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新的經濟發展區域]

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新的經濟發展區域]
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新的經濟發展區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包括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區市重慶、四川、雲南、廣西。2013年,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繫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域遼闊,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土地資源和寶貴的旅遊資源,被稱為21世紀的戰略能源和資源基地,但該區域交通不夠便利,自然環境較差,經濟發展水平卻與兩端的經濟圈存在巨大落差,整個區域存在“兩邊高,中間低”的現象。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絲綢之路是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陝西西安)起點,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錫爾河與烏滸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大伊朗,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在這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國際通道上,五彩絲綢、中國瓷器和香料絡繹於途,為古代東西方之間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早期版本,這條貿易通道被譽為全球最重要的商貿大動脈。

經過歲月變遷,21世紀初,貿易和投資在古絲綢之路上再度活躍。中亞各國希望與中國擴展合作領域,在交通、郵電、紡織、食品、製藥、化工、農產品加工、消費品生產、機械製造等行業對其進行投資,並在農業、沙漠治理、太陽能、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合作,為這塊沃土注入“肥料”和“生機”。

中國一些有識之士也不斷呼籲,在現代交通、資訊飛速發展和全球化發展背景下,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區域經貿各領域的發展合作,既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也是對該區域蘊藏的巨大潛力的開發。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重要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

2013年10月,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主席強調,做好周邊外交工作,主要為中國發展爭取良好的周邊環境,也使中國發展更多惠及周邊國家,實現共同發展,形成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這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日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需要,建設好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就成為重要戰略指引。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以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由此,“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在內政外交中均確立為中國實現下一階段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

推進原因

1.中國的發展需要兼顧地區平衡,並著力開拓新的經濟成長點。復興絲綢之路能帶動經濟實力較為薄弱的西部地區,有望形成新的開放前沿。

2.通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中國營造良好的周邊政治、國防、民族環境。

3.可以推進區域之間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各種互聯互通,有利於推進區域合作水平。

4.有利於消化中國嚴重過剩的各種產能。

5.有利於構築以開放促中國西部大開發,促中國東部再改革的新的倒逼格局。

“絲綢之路經濟帶”省(州)行政單元整體可達性熱點區分布 “絲綢之路經濟帶”省(州)行政單元整體可達性熱點區分布

涵蓋範圍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包括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區市重慶、四川、雲南、廣西。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繫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域遼闊,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土地資源和寶貴的旅遊資源,被稱為21世紀的戰略能源和資源基地,但該區域交通不夠便利,自然環境較差,經濟發展水平卻與兩端的經濟圈存在巨大落差,整個區域存在“兩邊高,中間低”的現象。

戰略構想

五大支柱

“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通過以下步驟逐步啟動:

第一,加強政策溝通。

第二,加強道路聯通。

第三,加強貿易暢通。

第四,加強貨幣流通。

第五,加強民心相通,加強人民友好往來和社會交往。其中道路聯通是基礎,貿易暢通是本質內容。

具體措施

與五大支柱相對應的五大具體措包括:開闢交通和物流大通道;實現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打破地區經濟發展瓶頸;推進金融領域合作;成立能源俱樂部;建立糧食合作機制。

建設思路

建設策略

第一,中國需要以絲綢之路為契機,全面發掘中國與廣大新興市場國家之間潛在的互補互利機會,全面深化與新興市場國家及區域經濟體之間經濟貿易、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合作關係。

第二,有效運用中國在資金、市場、技術、產能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全面分享中國在改革開放實踐過程中,所積累的市場與政府兩手並用的獨特發展經驗,為協助開發中國家克服在推進經濟發展,以及區域經濟整合過程中面臨的結構性難題,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第三,全面提高中國企業的跨國營運能力,全面打造中國企業的海外經貿據點與生產基地,針對嚴重產能過剩與那些在國內市場已不具經濟效益的產業,進行有秩序的“走出去”,實現對外移轉。

第四,在全面推進綠能產業、整治環保污染、建設低碳城市與智慧型城市的過程中,積極引導擁有先進技術的歐、美、日跨國企業參與投資與提供設備,讓這些跨國企業有機會分享中國城鎮建設及經濟成長的紅利,也刺激國內企業進行產業升級。

