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性淋巴結炎

結核性淋巴結炎

結核性淋巴結炎(tuberculosedadenitis)多系牛型結核菌感染,主要表現為慢性炎症過程。結核性淋巴結炎常見於兒童及青年。局部l臨床表現,最初可在下頜下、頦下或頸側發現單個或多個成串的淋巴結,緩慢腫大、較硬,但無痛,與周圍組織也無粘連。結核性淋巴結炎在臨床上除了應與化膿性淋巴結炎相鑑別外,還應與慢性頜下腺炎及涎腺混合瘤,特別是與頸部惡性淋巴瘤、轉移癌相鑑別。結核性淋巴結炎(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tuberculosedadenitis),即淋巴結核(scrofula),多系牛型結核菌感染,主要表現為慢性炎症過程。

概述

結核性淋巴結炎(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tuberculosedadenitis),即淋巴結核(scrofula),多系牛型結核菌感染,主要表現為慢性炎症過程。結核性淋巴結炎常見於兒童及青年。輕者僅有淋巴結腫大而無全身症狀;重者可伴體質虛弱、營養不良或貧血,或有低熱、盜汗、疲倦等症狀,並可同時有肺、腎、腸、骨等器官的結核病變或病史。局部l臨床表現,最初可在下頜下、頦下或頸側發現單個或多個成串的淋巴結,緩慢腫大、較硬,但無痛,與周圍組織也無粘連。病變繼續發展,淋巴結中心因有乾酪樣壞死,組織溶解變軟,逐漸液化破潰。炎症波及周圍組織時,淋巴結可彼此粘連成團,或與皮膚粘連。皮膚表面無紅、熱及明顯壓痛,捫之有波動感。此種液化現象稱為冷膿腫。頸部淋巴結結核(中醫稱為“瘰癧”)可發生於一側或雙側,常位於胸鎖乳突肌前後緣或沿頸內靜脈分布的淋巴結,成鏈珠狀,可形成頸深部冷膿腫,膿腫破潰後可形成經久不愈的竇或瘺。

鑑別診斷

鑑別

結核性淋巴結炎在臨床上除了應與化膿性淋巴結炎相鑑別外,還應與慢性頜下腺炎及涎腺混合瘤,特別是與頸部惡性淋巴瘤、轉移癌相鑑別。

診斷

1、發病年齡小,淋巴結腫大數目多,病程長。

2、穿刺抽吸膿液或取瘺道口處膿液做抗酸染色,可發現抗酸桿菌。

3、抗結核藥物試驗治療可使病變縮小。

4、必要時通過切取活檢確診。

病因症狀

病因

頭面部皮膚、口咽、特別是扁桃體區域的結核菌經淋巴回流引起感染,血源性少見。

症狀

1、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偶見於中青年。

2、好發部位是頜下、頦下淋巴結、頸深上淋巴結和頸淺淋巴結,其他如腮腺淋巴結亦可發生。

3、輕者僅有淋巴結腫大而無全身症狀;重者可伴體質虛弱、貧血或低熱、盜汗、乏力等症狀。

4、局部淋巴結緩慢腫大、數目增多、大小不等、質硬,一般無痛,病程較長,可單個或多個成串,與周圍組織無粘連。病變繼續發展,淋巴結中心呈乾酪樣壞死,逐漸液化而破潰。

5、病變波及包膜及周圍組織,則淋巴結活動受限,並形成境界不甚清楚的片狀或帶狀,相鄰的淋巴結可以互融成結節狀硬塊。

6、可波及表麵皮膚,使皮膚成暗紅色,變薄,以致形成結核性寒性膿腫。局部變軟,波動,並穿破皮膚形成竇道,溢出稀薄膿液,可含黃色的或灰白色的乾酪樣物,傷口經久不愈。

治療

西醫治療

1、全身支持療法和抗癆治療。常選用鏈黴素、對氨柳酸、異煙肼及利福平等。

2、對於局限、可移動的淋巴結或治療效果不明顯者,均應及早手術摘除(手術風險大)。

3、化膿的淋巴結或淺在的冷膿腫,可穿刺抽膿後注入抗結核藥物。但應注意選擇正確的穿刺部位。

4、可先用青黴素和鏈黴素等廣譜抗生素。

西醫治療周期較短,見效快,但是西醫療法只能緩解症狀,無法從根本上徹底治癒疾病,推薦使用烏金.膏。

中醫外治

中醫療法可選用外敷。由金銀花、地丁、川楝子、玄胡、夏枯草、丹參、乳香、沒藥、浙貝母、白芥子、天花粉、甘草、白頭翁、生薑、老蒜、等十餘味中藥材組成。。

民間療法

鮮菊花葉適量,加紅糖少許,搗爛,外敷患處。每日2換。

藤黃50克研末,置瓶中,再加75%酒精300毫升,蓋緊,搖盪之,用棉球蘸液塗患處3~4次.用於未化膿時。

仙人掌一片,肉厚汁多為好,去刺去皮,搗爛,敷於淋巴結,每天3到4次。

針灸療法

針刺

【取穴】頸癰肩井風池委中臀癰膈俞委中大腸俞。

【方法】進針得氣後用強刺激。留針30~45分鐘,每日1次。l0~20次為1療程。

隔物灸

【取穴】癰腫局部。

【方法】取陳艾絨用手指捏成底徑0.6~O.8cm,高l~1.2cm的圓錐形艾柱,另用鮮生薑切成如硬幣厚的薄片。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患處四周,然後將薑片放置於患處正中,上置艾柱灸之,每次灸3~7壯。

