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伴不結盟

結伴不結盟

“結伴不結盟”,立足於和平發展,正在成為新型國際關係和當前國際安全發展中的一個新潮流。中國是“結伴不結盟”的主要倡導者。

介紹

結伴不結盟結伴不結盟
不結盟是中國一個基本的外交政策,它產生於冷戰時期,是中國作為一個實力弱小的最大開發中國家在冷戰的國際形勢下進行大國博弈的手段。冷戰結束後,全球的不結盟運動式微,而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提高和國際地位的上升,對是否還需要堅持不結盟政策,中國學界和外交界曾有過反思。反思的結果是,中國仍需維持不結盟,至少官方的表述未作變動。

不結盟可以看作是中國對世界尤其是廣大的第三世界作出的一個承諾,非洲、拉美等地區的開發中國家之所以在國際政治秩序上支持中國,與中國奉行的不結盟政策有很大關係。

自1993年中國與巴西建立首對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來,中國目前已與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中國新領導集體在2013年的密集出訪中,又將多對夥伴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未來十年,中國極有可能將合作夥伴關係國家延伸覆蓋到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國家。

與結盟區別

結伴不結盟結伴不結盟
相對照的,美國在近年來開始強化結盟思維,美國“亞太再平衡”以來,就反覆暗示和宣示其亞太盟友在美國整體重返戰略環節中的地位。
立足於和平發展的結伴思想與基於軍事對抗的結盟思想,體現的是兩種不同的安全觀。傳統國際關係中的力量分化組合,主要是以結盟來完成的。由於結盟幾乎無一例外地要針對第三方,從而很容易將國際關係帶入分裂對抗的衝突邏輯中。循此思路,難以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新型大國關係,只能重回歷史老路。

在亞太,已經出現了中國的結伴體系與美國的結盟體系在競爭中比較的問題。以中美關係為例,和平發展的結伴實踐已經開始對美國的聯盟體系產生微妙的滲透、吸納和分化作用,美國的盟友在中國的結伴體系和美國主導的結盟體系之間開始出現尷尬的兩難選擇。可以說,亞太的安全邏輯正在發生微妙卻可能是深遠的變化,核心不是中國通過選擇結盟的方式來制衡美國的聯盟體系,而是美國及其盟國如何像中國這樣,選擇結伴共生的和平發展方式,與亞太和平發展潮流相向而行。

發展

結伴不結盟結伴不結盟
“結伴不結盟”正在成為新型國際關係和當前國際安全發展中的一個新潮流。中國要對國際關係有所貢獻,不能走西方國際關係中結盟對抗的老路,而應學會從舊的結盟思維中超越出來,精心鍛造有利於世界和平發展的結伴體系。

其實,不只是中國,其他新興大國也在追求結伴不結盟的外交實踐。而且,即便在美歐內部,也存在結伴的和平發展思潮。更重要的是,中國所構築的結伴體系也包容了仍然注重結盟的美歐等國,中國與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歐盟等都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夥伴關係,對這類國家產生一定程度的塑造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