第五,在“和平發展”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包容、尊重與發展”的新政策概念,系統整合中國傳統的“和而不同”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代的“不干預政策”和西方的文化多元主義等理念,形成中國特有的普遍價值觀,有別於大英帝國的“自由貿易”和美國的“自由民主”政策概念,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崛起,塑造國際文化軟實力。

政策手段

一是設定規模大於“世界銀行”資本額的“絲綢之路基金”,以及等量規模的“絲綢之路戰略投資基金”為配套。

二是可考慮設定中國主導的全球發展智庫,並協助各區域的領頭羊國家設定協作智庫,建立完整的智庫跨國合作網路。

三是可考慮建立一個面向所有開發中國家的“跨國人才培訓機制”,為各國訓練與培育公共治理、經濟規劃、城市規劃等領域的人才。這些機構不僅應當培養國內的幹部,其功能應當擴展到培養開發中國家的官員。四是可考慮設定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社會精英為對象的“新絲路傳媒集團”。以財經、旅遊、環境、城市及文化議題為主軸,為各國提供一個超越西方視野的跨國資訊與觀念傳播與分享管道。

配套體制

政策的有效實施,依賴於政策機構的設定。一是絲綢之路戰略應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主導,負責統籌政策規劃與資源分配,協調各部委與各省市,打破各自為政的地盤割據現象。二是要處理好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係。三是執行“全球經濟增量再平衡戰略”需要有風險管理機制,必須動態考量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各國主權風險、政治互信基礎,並務實評估中國影響力的投射範圍,以及中國政府的海外護產、護僑的能力極限。風險評估的功能可以和智庫設定結合起來,光有企業和政府本身的評估遠遠不夠,還必須依賴智庫的客觀、中立的評估。

“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可達性 “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可達性

像絲綢之路這樣大規模的對外項目,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構想一個完美的方案,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完全根據規劃來實施方案。這樣的項目都是一邊做、一邊學的過程。但是如果要少交學費,避免重大失誤,就必須儲備足夠的政策知識,準備好足夠的政策手段。

發展狀況

能源合作

能源合作是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的亮點。中哈原油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等大型能源合作項目相繼建成並投入運營,為區域經濟發展輸入新鮮血液。全長2800公里的中哈石油管道自2006年正式開通以來,已成為中國同裏海相連的能源大動脈,哈薩克斯坦已經累計向中國輸送原油5000多萬噸。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年設計輸氣量為300億—400億立方米,自2009年底到2013年,已累計向中國輸送天然氣600多億立方米,相當於中國2010年天然氣總產量的一半。

經濟貿易

中國已成為中亞國家最主要的貿易夥伴,分別成為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對中亞國家的直接投資快速增長,已成為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第一,塔吉克斯坦第二大投資來源國。

互聯互通

圖為習近平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做演講 圖為習近平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做演講

加快推進互聯互通建設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有關國家的共識。上合組織在其中期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金融、能源、通信、農業四大領域的經濟合作。當前,中國正在積極推動與中亞國家間建成鐵路、公路、航空、電信、電網、能源管道的互聯互通網路,發展與中亞國家的資金流、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激活新的經濟成長點。

在中國政府優惠貸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國企業在中亞地區承攬了公路、電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吉烏公路、塔烏公路、塔境內輸變電線等一批經濟合作項目已經成功啟動並在積極落實之中。隨著區域內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連線本地區的能源、交通、電信等網路已初顯輪廓。

2012年,中國政府在上合組織峰會上承諾,向中亞提供100億美元貸款,主要用於中亞地區鐵路、公路、光纜、石油天然氣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國資金的注入,將加快中亞各國經濟建設的步伐。上合組織著手建立開發銀行等金融合作機制,為合作項目提供融資平台,給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間的經貿合作增加動力,為各領域合作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和持久動力。

古絲綢之路的本質就是服務於亞歐之間的商貿和物流通道。要把絲綢之路從線形的“商貿路”變成產業和人口集聚的“經濟帶”,首先要有現代交通和物流的基礎保障,這樣才能吸引企業入駐,才能形成產業生態鏈。要實現互聯互通,如果只重視鐵路和公路幹線,就只是畫平行線,難以形成生態圈。絲綢之路需要信息化支撐和系統化服務的現代物流。首先,要在現有的交通樞紐和工業區基礎上,建設適合的物流園區和信息平台,建設園區平台是圈點。其次,要規劃和嫁接好貫穿東西的泛亞鐵路和泛亞公路等物流主幹線。嫁接物流幹線是連線。再則,要完善運輸幹線與倉儲分揀、信息服務和區域配送相結合的物流網路。建設物流網路是鋪片。“點線片”結合的交通物流體系,才有利於區域融合,有利於建立經濟帶。

