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門群島歷史

索羅門群島位於西南太平洋。屬美拉尼西亞群島。由希瓦澤爾、新喬治亞、聖伊薩貝爾、瓜達爾卡納爾、馬萊塔、聖克里斯托巴爾6個大島和900多個小島組成。

索羅門群島歷史

正文

索羅門群島位於西南太平洋。屬美拉尼西亞群島。由希瓦澤爾新喬治亞聖伊薩貝爾瓜達爾卡納爾馬萊塔聖克里斯托巴爾6個大島和900多個小島組成。陸地面積9785平方公里。人口25.7萬(1984)。主要為美拉尼西亞人種的索羅門群島人。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全國有87種方言,通用皮金語,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霍尼亞拉
1568年2月,西班牙航海家.de門達尼亞·德·內拉航至今索羅門群島中一多山大島,以其妻伊薩貝爾之名命之。繼又命名瓜達爾卡納爾島和聖克里斯托巴爾島。1569年,門達尼亞·德·內拉返秘魯後,以其所見頗似《舊約》中所載富甲天下之所羅門王國,建議西班牙向該地殖民。1574年,門達尼亞·德·內拉獲得殖民許可。1595年,門達尼亞·德·內拉率家室及其他同行者遠航,抵索羅門群島以東的聖克魯斯群島,因內部意見分歧,未定居。門達尼亞·德·內拉死後,船隊續航,於1596年初抵馬尼拉。1606年,葡萄牙探險家P.費爾南德斯·德·基羅斯再尋“南方大陸”途中抵杜富群島。1616年,荷蘭人遠航到達今索羅門群島的翁通爪哇島。1768年,法國探險家 L.-A.de布乾維爾環航世界通過索羅門群島西部一海峽(今布乾維爾海峽),並命名海峽西側一大島為布乾維爾島。1830年以後,歐洲時有航船駛抵索羅門群島。1860~1890年間,來索羅門群島經商的人漸增。1885年,德國宣布北部所羅門(布乾維爾島、布卡島)為保護地。1893年,英國因在該群島招募勞工,宣布南部所羅門諸島為英國保護地,由英國殖民部通過設在斐濟的西太平洋高級專員公署負責管理。1898和1899年,英將保護地範圍擴及聖克魯斯群島。1900年,英國德國經過協商,德國將伊薩貝爾、希瓦澤爾、翁通爪哇及布乾維爾海峽外的一些島嶼讓給英國,作為英國退出在西薩摩亞同德國抗衡的交換。20世紀初,英國的利弗太平洋種植園有限公司等來索羅門群島經商,占有大片土地,經營機構遍布該群島。英國在索羅門群島推行“間接管理”制度,由部落首領負責徵收捐稅,分派勞役,有的首領還執行法庭與警察的職責。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入侵,索羅門群島的種植園主和商人大都逃往澳大利亞。1942年,日軍攻占所羅門保護地首府圖拉吉。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遏止了日軍南進,但行政中心圖拉吉毀於戰火。保護地首府遷至瓜達爾卡納爾島的霍尼亞拉。戰後,發生對歐洲人統治不滿的“進軍法則”運動,要求提高種植園工人的待遇,抵制殖民當局的法庭判決等。遭當局嚴厲鎮壓,許多領導人被捕。該運動雖表面趨於沉寂,但仍時有反抗。1976年1月,實行內部自治。1978年7月7日獲得獨立。為大英國協成員國。獨立後,P.凱尼洛雷亞總理。1980年連任。1984年10月大選中凱尼洛雷亞再次當選總理。奉行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政策。所羅門無軍隊,僅有500多名警察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