日常注意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熬夜,多休息。

2.保持良好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平時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3.遠離煙霧、酒精、藥物、輻射、農藥、噪音、揮發性有害氣體、有毒有害重金屬等,不要吃辣椒這種刺激性強的食物。

4.保持情緒樂觀、心情舒暢,切忌暴怒鬱悶和思慮過度。

5.積極鍛鍊身體,合理運動,增強體質。

6.感冒或有其它炎症時最好及時使用消炎藥,及時就診、確診,以免誤、漏診,是非常重要的,以防止病情加重。

淋巴腫大的原因

1、感染

急性感染:細菌、病毒、立克次體等引起,如急性蜂窩織炎、上呼吸道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恙蟲病等。

慢性感染:細菌、真菌、蠕蟲、衣原體、螺絲菌病、絲蟲病、性病性淋巴結肉芽腫、梅毒、愛滋病等。

2、腫瘤

惡性淋巴瘤:Hodgkin病與非Hodgkin淋巴瘤。

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漿細胞白血病等。

漿細胞腫瘤:多發性骨髓瘤、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症。

腫瘤轉移:胃癌、肝癌、乳腺癌、鼻咽癌等。

3、反應性增生

壞死性增生性淋巴結病。

血清病及血清病樣反應。

變應性亞敗血症。

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病等。

4、組織細胞增生及代謝異常

郎格罕(Langerhan)組織細胞增生症。

脂質沉積病。

結核病。

中醫解析

中醫認為,淋巴結炎屬"癰"範疇,多由感受風熱濕毒等六淫之邪,或素有臟腑積熱,復經金刃外傷或擦破皮膚感染毒邪,或恣食膏巢厚味,內有濕熱火毒,致使氣血被毒邪塞於皮肉之間,繼而煉液成痰,痰毒互陰,結塊而腫。若風毒痰火上攻,則發為"頸癰",若肝胃積熱凝聚,則發為"腋癰",若肝膽漫熱下注,則發為"胯腹癰"。淋巴結炎繼發於其他化膿性感染病灶,是由化膿性細菌沿淋巴管侵入所屬區域的淋巴結引起,常會出現淋巴結腫大的症狀。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在患感冒或其它感染後,於頸部、耳後、腋下或腹股溝處出現如玻璃球大小的結節,局部紅腫壓痛,按之堅硬,這就是淋巴結炎。若病情繼續發展,淋巴結炎症波及周圍組織時,導致疼痛加劇,進一步發展為腺源性蜂窩織炎;若炎症未能及時控制,擴散到淋巴結且互相粘連,最後形成膿腫,嚴重者還會引起敗血症。中藥治療淋巴結炎的成分

藥在治療淋巴結炎上有著獨特的療效,是以金銀花、蒲公英、夏枯草、海藻、天花粉、穿山甲、陳皮、白芷、丹皮等九大藥材,其個成分的主要藥效如下:

金銀花:甘,寒,功效為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為治一切內癰外癰之要藥。

蒲公英:苦、甘,寒。歸肝、胃經。功效為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通淋。

夏枯草:辛、苦,寒。歸肝、膽經。功效為清熱瀉火,明目,散結消腫。

陳皮: 藥性為辛、苦、溫,歸脾、肺經。功效為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白芷: 白芷味辛、性溫,可芳香升散,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消腫排膿的功效。

丹皮:藥性苦、甘,微寒。歸心、肝、腎經,功效為清熱涼血、活血祛瘀。

海藻:鹹,寒。歸肝、腎經,功效為消痰軟堅、利水消腫。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功效為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消腫排膿。

穿山甲:鹹,微寒。歸肝、胃經。活血消症。

注意事項

患者平時應注意勞動保護,避免外傷,若有皮膚損傷則應及時處理,防止感染蔓延。若患有扁桃體炎、齲齒、手指感染、足癬、癤癰等,也應及時抗菌消炎或做適宜的治療以控制感染。平時應注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飲食宜清淡,營養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淋巴散結膏是以中醫膏藥外治敷貼於體表患處,能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消炎的作用。藥物通過皮膚滲透達皮下組織,在局部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勢,通過調節肌體功能促進抗體形成,提高人體免疫力。藥物穿通皮膚及黏膜後,經過血管或淋巴管進入體循環,可產生全身性藥物作用,達到徹底治療淋巴結炎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