區域合作

推進旨在降低區域內貿易和投資成本的物流、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是全球性的大趨勢,也是發展區域經濟合作的關鍵。要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提升海關、交通運輸、出入境檢驗檢疫、金融、信息交流等功能領域的合作顯得非常重要,須加強各國有關政府部門和國家之間的貿易政策協調和溝通。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可以綜合交通通道為展開空間,依託以沿線交通基礎設施和中心城市,對域內貿易和生產要素進行最佳化配置,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最終實現區域經濟和社會同步發展。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深化經濟技術合作、建立自由貿易區,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三部曲。自貿區建設成為包括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在內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遠期目標。

2013年,區域經濟合作的法律基礎和組織機制不斷完善。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了負責組織和協調區域經濟合作的成員國經貿部長會議機制,下設高官委員會和海關、質檢、電子商務、投資促進、發展過境潛力、能源、信息和電信等重點合作領域專業工作組,擔負著落實峰會及總理會議在經貿領域的決議的重任。各專業工作組加強海關互助、海關統計等方面合作與協調,已經建立了技術法規、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信息交流的程式和機制,研究協調和完善合格評定程式的方法等。上海合作組織實業家委員會和銀行間聯合體為各國企業合作搭建了平台。

金融合作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金融主管部門交流增加,2009年11月召開了首屆央行和財政部長會議,積極探討地區融資領域合作。由中方牽頭的國家開發銀行開展授信和融資額度規模已超過500億美元。

中國與俄、吉、哈三國先後簽署邊境貿易本幣結算協定,推進了相互貿易合作。下一步,各國將推進區域內貨幣互換,推動離岸貿易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等其他金融合作措施。

發展建議

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先做起來,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

加強政策溝通

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本著求同存異原則,協商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為區域經濟融合“開綠燈”。

加強道路聯通

上海合作組織正在協商交通便利化協定。儘快簽署並落實這一檔案,將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道。在此基礎上,中國願同各方積極探討完善跨境交通基礎設施,逐步形成連線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運輸網路,為各國經濟發展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

加強貿易暢通

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近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各國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合作潛力巨大。各方應該就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問題進行探討並作出適當安排,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貿易和投資成本,提高區域經濟循環速度和質量,實現互利共贏。

加強貨幣流通

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在本幣結算方面開展了良好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也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一好的做法有必要加以推廣。如果各國在經常項下和資本項下實現本幣兌換和結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強抵禦金融風險能力,提高本地區經濟國際競爭力。

加強民心相通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搞好上述領域合作,必須得到各國人民支持,必須加強人民友好往來,增進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為開展區域合作奠定堅實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

前景展望

第一,“新絲綢之路”可以分期分階段實現既定目標。這一構想在空間上大致分五個區段:東亞段、中亞段、西亞段、中東歐段、西歐段。時間上可以按近期、中期、遠期來分階段建設。重新激活這條古老的貿易通道,對於沿途國家的經濟建設、地區繁榮乃至世界經濟的平衡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將極大改善我國西部地區的發展環境,形成新的對外開放前沿與經濟成長段,西部地區的面貌及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將再上一個台階。通過參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所謂“塌陷地區”的國家將有機會重新融入世界經濟的主流,逐步消除貧困與落後,這又有助於根除極端勢力、恐怖主義、跨國犯罪活動的溫床。新絲綢之路將把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兩個地區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不僅有利於促進貿易、繁榮經濟,更有利於東西文明的交流與融合,促進源自不同民族、文化、種族的群體的相互包容。因此,我們可以預期,這一計畫將得到地區內多數國家的積極回響與支持。

與預期收益相比,更引人入勝的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的歷史價值。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全球化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新絲綢之路構想突破了傳統的區域經濟合作模式,它主張構建一個開放包容的體系,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各方的積極參與,最大限度地減少運行阻力,擴大支持的基礎,並且充分調動各種資源。這些優勢是以勢力範疇爭奪或貿易保護為目的的排他性地區經濟合作所無法比擬的。新絲綢之路構想同步推進政治、經濟、安全乃至民心方面的溝通與建設,突破了由單一領域向其他領域擴散的傳統模式,使得這幾方面得以相輔相成,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種消極因素的干擾。

