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
作者:[美國] 喬治·詹森
出版社:海峽出版發行集團 鷺江出版社
副標題:解開醫學最深處的秘密
譯者:李虎/黃雪芳
出版年:2015-7
頁數:248
定價:45.00元
裝幀:精裝
ISBN:9787545909227
內容簡介
妻子大腿內側長了一個腫塊,結果查出子宮內膜癌,科普作家喬治·詹森由此開始了揭開癌症真相的旅程,他開始去了解關於這種疾病的一切,去了解那些為了理解、對抗癌症而投身工作的人們。
作者巧妙地挖掘、展現了幾十年來的科學研究、調查分析,揭示出我們對癌症有哪些了解,有哪些仍然未知;梳理了流行病學、臨床實驗、科學家說等領域關於癌症的認知;描繪了古腫瘤學家發現的生長在恐龍骨架上的化石腫瘤、人類祖先所生的腫瘤,介紹了癌症的最新進展……
在充滿刺激和智力震撼的探索中,作者澄清了癌症和人類的共同經歷,對於曾經或者正在遭受癌症影響的人,這本書幾乎可以解答你腦海中所有的“為什麼”。
作者簡介
喬治·詹森:《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同時也為美國《國家地理》、《石板》、《發現》、《科學美國人》、《連線》、《大西洋月刊》等刊物撰寫文章。他是艾麗西亞·帕特森研究學者,曾獲得國際筆會(PEN)和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多個獎項,著作兩度入圍皇家學會的圖書獎,定居在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菲市。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侏羅紀的癌症......001
差不多在七年前,我的妻子南希(Nancy)被確診患有一種狂暴的癌症,這個疾病無緣無故地始發於她的子宮,然後像火沿著燈芯燃燒一樣,從圓韌帶進入腹股溝。她倖存下來;但從那以後,我一直想知道:一個恪盡職守的細胞,如何變化成了一個科幻片中的異形、一隻生自體內的怪獸?
第二章 南希的故事......021
每一個人對於幾乎每一種癌症,都有中招的風險。往往在事後回顧時,我們會“突然”發現其之所以會中招的蛛絲馬跡。比如,每天喝幾杯酒,患乳腺癌的風險可能會增加15%;菸民患肺癌的機率,比常人要高出19倍;地理環境也存在致癌的可能;輻射的接觸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你可以打著算盤、斤斤計較地過日子,但事實上,我們通常不會得癌症。
第三章 人類學的安慰......041
讓人放心的事情是,我們知道:癌症一直存在,而這不全是我們自身的過錯,我們可以採取一切預防措施,但是基因螺旋架構仍然有可能出岔子。微損傷的形成通常需要幾十年的累積——77%的癌症患者年齡為55歲或以上。過去幾個世紀,人類平均壽命保持在30歲或40歲左右,若要在化石記錄中發現癌症,就像是瞄準一隻稀有鳥類。人們會首先死於其他因素,還來不及得癌症。
第四章 身體掠奪者的入侵......061
直到19世紀,醫生們才逐漸認識到癌症是一種涉及異常細胞的疾病。細胞是如此挑剔它們的生存環境,以至於科學家們仍費力地去理解腫瘤轉移的機制。惡性細胞是如何決定轉移去哪裡呢?對它們而言,什麼才是決定適宜“土壤”的重要因素?與生長原位腫瘤的組織相類似的組織無疑是最理想的,然而,一個乳房中的癌細胞極少轉移到另一個乳房,而一個腎臟里的癌細胞也很少蔓延到另一個腎臟。
第五章 信息疾病......075
20世紀20年代末,德克薩斯大學的一個實驗室里,赫爾曼·J·繆勒(Hermann J.Muller)用果蠅進行實驗,首先提出癌症是一種信息疾病。20世紀中葉,我們知道了輻射既能引起突變,也能誘發癌症。我們也知道了許多不同的化學品也能誘發癌症,它們中有許多很快就被證實是誘變劑。它們通過改變DNA密碼中的片段,從而改變細胞的遺傳程式。
第六章 “心臟細胞是如何接受它們的命運的?”......089
