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過剩人口

絕對過剩人口

絕對過剩人口是指人口增長速度超過物質資料增長和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造成的人口過剩。最初由馬薩斯提出,從人口自然規律出發,認為人口增長必然超過物質生活資料的增長速度,超過的部分就是絕對過剩人口。他斷言,絕對過剩人口是失業、飢餓、貧困的根源,並認為這是永恆的自然規律。馬克思揭示了人口過剩的社會實質,批判了馬爾薩斯的“絕對過剩論”,並以英國工人人口未出現過剩的實例否認了絕對過剩人口的存在。

(圖)絕對過剩人口絕對過剩人口

絕對過剩人口是指人口增長速度超過物質資料增長和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造成的人口過剩。最初由馬薩斯提出,從人口自然規律出發,認為人口增長必然超過物質生活資料的增長速度,超過的部分就是絕對過剩人口。他斷言,絕對過剩人口是失業、飢餓、貧困的根源,並認為這是永恆的自然規律。馬克思揭示了人口過剩的社會實質,批判了馬爾薩斯的“絕對過剩論”,並以英國工人人口未出現過剩的實例否認了絕對過剩人口的存在。

簡介

馬爾薩斯所說的人口增長超過生活資料增長造成的人口過剩。 英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把資本主義制度下相對過剩人口曲解為絕對過剩人口,並認為絕對過剩人口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向。他虛構人口是按幾何級數即2、4、8、16……的比率增加,而生活資料則是按算術級數即1、2、3、4……的比率增加,人口增加遠遠超過生活資料的增加,所以社會上有一部分人陷於飢謹、貧困和失業,成為社會多餘人口,即絕對過剩的人口。只有用預防抑制即不婚或晚婚來限制人口增長,否則就會發生積極抑制,即必然發生飢謹、瘟疫、戰爭來消滅絕對過剩的人口,以保持生活資料和人口的平衡。他認為這是永恆的人口自然規律。 馬爾薩斯絕對過剩人口論的錯誤在於,把資本主義社會的失業和貧困的根本原因歸之於人口增加超過生活資料的增加,而不是歸之於資本主義制度本身。

因素

(圖)絕對過剩人口絕對過剩人口

計畫生育理論認為,中國人口過剩,已經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因此需要實行計畫生育以減少中國人口。中國人口學家李小平(網名“半個詩人”)也在很多文章中大談特談中國人口過剩的問題,例如,他在《減少人口總量是最優選擇》一文中說:“目前的實際情況是,中國三個產業的勞動力都存在大量過剩。”

那么,中國是否存在“過剩人口”呢?我認為,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相對的、暫時的“過剩人口”,但不存在絕對的、永遠的“過剩人口”。而且我認為,要解決相對的、暫時的“過剩人口”問題,並不需要通過實行計畫生育來解決,而只需要通過改革體制和政策(例如經濟政策)來解決。

1850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國際述評》中談到中國時寫道:“在這個國家,緩慢地但不斷地增加的過剩人口,早已使它的社會條件成為這個民族的大多數人的沉重枷鎖。”從表面上看,當時中國確實存在大量的“過剩人口”,然而,那時的產業主要是農業,如果大力發展工業和商業,將有助於解決“過剩人口”的問題。

有人說:“失業人口就是過剩人口”。如果這裡說的“過剩人口”是指“相對過剩人口”,那么這種說法或許是成立的;如果是指“絕對過剩人口”,那么一個人今天失業,他是“過剩人口”;這個人明天找到工作了,就不是“過剩人口”?但他後天又失業了,他又變成了“過剩人口”?

也有人說:“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未來社會越來越不需要這么多人,因此應該減少人口,否則過剩人口會越來越多。”科技的進步當然會提高生產效率,但不能說會造成“過剩人口”越來越多。舉例來說,有一個村莊以前有100個人耕種100畝地,後來由於採用農業機械,10個人就可以耕種100畝地。在這種情況下,另外90個人暫時成為“過剩人口”;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些“過剩人口”雖然不再從事農業勞動,但他們改行了,從事工業和第三產業,所得的收入比以前當農民時更多,現在他們不再是“過剩人口”了。

(圖)絕對過剩人口絕對過剩人口

在封建時代,90%以上的勞動人口都是農民,那時能想像得出,現在美國的農民只占人口的3%嗎?難道絕大部分的非農業人口都要失業了?當然不是,因為新產業不斷湧現出來。一個簡單的事實:現在的技術比100年前更進步了,但需要的勞動力也更多了,只不過絕大部分勞動力並不是從事農業,而是從事工業、建築業、商業、運輸業、旅遊業、金融業、信息業以及文化教育、科學研究等等。一種行業的從業人口飽和之後,人們就會努力開創新的行業,從而促進社會分工的細化以及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計畫生育不但無助於減少“過剩人口”,反而會增加“過剩人口”。舉例來說,相對於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而言,如果女多男少或男多女少,就會出現“性別過剩人口”。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論證過,計畫生育是導致性別比偏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計畫生育導致了“性別過剩人口”的增多,即男性光棍的增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