第二,中國完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主導和中樞作用。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無論是技術準備、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乃至政治與安全的國際合作等方面的條件均已成熟。我國提出這一構想,既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也體現了大國外交的自信。這種自信,源於對國際局勢的判斷,源於對自身實力與戰略目標的認知,也源於駕馭各種複雜局面的勇氣與能力。中國目前不僅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這一計畫的實行,而且可以從中獲得直接和間接的回報。中國推行這一計畫,政府發動、企業主導、市場推動、國際合作,可行性越來越明顯。

第三,自從中國提出這一計畫以來,得到了中亞、西亞、中東歐、西歐各國不同程度的積極回響和配合。“新絲綢之路”的建設,帶來的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歐亞大陸的一體化和全面復興。這是“中國夢”,更是“世界夢”、“人類夢”。

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範圍 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範圍

面臨挑戰

首先,制度化建設的水平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高度,值得關注。在制度建設上實際需要處理好兩個平衡:一是主權讓渡與不干涉內政原則的平衡。另一個平衡是缺乏主導國與推進制度建設之間的平衡關係。

其次,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考驗決策者的智慧。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路線的選擇需要充分考慮地理環境、經濟效益與政治協調。與技術和規劃因素相比,更大的挑戰來自於政治協調,特別是大國之間的協調。

另外,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能否建成還取決於能否成功消解一些人為的障礙。邊境管理和安全保障是兩個突出的人為障礙...

需要注意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地區地緣政治形勢複雜多變,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這種情況下推進經濟合作,就要尊重現實差異,創新合作理念,解決最現實的問題。

國際發展

拓展合作夥伴關係

中亞地區,2013年9月1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坦巴耶夫舉行會談,宣布將中吉關係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2014年5月18日,兩國繼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於進一步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2014年5月12日,中國和土庫曼斯坦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庫曼斯坦友好合作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庫曼斯坦關於發展和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關於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庫曼斯坦戰略夥伴關係發展規劃(2014年至2018年)>的聲明》。

在西亞地區,2014年6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中,希望中阿以共建“一帶一路”為新機遇、新起點,不斷深化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中阿戰略合作關係。

在中東歐地區,李克強總理在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後,中國與中東歐16國共同發表《中國一中東歐國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綱要》。在歐洲地區,2014年3月23日,中國和荷蘭發表聯合聲明,決定建立開放務實的中荷全面合作夥伴關係。

此外,在城市合作層面也有所進展。2013年9月13日,在兩國元首的共同見證下,中國西安市和土庫曼斯坦馬雷市建立友好交流與合作關係。

提升話語權與促進共識

絲綢之路經濟帶秉承和平友好、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精神,這一理念反映出廣大欠已開發國家的戰略訴求,由此,中國在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後,成為國際社會,特別是絲路沿線國家在多邊和雙邊交流中重要的商討主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話語權有所提升。2013年9月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2013第五屆歐亞經濟論壇、2014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年會、5月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6月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會議等國際交流機制與平台,弘揚絲路精神、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等均被列為重要議題,中國提出“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的理念和倡議,得到與會各國的積極回響。在不同場合,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富汗、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印度、伊拉克、巴基斯坦、亞塞拜然等國、委員會均明確表示支持並願意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絲路沿線國家的合作發展共識有所加強。

展開人文交流與學術研討

為增強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間的相互了解和深入探討合作可行性,諸多表示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國家及其政府與民間組織,紛紛召開研討會、舉辦交流年,人文交往得到一定程度的推進。在學術討論方面,2013年10月,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絲綢之路國際大會”:12月,中國一中東歐國家高級別智庫研討會在北京舉行。2014年2月,中巴經濟走廊遠景規劃聯合合作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3月,科威特《阿拉伯人》雜誌舉辦“絲綢之路上的阿拉伯文化”研討會,中國一烏茲別克斯坦“絲綢之路”經貿合作論壇在塔什乾舉行,中哈企業家委員會首次工作會議暨絲綢之路經貿研討會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召開。在人文交流方面.2014年2月,中印雙方在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十七次會晤期間表示,願積極推動中印兩大市場對接,穩步推進鐵路,產業園區合作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合作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時,“巾印友好交流年”在新德里啟動。3月,為推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繼續在高水平上運行,促進中俄友好發展,帶動雙方各領域務實合作,“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在俄羅斯聖坡得堡隆重開幕。此外,2014年3月,絲綢之路和平獎委員會也在北京成立。

