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帶根莖的全草。
性味
味苦,性平。
功效
舒筋活絡,解毒消腫。
主治
肢體麻痹,腦膜炎後遺症,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7-23厘米。根狀莖圓柱形,呈結節狀,周圍長出密集細長之根。葉均基生,具長柄;葉片兩側不相等,輪廓長卵形,長6-12厘米,寬5-8.9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兩側不相等,窄側呈圓形,寬側向下延長達1-2.2厘米,呈寬而圓的耳狀,邊緣具不等淺三角形之齒,齒尖帶長芒,芒長可達3-4.5毫米,上面深綠色,散生長硬毛或近無毛,下面淡綠色,散生短柔毛,沿脈較密,掌狀6-7條脈,上面不明顯,下面明顯突起;葉柄長4-11.2厘米,有棱,密被褐色長硬毛,上部更密;托葉膜質,褐色,早落。花葶高10-13厘米,具棱,近無毛。花2朵,生於莖頂;花梗長1.2-2.1厘米,具棱近無毛;雄花:花被片4,外輪2枚長圓狀卵形,長約1.3厘米,寬約8毫米,先端圓鈍,內輪花被片2,長圓狀披針形,長約9毫米,寬約3.5毫米;雄蕊多數,整體呈橢圓形,花絲長約2毫米,花葯長圓形;雌花未見。蒴果3翅,一翅特大,呈寬披針形,長1.5-2.5厘米,先端圓,無毛,有明顯脈紋,其餘2翅較窄,長約3.5毫米,呈新月形。花期5月,果期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潮濕石岩上。分布於廣西、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廣西民族藥簡編》:“根莖與食鹽少許搗爛敷患處治瘡癤。全草與豬瘦肉煎服治麻痹症、半身麻痹、腦膜炎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