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貴族

終身貴族

終身貴族,亦作一代貴族,是英國貴族的一種。與一般貴族不同的是,終身貴族只限於個人,不能讓其子女世襲繼承。現時的終身貴族由1958年制定的《終身貴族法》所管制,爵位只限於男爵。終身貴族的稱呼與勳爵一樣,而且都可以成為英國上議院的議員。成為終身貴族,可以選擇封邑,但這個“封邑”只是象徵式,並不會為貴族貢獻稅收。

簡介

終身貴族(英語: life peers)亦作 一代貴族,是英國貴族(英語: peerage)的一種。與一般貴族不同的是,終身貴族只限於個人,不能讓其子女世襲繼承。

現時的終身貴族由1958年制定的《終身貴族法》所管制,爵位只限於男爵(英語: Baron)。終身貴族的稱呼與勳爵(英語: Lord)一樣,而且都可以成為上議院(英語: House of Lords)的議員。成為終身貴族,可以選擇封邑,但這個“封邑”只是象徵式,並不會為貴族貢獻稅收。

著名的終身貴族

彭定康

彭定康(英語: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成為港督前的譯名為柏藤,1944年5月12日-),英國保守黨資深政治家,曾任環境部長、保守黨主席及香港最後一任總督。早年曾任環境大臣和保守黨主席,1992年獲委任為末任香港總督,並在1997年見證香港主權移交。彭定康自2000年至2004年出任歐盟外交事務專員,卸任後被冊封為終身貴族,現任牛津大學校監及英國廣播公司管治機構BBC信託的主席。

鄧蓮如

鄧蓮如女男爵,DBE,JP(Lydia Selina Dunn, Baroness Dunn,1940年2月29日-),香港殖民地時期及英國政治家,曾自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活躍於香港政壇,先後任行政及立法兩局首席非官守議員,在港府內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在任內,鄧蓮如十分關注香港前途及代議政制發展等重大問題,她除了訪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鄧小平以外,亦多次前往英國討論香港前途問題,後來她大力爭取英國賦予香港人居英權,甚至曾因此而泣不成聲。鄧蓮如在1989年獲授DBE勛銜,成為歷史上首位取得英國爵級勛銜的華人女性。後在1990年,鄧蓮如又獲冊封為女男爵,成為第一位取得英國終身貴族身份的華人。鄧蓮如在1995年,即香港主權移交前的兩年宣布退休,離開香港政府,後於1996年初遷居英國,此後出席上議院會議為其餘下的政治工作,逐漸淡出香港。在2010年6月,她為免繳納更多稅項,與另外四名貴族決定放棄上議院議席,有關行動引來傳媒猛烈批評,部份輿論要求禠奪他們的貴族爵位。在政壇之外,鄧蓮如在商界也有長足發展。她早在1964年加入太古集團,現為英國太古集團執行董事;另外亦曾自1992年至2008年出任滙豐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與英資企業有著密切關係。憑藉其在商界的豐富經驗,她曾經自1983年至1991年出任貿易發展局主席,向外推廣香港貿易。

諾曼·福斯特

諾曼·羅伯特·福斯特,OM,FRIBA,FCSD,RDI(港譯霍朗明;英文:Norman Robert Foster,1935年6月1日-),生於曼徹斯特,英國建築師,於1961年自曼徹斯特大學畢業到耶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在與理察·羅傑斯·羅傑斯共組小組四前,為富勒工作,於1967年創立自己的事務所Foster Associates,1983年獲得皇家金質獎章,於1990年封爵士;於1997年被英女皇列入傑出人士名冊,獲功績勳章;於1999年獲封終身貴族泰晤士河岸的福斯特男爵(Baron Foster of Thames Bank)。

福斯特是高科技建築師的代表人物,同樣亦是建築業界聖手。他以設計金融證券類商業建築和機場建築而聞名。1986年建成的香港滙豐總行大廈令他在國際建築界聲名鵲起,隨後的法蘭克福商業銀行、香港國際機場更令其聲望在建築界達到頂峰,福斯特因為帝國戰爭博物館獲斯特林獎;2004年,再因俗稱小黃瓜的倫敦摩天樓聖瑪麗斧街30號折桂。他是第二位兩次獲得斯特林獎的英國建築師。他也是1999年的普利茲克獎得主。

因千禧橋一度因晃動過劇關閉,英國小報稱其為“晃晃大人”(Lord Wobbly)。

衛奕信

衛奕信,蒂利安的衛奕信男爵,KT,GCMG(David Clive Wilson, Baron Wilson of Tillyorn,1935年2月14日-),早年以魏德巍為中文譯名,英國外交官,現任蘇格蘭皇家學會會長,熟知中國事務,曾於1980年代負責與中方起草《中英聯合聲明》,後來又在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擔任首任英方首席代表。在1986年12月,時任香港總督尤德爵士突然逝世,英國政府遂決定以衛奕信接任港督。衛奕信於1992年7月卸任港督,在離任前不久他獲英廷冊封為終身貴族。

麥理浩

麥理浩,伯克的麥理浩男爵,KT,GBE,KCMG,KCVO,DL(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Baron MacLehose of Beoch,1917年10月16日-2000年5月27日),英國資深外交官及殖民地官員,1971年至1982年出任第25任香港總督,他的任期前後長達10年半,先後獲四度續任,是香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港督。外交官出身的麥理浩雖然缺少殖民地的行政管理經驗,但沒有殖民地包袱的他,反而被普遍認為是歷史上最傑出和最受市民愛戴的港督之一,輿論更以“麥理浩時代”(MacLehose Years)形容他在任港督的日子。麥理浩任內推動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香港的社會面貌出現了深刻的改變。他的改革涉及房屋、廉潔、教育、醫療、福利、基礎建設、交通、經濟和社會各個範疇,十年建屋計畫、開發新市鎮、創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興建地下鐵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設,紛紛在他任內推出。這些政策不單直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還進一步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同時也增強了香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

柴契爾夫人

瑪格麗特·希爾達·柴契爾(一般稱為柴契爾夫人,英語:Margaret Hilda Thatcher, Baroness Thatcher),1925年10月13日生於英格蘭林肯郡格蘭瑟姆市。她是英國保守黨第一位女領袖,也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連任三屆,任期11年。若只以連續而單一的任期計算,則是自19世紀初葉利物浦伯爵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2004年,在MORI的一個調查中,柴契爾的評價在20世紀英國首相中位列第四。2013年4月8日,柴契爾夫人因中風逝世,享年87歲。柴契爾夫人的葬禮於2013年4月17日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舉行。

華裔終身貴族

韋鳴恩男爵,1977年1月19日生於英國。中學畢業後考入牛津大學。1999年至2002年於麥肯錫公司任職顧問。 2002年開始投身社會事業。2010年5月,獲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委任為政府顧問,成為聯合政府的智囊,專門就由政府推動的大社會計畫提供意見,被外界稱為“大社會先生”。2010年6月獲英國王室冊封為終身貴族,以保守黨員身份晉身上議院,成為繼鄧蓮如女男爵和曾秋坤勳爵後,英國歷史上第三位華裔貴族。

除了每次出席上議院會議得到的86.5英鎊的交通補助外,這三個看似顯赫的身份(英國首相顧問、終身貴族、上議院議員)並不會為他帶來任何其他收入。這與下議院議員總額逾十萬英鎊的年薪及津貼相比,簡直少得可憐。這位經濟窘迫的貴族不得不去另外謀份維持生活的職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