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大麥草

紫大麥草

紫大麥草(學名Hordeum violaceum Boiss. et Huet),多年生草本,具下伸的根狀莖。稈細弱,直立或基部膝曲,高 30—70cm,具 3—4節。分布於中國河北、內蒙古、寧夏、陝西、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區;蘇聯(高加索)、小亞細亞、伊朗也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紫大麥草 紫大麥草

紫大麥草葉鞘基部者長於而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膜質,長約0.5毫米;葉片長3-14厘米,寬3-4毫米,常扁平。穗狀花序長4-7厘米,寬5-6毫米,綠色或帶紫色;穗軸節間長約2毫米,邊具纖毛;三聯小穗的兩側生者具長約1毫米的柄,穎及外稃均為刺芒狀;中間小穗無柄;穎刺芒狀,長6-8毫米;外稃披針形,長5-6毫米,背部光滑,先端具長3-5毫米的芒,內稃與外稃等長;花葯長約1.5毫米。花、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紫大麥草為疏叢型中生禾草。一般4月中旬至5月中旬返青,7月上旬抽穗,7對中旬開花,7月末、8月初種子成熟。生育期為90——120天。經馴化栽培,在灌水條件下,葉層高可達 20—30Cm,株高可達70一100cm。它的分櫱力和再生力較強。據內蒙古畜牧科學院在內蒙古西部多處栽培試驗觀察,紫大麥草在7月末8月初刈割後,到9月下旬停止生長前,其再生草高可達30cm左右(灌水條件下).紫大麥草的適應性較強。

在中國其分布區的海拔高度為800-3450m,年平均溫度0--10.3℃,年≥10℃的積溫2100一3300℃,日照時數2750—33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0—500mm。由於紫大麥草為中生植物,水分在某種程度上是決定其分布的主要因子,所以,在上述分布區內多見於水分條件較好的草地、河邊、路旁,如在內蒙古西部的荒漠地區也常見於水分條件較好的沖刷溝旁。紫大麥草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在采鈣土、覆沙栗鈣土、覆沙灰漠土、黑壚土、黃土等土壤上均生長。能耐瘠薄,耐輕度鹽鹼,在ph值7.5—8.0的土壤上亦能生長良好,72改良輕度鹽漬化和鹼化草場的優良草種。

紫大麥草耐高溫,在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6℃的內蒙古西部荒漠地區亦有分布;對寒冷亦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在海拔3290一3450m,年平均氣溫0℃,冬季極端最低溫度一36.2℃的青海省同德地區也有生長。

主要價值

紫大麥草為優等飼用禾草。草質柔軟,適口性好。青鮮時牛、馬喜食,羊樂食;結實後適口性有所下降,但調製成乾草後,為各種家畜所樂食。可放牧利用,亦可青刈或調製乾草,是刈牧兼用的好草種。內蒙古畜牧科學院曾在灌溉條件下種植,畝產乾草可150—250kg,種子產量每畝50—100kg。紫大麥草的營養價值較好,含有較高的粗蛋白質和無氮浸出物,含粗纖維較低。

栽培技術

紫大麥草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砂質地、輕度鹽漬化的壤上均可種植。播種前應進行種子清選和曬種。播種期可在4月中、下旬條措,行距 30—35cm,播種量每畝 2.5kg,覆土深度 3—4cm,播後應及時鎮壓保墒。紫大麥草在苗期生長緩慢,易被雜草抑制,應及時防除雜草。在整個生育期內,應根據情況進行適時灌水,有條件的可結合灌水進行追肥。每次刈割後應灌水,春季返青時應灌返青水。割草用的其適宜刈割期為抽穗至始花期;收種子的可在70%左右的種子成熟時收穫。刈割留茬高度一般為4cm左右,最後一次刈割應在5cm以上,以利越冬和第二年再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