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通康

主治 服用方法 釋解

組成

麝香、川芎、杜仲、蟲草、菊花、天麻、當歸、芍藥、白朮、桃仁、紅花、柴胡、威靈仙、蒼朮、棗仁、丹參、薏仁、熟地、白芷、防風、延胡索、黃芪、獨活、雞血藤、桂枝、全蠍、黨參、制沒藥、秦艽、甘草等三十餘味

功效

通經活絡止痛、祛風舒筋、活血開竅、通利血脈、平補陰陽

適應症

用於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勞倦而致正氣不足、脈絡瘀阻、經絡不通所致疼痛,伴隨惡寒或微惡寒、肢體困重、心煩易怒、口苦口乾、兩脅作痛、口渴喜飲、身體乏力、頭昏、納呆、面色少華、疼痛時作時止或經久不愈、筋脈拘攣酸痛、大便溏薄或便秘、腰膝酸軟等。

主治

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腦神經痛、舌咽神經痛、枕神經痛、蝶齶神經痛等

服用方法

每日一劑 水煎早晚分服

研製單位

河北新世紀醫院

注意事項

1: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膩食物。

2:服用本品時如需服用其它藥物請詳細諮詢醫師。

3: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忌服。

4:服藥期間常食含鎂豐富的食物,如:小米、玉米、黃豆、海帶、瘦肉、蘿蔔及清淡富含蛋白質的新鮮蔬菜水果。

釋解

關於疼痛的論述最早見於《黃帝內經》 ,尤其是《素問·興痛論》中所述明確。《素問·舉痛論篇》曰:“經絡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人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在《內經》疼痛理論的基礎上,金元時期李東垣首次提出“痛則不通”的病機理論學說,並確立了“痛隨利減,當通其絡,則疼痛去矣”的以通止痛的原則。清代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提出“久痛入絡”的病機理論。王清任在《醫林改錯》、唐容川在《血證論》中均進一步闡述了瘀血致痛之病機。後世醫家又根據疼痛病機概括出虛實兩個方面,確立了實證疼痛病機為“不通則痛”,虛證疼痛病機為“不榮而痛”。無論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均可使氣血、經絡、五臟、六腑不通而發生各種疼痛,當經絡遇到外邪侵襲、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通時,疼痛就產生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