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結核構造是岩石(沉積岩)的一種層內構造。一種成分、結構或顏色與圍岩截然不同的礦物質團塊,稱為結核。當細粒土中明顯摻有大顆粒或聚集的鐵質、鈣質等結合體,貝殼等雜物時可稱為結核構造。如含結核黃土中的結合體,含礫石的冰積黏土等均屬此類。由於大顆粒或結核往往分散,故此類土的性質取決於細顆粒部分。
當把土層作為地基時,應認真研究土層的構造情況,特別是尖滅層和透鏡體的存在會影響土層的受力和不均勻性壓縮,常會引起地基的不均勻變形。
內容
層內構造主要有結核構造。結核是沖積層內一種與周圍物質成分截然不同的球至橢圓球狀的礦物集合體。
結核是指其成分、顏色和結構構造等與圍岩有著顯著區別的非層狀自生礦物集合體,常見於陸源碎屑岩、碳酸鹽岩或古土壤層內部或層間界面上。結核形態常呈不規則的瘤狀、透鏡狀、餅狀、姜狀等。它與圍岩的界線可以截然,也可模糊,大小不等。按自生礦物成分,可分為鈣質、矽質、鐵質、錳質和磷質結核。結核內部可以均一,也可以呈放射狀、同心狀、菜花狀、格線狀等,某些鈣質、矽質結核內部還有生物遺體或遺蹟,通常,鈣質結核主要產在砂岩、粉砂岩和泥質岩(包括古土壤)中,矽質結核主要產任碳酸鹽岩中,其他成分的結核則可產在各種沉積岩中。
煤系地層中常含有不同形狀、不同大小、成分各異的結核構造,反映了沉積介質性質差異,是重要的沉積環境參數。
①菱鐵礦結核:在煤系地層中的泥質岩和粉砂岩中常見,太原組中較多,常與黃鐵礦共生,一般是透鏡狀、瘤狀、不規則狀、鮞狀及薄層狀,順層分布。
②黃鐵礦結核:常見於上石炭統瀉湖泥岩中,常與菱鐵結核共生。太原組下部煤層中也常見黃鐵礦結核,呈瘤狀產出,直徑有的可達數厘米甚至十幾厘米,黃鐵礦在太原組的黑色泥岩和粉砂岩中多呈星點狀,反映了較強的還原介質條件。
分類
結核構造可分為同生結核、成岩結核和次生或後生結核三種成因類型,以成岩結核最常見。
同生結核是在大致與圍岩沉積的同時形成的,常是膠體絮凝作用的產物。這種結核常有清晰的邊界,成分比較單純,內部均一或呈放射狀、同心狀、菜花狀等,圍岩層理與其邊緣相切或圓滑地繞過。
成岩結核是在圍岩固結過程中形成的,可看成是圍岩物質成分在固結階段通過選擇性淬解、運移再沉澱或圍岩成分被交代的結果。這種結核有清晰或不清晰的邊界,多切斷圍岩層弱或保留有圍岩層理的殘餘,偶爾也可受圍岩層理的限制。
次生結核是在圍岩固結之後形成的,通常只是圍岩溶洞的化學充填物,實際上就是一種晶洞沉積構造。邊界清晰,圍岩層理完全被它切斷,內部礦物晶體多自形,有時有向心生長的趨勢,在其中心部位有時還有未被填滿的空隙。其形成多與圍岩裂隙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