導的問題。
--摘自周傳基老師《大學影視藝術概論》記錄片部分之《曼菲斯美女》的歸宿
河流這部影片詳細描述了從古代到大蕭條時代洪水泛濫的密西西比盆地的面貌。並且特彆強調了TVA組織在此地區進行的控制洪水、保護土壤的努力。很多漂亮的鏡頭,特別是正在建造的大壩的遠距離鏡頭,成為30年代電影和電視紀錄片的範本。
代表作品
《開墾平原的犁》The Plow Broke the Plains,1936
《大河》The River,1938
編劇作品
City, The (1939) 大河 River, The (1938) 開墾平原的犁 The Plow That Broke the Plains (1936)
《經典紀錄》紀錄經典
紀錄片是電影的長子,故事片的窮兄弟,它始終伴隨著電影的行程,時而顯赫,時而低迷,卻又始終擁有忠實的客群群。從盧米埃爾最早拍攝的《工廠大門》、《火車進站》開始,紀錄片走過一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璨若星辰的大師與波濤洶湧的美學思潮創造了每一個時代的輝煌。令人驚嘆的是,紀錄片總與社會變革的焦點糾結在一起,正如電影大師伊文思所說,“哪裡燃燒我就到哪裡去!”“我總是置身於世界的大事件中”。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血腥的歷史,20世紀30年代的左翼運動、60年代社會變革思潮,這些時期都是紀錄片發展的黃金時代,其影響也超過了故事片。許多經歷二戰的俄羅斯老人都保持了一個習慣,每年到電影院去獻花——在那裡,他們最後一次看見自己的兒子。正是這種對於真實的懷戀增添了紀錄片的特殊魅力,它在電影藝術中的獨特地位與作用不可取代。可以說,紀錄電影記錄了一個世紀的風雲變幻,記錄了那些改變歷史的人物與事件,記錄了人們平日難以發現的自然奇觀,也留下電影藝術自身發展的美學創造:從浪漫的邊緣傳奇、現實的電影眼睛、重大社會主題到真實電影、直接電影運動。
《經典紀錄》是一部20世紀紀錄電影的史詩,它以16集的篇幅展示了16位電影大師的經典作品與人生歷程,既有紀錄電影大師的經典作品,如伊文思、維爾托夫、弗拉哈迪、格里爾遜、里芬斯塔爾、梅索斯兄弟等,也含納了故事片大師為紀錄電影創造的傑作,如阿侖·雷乃、布努埃爾、卡普拉、安東尼奧尼、愛森斯坦、羅姆等故事片大師的紀錄電影,同時這也是一部20世紀紀錄電影美學的集會,許多紀錄電影的“第一”都囊括其中。由於傳播的原因,收在《經典紀錄》的紀錄電影大師和作品多數都是第一次展示在中國觀眾面前,一部帶有歷史揭秘特徵、故事性強的世界經典紀錄電影畫卷。
《經典紀錄》之一 羅伯特·弗拉哈迪
《經典紀錄》之二 狄加·維爾托夫
《經典紀錄》之三 謝爾蓋·愛森斯坦
《經典紀錄》之四 約翰·格里爾遜
《經典紀錄》之五 路易斯·布努艾爾
《經典紀錄》之六 帕爾·勞倫斯
《經典紀錄》之七 萊尼·里芬斯塔爾
《經典紀錄》之八 漢弗萊·詹寧斯
《經典紀錄》之九 弗蘭克·卡普拉
《經典紀錄》之十 米哈伊爾·羅姆
《經典紀錄》之十一 阿侖·雷乃
《經典紀錄》之十二 梅索斯兄弟
《經典紀錄》之十三 克里斯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經典紀錄》之十四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經典紀錄》之十五 尤利斯·伊文思(上)
《經典紀錄》之十六 尤利斯·伊文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