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紋刻紙

細紋刻紙

細紋刻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浙江省樂清市流傳的一項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主要集中在樂清市象陽鎮的寺前村、後橫村,北白象鎮的東才村及樂成鎮、柳市鎮、翁垟鎮等地。樂清細紋刻紙具有纖細優美的風格,與粗獷豪放的北方剪紙對照強烈。它的刀法精妙入微,圖案細如髮絲,工而不膩,纖而不繁,可以在一寸見方的紙面刻出50條線條,其紋樣細如髮絲,且憑竹刀打的經緯格子線,隨心所欲地刻出裝飾紋樣。

歷史傳承

浙江樂清細紋刻紙淵源於龍船花,這一精湛的民間傳統工藝早在元代大德(公元1297-1307)《樂清縣誌》就有記載:“社裡笙歌達旦,通衢剪彩為眾欣賞,與民同樂。”至今已有七百餘年歷史。樂清先民的民俗風情極具地域特色,每年四季八節非常重視,正月元宵更臻高潮,在各種民俗活動中,剪紙藝術無所不有,如龍船花、窗花等,其中以龍船花為最,它集細紋刻紙大全,各類民間圖案、戲劇人物、飛禽花鳥遍布龍燈各部,細巧精緻,玲瓏剔透,鏤空藝術之美盡顯其中。

清道光三十年(1850)至民國14年(1925),樂清民間繡花風氣盛行,細紋刻紙的需要量隨之增加。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重視民間工藝美術的發掘、延續和扶植。1954年,浙江美術學院派人來樂清調查刻紙工藝情況,分配刻紙2萬張的訂貨計畫,進行扶植。刻紙名藝人陳朝芬為此帶頭成立剪刻小組,附屬於黃楊木雕生產合作社開始生產。樂清細紋刻紙發展的鼎盛時期是上世紀70年代,當時從業人員有500餘人,其中以樂清縣藝術雕刻廠剪紙車間為龍頭,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當時有一批美術界人士投身剪紙藝術,把傳統工藝和現代美術理論結合起來,形成如今的剪紙風格。

工藝特色

隨著時代的變遷,價格低微的細紋刻紙逐漸失去了製作的藝人。能製作首飾龍和細紋刻紙的老藝人,只有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和剛剛被國家授予“中國十大神剪”稱號的78歲老藝人林邦棟一人,他是樂清細紋刻紙的代表人物。他創作的刻紙作品都套用“樂清細紋”,用圖案紋樣來調整畫面黑白關係,平衡構圖與表現主題。他的刻紙風格纖細娟秀,散發著江南特有的靈氣,不僅構圖生動活潑,令人驚嘆,細膩線條絲絲相扣,更是令人叫絕。他刻的《魚躍龍門》、《松鶴延年》、《天女散花》、《千目千手觀音》等作品多次在全國性剪紙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坐騎八仙》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在商品經濟衝擊下,“中國一絕”的細紋刻紙手工藝正面臨著失傳的危機,從業人員不斷萎縮(現約有20人左右),現狀令人擔憂。

保護傳統工藝

2000年,樂清細紋刻紙被浙江省列為重點傳統工藝保護髮展項目。作為樂清市民族民間藝術普查工作組的成員,我覺得對這優秀的民間藝術搶救工作刻不容緩。

收藏民間刻紙,搶救傳統藝術

樂清細紋刻紙前身是首飾船燈的龍船花,以前民間老藝人在龍船上製作龍船花,並一代又一代艱難傳承。因此散落民間的細紋刻紙精品需要我們去收集,如龍船花精美絕倫,技藝精湛;品種多樣的細紋刻紙繁花似錦,美不勝收;還有純民間剪紙,用剪刀剪出來的花樣等。收集這些樂清人民智慧結晶的刻紙精品,是開展保護的一個重要部分。

發掘老藝人,重視新人培養

培養新人,把傳統技藝傳接下來,老藝人是關鍵。我們走家串戶,發現了好幾位以前民間細紋刻紙高手,請他們傳藝、帶徒,他們欣然同意。樂清市特殊學校的一批聾啞人是很合適的對象,他們聰明、心靜,刻紙已有一定基礎,經過老藝人的傳帶、點拔,他們的刻紙有了質的飛躍。國家教育部特意在他們學校訂購了150件細紋刻紙作品,作為禮品贈送國外客人,可見他們學習的技藝得到了社會的承認。

尋找市場,開發新產品

許多老藝人棄藝改行,就是因為沒有市場。面臨這種情況,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市場的開拓,提高產品品位,打入國內、國際市場。可以開發成文化禮品系列、家居裝飾系列、旅遊紀念系列;這些產品可以按高、中、低三檔來開發。這樣就可以多層次、多方面適應市場需求。

多方宣傳與扶持,振興樂清細紋刻紙

樂清細紋刻紙是一個“品牌”,是樂清的“文化特產”,很具民俗風味,對它的繼承和保護任重道遠。我們要加大力度宣傳這一民間藝術瑰寶,把這一文化品牌推向全國、走向世界,為弘揚民族文化,使樂清先民留下的這份文化遺產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