啟動初步合作

絲綢之路經濟帶實質性建設方面,2013年9月.中國與塔吉克斯坦簽訂天然氣管道建設運營合作協定;在西安舉行的歐亞經濟論壇期間,中國和阿富汗簽署包括經濟援助、罪犯引渡以及高校合作等合作協定。2014年5月,中石油土庫曼斯坦巴格德雷契約區第二天然氣處理廠竣工,項目建成後,生產的天然氣將輸往中國;亞信峰會期間,中俄在上海吳凇海軍軍港啟動“海上聯合-2014”中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並且,中俄兩國元首在上海共同見證《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契約》的簽署,根據雙方商定,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30年。6月,來自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哈薩克斯坦輸氣公司、霍爾果斯口岸委的嘉賓代表共同啟動點火按鈕,宣告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開始由土庫曼斯坦向國內通氣。在與歐盟的合作方面。2013年9月,李克強總理與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共同主持第十六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雙方就中歐農業、能源、智慧財產權等領域有關合作簽署協定,並共同發表《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

最新發展

2014年,中國在塔吉克斯坦投資3.26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額為2.28億美元)規劃實施中泰新絲路塔吉克斯坦20萬畝棉花種植,配套2座軋花廠、14.6萬錠紡紗、織布、印染、成衣製造等一系列全紡織產業鏈的項目建設。經過3年建設,一期6萬錠環錠紡紡紗生產項目已經運營兩年,累計生產紗線14178噸,產銷率100%,產品已遠銷埃及、土耳其、義大利、德國、俄羅斯、白俄羅斯、伊朗、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等十餘個國家。投產至今,企業已向當地繳納稅金5850.5萬索莫尼,為當地解決就業3600餘人。

2018年,第六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在新疆烏魯木齊市舉行,吸引了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35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及客商,61家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等企業參會參展。

國內發展

定位規劃

2013年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和外交部舉行的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座談會上,有西北5省、西南4省市以及東部5省參加。西北五省包括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市包括重慶、四川、雲南、廣西等。

陝西:西安將著力打造“一高地”:絲綢之路經濟帶開發開放高地。“六中心”:金融商貿物流中心、機械製造業中心、能源儲運交易中心、文化旅遊中心、科技研發中心、高端人才培養中心。

寧夏: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基地為目標,進一步借鑑上海自貿區等開放模式,在提高引進外資水平、推進中阿貿易自由、能源合作等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增強內陸開放新優勢。

新疆:提出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五大中心”,即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醫療服務中心,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核心區。

甘肅:計畫利用擁有古絲綢之路貫穿境內1600多公里的戰略通道優勢,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段。

重慶:在兩會期間提出《關於充分發揮重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建設中重要作用的建議》,謀求絲綢之路與長江經濟帶樞鈕地位。

江蘇:連雲港規劃成為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和“橋頭堡”。

山東:報請國務院批准將日照、臨沂、濟寧、棗莊、菏澤5市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實施範圍。

西部十大城市群比較

城市群 主要城市 人口 2012年經濟總量 定位
成渝 重慶、成都兩市為中心 6700萬 24337.13億元 國家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南北欽防 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 1200萬 約為4000億元 中國一東協自由貿易區海灣型城市群
關中—天水 陝西關中平原及甘肅天水地區 2940萬 6600億元 新亞歐大陸橋中段重要的節點城市群
天山北坡 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等 458萬 約為3500億元 面向中亞五國合作的陸橋型城市群
蘭白西 蘭州、白銀、西寧 約1200萬 約3000億元 黃河上游多民族地區核心城市群
滇中 昆明、曲靖、玉溪、楚雄 約2400萬 近6000億元 面向東南亞區域合作重要城市群
黔中 貴陽、遵義、安順、都勻等 約1400萬 約3500億元 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節點城市群
呼包鄂 包頭、呼和浩特、鄂爾多斯 700多萬 約為9200億元 黃河流域極具成長潛力節點城市群
銀川平原 銀川、石嘴山、吳忠等 約500萬 約為2000億元 面向中亞國家合作特色城市群
酒嘉玉 酒泉—嘉峪關—玉門 約200萬 約為1000億元 國家航天基地建設的重要城市群

