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建築]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24個皇帝的皇宮。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可以說是上古罕見的。它標誌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本書不僅為我們呈現了紫禁城建築的發展脈絡,更通過諸多實地的測繪數據,加以分析,很真實地還原了古代建築工匠的規劃思想以及工程算法。並從歷朝歷代紫禁城的變化,推測出了皇帝的規劃意圖,令人耳目一新。

考古發現

紫禁城 紫禁城

新華網西安11月30日電(記者 馮國)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每年都接待數百萬世界各地意欲了解中國皇帝生活的參觀者。然而,最新考古勘探與研究表明,在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帝陵園內竟然有一處龐大的宮殿建築群,其十進式院落建築和一處台基式主體建築渾然一體,共同構成了秦始皇版的“紫禁城”。

建築簡介

多年參與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勘探與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孫偉剛說,2010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園的內城西北部勘探發現了一處長方形的十進式院落的龐大建築群,南北長690米左右、東西寬約250米,面積達17萬平方米,這是迄今為止秦始皇帝陵園考古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建築群,其面積相當於今天北京紫禁城的近四分之一。

研究發現,這處規模相當於10個秦兵馬俑一號坑遺址面積的龐大宮殿建築群,雖然歷經秦末漢初兵焚等人為毀壞和2000多年的自然破壞,但是目前保存在地下的基址(包括牆體、磚坯、散水、門道、石道和陶片等)和石塊等遺蹟遺物仍基本完好。

孫偉剛說,從其平面測繪圖上,不難看出這是一處有中軸線和明確的主體建築的龐大宮殿群。按照事死如事生的中國傳統文化原則,這處建築群可說是秦始皇在其陵園內對理想皇宮的模擬,一定意義上也是北京明清皇帝所居皇宮——紫禁城的“前身”。

根據勘探資料可知,秦始皇版的“紫禁城”坐南向北,位於陵園內城之內南北中軸線通道的西部,約占內城四分之一的面積。它南起於陵園內城南部高大封土的北側數米處,東西兩側的牆北與內城城垣相連,與西側的內城城垣和東側的南北中軸線通道西垣皆相距6米左右,其北牆與內城北垣基本平行,距內城北垣近20米,其中間開門有貫穿南北的九段式通道,每段通道左右有門可分別進入分布於東西兩側的院落,行人也可直接向南通過九段式通道到達一處以大型夯土台基式主體建築為主的巨大院落。

孫偉剛說,從建築類型來看,秦始皇版的“紫禁城”主要由兩大類建築單元構成,其一是位於台基式主體建築群之北的9排18處院落式建築。這些院落式建築整體也呈坐南面北,每排南北寬55至60米左右,南北間以散水或牆垣分開,以中間的南北向長通道為中軸呈東西對稱分布,相對封閉的建築群組內的建築單位有主次之分,一般以大型的夯土台基作為中心,輔以其他類型較小規模的建築,基址周圍設有圍牆,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院落結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