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絞洞村一直以來都隸屬尚重,侗語簡稱“絞”,是根據寨里的古井而得名。古井邊上大樹遮天,先人開山琢二洞將山泉引到井口,井內彎曲的深不見底的山洞兩邊用大青石堆砌猶如當今的隧道一般,井外同樣用大青石堆砌出長寬十平米左右的堡坎,幾百年來牢固如初,水井旱不乾枯,水不渾濁,清涼可口,完美地體現出絞洞先人的智慧、勇敢和勤勞;古井的堡坎上栽種有紅豆杉三株,古金秋梨一株,單從四棵古樹我們便知古井所歷經歲月的滄桑。紅豆杉除了美化環境淨化山泉還有多種藥用作用,將紅豆杉栽種於水井之上想必絞洞先人早就懂得水療的養生之道。以彎彎曲曲的水井取“絞”字,“洞”字跟大多數侗寨一樣同“侗”。故稱絞洞。
絞洞村已經歷經了至少700年的風雨,由於侗族沒有文字,只能在侗歌里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根據絞洞古侗歌傳唱,吳姓始祖明朝初年從江西吉安入廣西梧州後沿都柳江而上,又進入榕江河最後在絞洞這塊熱土落腳。定居絞洞後的幾百年間勤勞智慧的先人們的根據絞洞河流域的特殊地理環境開山闢地,修築梯田興修水渠,挖山開井,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