建設項目

新疆:在原有國際通道基礎上,再建成南線、中線、北線三條戰略性國際鐵路;在對外開放口岸方面,新疆有29個口岸,國家批准開放的一類口岸17個,自治區批准的二類口岸l2個,申建8個保稅區,為推動與沿邊國家的自由貿易區建設打下基礎;新疆還著力建設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以帶動產業聚集。

陝西:於2013年11月正式開通“長安號”國際班列;陝煤集團在吉爾吉斯斯坦建成大型煉油項目;2014年初,西鹹新區得到國務院批覆,成為國家級新區,微軟等跨國企業將“微軟創新中心”落戶西鹹新區灃西新城。

重慶:於2011年開通發往德國杜伊斯堡的國際專列,出貨量攀升使惠普及更多lT企業進駐重慶。2013年重慶市包括筆電、印表機、顯示器在內的電子整機數量達到1億台件,筆記本占到全球1/4的產量。

合作平台

合作成果

自199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以來,雙邊經貿合作取得了快速發展。據統計,建交之國中國與五國的貿易總額僅為4.6億美元。21世紀,則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合作的“黃金世紀”:

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後,雙邊貿易額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首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合作論壇 首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合作論壇

2008年的貿易額已達308億美元,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中國與中亞五國雙邊貿易有所回落,為235億美元。此後,雙邊貿易再次發力,呈加速發展趨勢。

2012年中國同中亞國家貿易額已高達460億美元,20年間增長100倍。

中國從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進口的產品已從2005年的609億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1716億美元,其中包括消費品、資本品和零部件等具有國際分工含量的產品進口規模同期從32億美元上升到107億美元。

2016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直接投資規模在1700億美元以上。

2015年中國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投資存量500億美元以上,中國將繼續加大對沿線國家的投資力度。

2015年5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陪同下考察中白工業園,見證首批入園企業獲頒入園證書,並在工業園發展藍圖上籤名。中白工業園規劃面積91.5平方公里,是白俄羅斯招商引資的最大項目,也是中白間最大的經濟技術合作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容納近10萬人就業、20萬人居住。

2017年一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的承包工程契約額增長33.9%。

2017年6月3日,首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合作論壇在西安舉行,論壇旨在打造“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化、機制化開放合作平台。

建設意義

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近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中國將在“新絲綢之路”上培育新的經濟成長極,將會引進產業、聚集人口,這將使西部地區更快發展,並為中西部省區的機電產品、特色農產品、特色食品等貨物向西出口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第一,有助於中國周邊外交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經濟帶的建立與周邊大國息息相關,周邊外交環境要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有力的基礎,“絲綢之路經濟帶”內外兼顧,統籌發展的基礎上提出,有利於應對地區大國之間的關係,有利於中俄新型大國關係的重鑄。
第二,有助於構建新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形成國際經濟新格局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對於構建大合作大發展的全球經濟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國家間經濟緊密度的增強,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數量不斷增多,合作範圍不斷擴大。相關區域經濟合作的國家通過簽訂相關協定消除貿易壁壘,從而擴大了進出口規模,最佳化區域間的資源配置增強了區域組織的國際競爭力。
第三,有助於保障國家戰略安全,拓展中國戰略空間。

西部地區是保證中國戰略安全的重要區域。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於西部地區開發建設,有利於維護國防安全,有利於中國戰略縱深發展,有利於確保能源供應,有利於經濟安全。“絲綢之路經濟帶”包含歐亞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的社會制度、種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國家中,當然存在著對發展戰略、模式和政策的不同選擇,在經濟文化合作中就避免不了各種障礙和阻力。“政策溝通”就是“對經濟發展進行交流、協商,最終制定出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國家的共同發展掃除障礙,提供政策支持。
第四,有助於培育中國新的經濟成長,推動經濟重心西移。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有利於中國西進戰略的開展。中國在“新進”戰略上提出了不少新的構想,但總體來說都是為了加強中國和周邊國家多方面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使得各國互惠互利,“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作為中國“西進”戰略的正式實施的一個重要標誌。“西進”戰略是一套旨在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政策的“再平衡”。“絲綢之路經濟帶”目的在於崛起中的中國以強大的經濟實力重新劃定周邊勢力範圍,並且奠定了中國成長為全球大國周邊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