說起來真是令人悚然——胚胎髮育和腫瘤生長竟是如此驚人相似,以至於在妊娠的早期,胚胎髮育看起來就像惡性腫瘤的入侵。妊娠中每一步分子間的相互作用,都類似於腫瘤產生的過程。在我看過的所有海報當中,有一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穿梭在另外一條充滿海報的走廊里,我的腳步被幾個單詞吸引——心臟細胞是如何接受它們的命運的?這個獨特研究的實驗對象並不是人類的心臟細胞,而是低等的海鞘的心臟細胞,然而這些文字仍然響亮得像一首詩。
第七章 癌症究竟從何而來?......103
我們反反覆覆地聽到,90%的癌症與環境有關。我們的部分擔憂源於誤解。流行病學家對“環境”的定義非常寬泛,包括一切非遺傳性間接因素——吸菸、進食、運動、懷孕、性行為以及任何一種行為或文化活動。病毒、陽光曝曬、氡接觸、宇宙射線接觸,這些都被定義為環境。一個人因基因受損更容易罹患癌症是有可能的,然而,大多數引發惡性癌症的突變卻源於生活。
第八章 阿黴素和玉米粥相伴的平安夜......121
每一顆腫瘤都是獨特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生態系統,其中腫瘤細胞競相著不斷分化演變,以耐受新的治療方法。通過對南希術後幾天的觀察,我們發現,“順鉑”這種藥物被用於消除多年來可能隱藏在南希體內的所有轉移性腫瘤細胞很有效。此外,還會用到阿黴素(doxorubicin)——與“順鉑”一樣能影響DNA複製的抗腫瘤藥。
第九章 深入癌細胞......135
正如正常幹細胞形成皮膚、骨骼和其他組織,癌症幹細胞也會產生多種細胞,形成腫瘤的其餘部分。腫瘤中還有其他細胞會發揮像血管生成這樣的功能,來幫助惡性腫瘤之維持嗎?或者,它們只是填充材料?癌症幹細胞究竟從何而來?難道它們一開始是正常幹細胞(像那些形成皮膚的細胞),後來被突變損害了?或者,它們是胚胎幹細胞,存活到成年,然後發狂了?或者,就像其他在腫瘤內爭搶位置的細胞一樣,它們也來自隨機變異和選擇?
第十章 代謝紊亂......155
一項由多爾和佩托開展的很有影響力的研究表明,癌症最重要的成因是人的行為,其中最可能的因素是我們所吃的食物,這一點已逐漸達成共識。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罪魁禍首並不是過多的脂肪或者其他營養成分(葡萄糖、蛋白質等,並非具體食材),而是卡路里的總攝入量——肥胖本身就是一個主要的致癌因素。幾十年的營養和醫學研究得出的結論還表示,人體儲存和利用能量的方式,比我們所吃的食物更容易引發癌症。
第十一章 與輻射對賭......171
我們接觸到的大部分此類致癌物質來自自然資源,據說最大的輻射來源是土壤中的氡。“毒物興奮效應”假說認為,小劑量的輻射不僅是無害的,而且對人體有益。該理論稱,我們進化於一個沐浴在輻射之中的世界,除了這最惡劣的攻擊,我們已經適應了一切。如果這是真的,那么將氡含量減少到環境保護署建議的水平,實際上可能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但是,這仍然只是一個特立獨行的觀點。
第十二章 不死的惡魔......187
不到100年前,癌症還是一個只能耳語私談的詞語,好像公開說出就會將它從睡夢中吵醒一樣。而癌症這一死因,可能被“心力衰竭”的解釋代替,或是被冠以“惡病質”——拉丁語名詞,被癌症吞噬,失去所愛——之名。“理解癌症”不亞於“理解人類細胞的最深層次的運作”。如今,雖然人們對於癌症的恐懼尚未消失,但“癌症”已經不再是一個不能說出口的詞語,人們近乎瘋狂地討論著這個話題。
第十三章 當心宿敵......205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癌症逐漸追上我們。也許我們真的正在變得比癌症更聰明。如果我們活得足夠久,最終都將患上癌症。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將“在其他原因殺死我們之前罹患癌症”的機率降低,即使僅是有限地降低。
後記 喬的癌症......221
致謝......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