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標準

紡織標準

紡織標準是以紡織科學技術和紡織生產實踐為基礎制訂的、由公認的機構批准發布的關於紡織生產技術的各項統一規定。

紡織標準

正文

以紡織科學技術和紡織生產實踐為基礎制訂的、由公認的機構批准發布的關於紡織生產技術的各項統一規定。紡織標準是紡織工業組織現代化生產的重要手段,是現代化紡織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制訂、貫徹和修訂統一的紡織標準為主要內容的全部活動,稱為紡織標準化。
中國早在周代已經有了原始形態的紡織標準,如規定了統一的布幅和匹長。《考工記》便是一部標準彙編。現代紡織標準是伴隨著大工業化紡織生產而產生和發展的。1898年美國成立材料試驗協會(ASTM),曾制訂過紡織材料方面的標準。1901年英國成立標準學會(BST),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標準化團體,其工作內容包括了紡織技術標準化。以後,許多紡織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陸續開展紡織技術標準化的工作,制訂出各自的紡織標準。中國在1931年成立了工業標準化委員會,其下設有染織等專業化標準委員會。1950年著手進行統一全國主要產品紗、布、毛紡、麻袋、印染、針織內衣等標準草案。在全國範圍內統一了棉花水分和含雜標準。1953年,紡織工業部首先組織制訂了棉紗、棉布、印染成品的鑑定標準和有關檢驗方法標準草案,1955年在國營企業中試行。1956年正式頒發了一整套有關棉紗、棉布、印染布的部標準,由紡織工業部、商業部和外貿部聯合通知正式實行。此外,綢緞、毛紡、針織內衣等也制訂了一批標準,並開始實行。到1962年,紡織工業主要產品,包括紡織機械、紡織器材等,基本上都有了統一的標準。到1982年底,中國紡織方面的國家標準(包括內部標準)有124個,部標準有412個。紡織工業部還發布指導性技術檔案17個,參考性技術檔案13個。此外,各地紡織工業局和企業對尚未制訂國家標準或部標準的產品,一般都制訂有相應的企業標準。
紡織標準化是紡織工業的一項綜合性基礎工作,對於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組織專業化生產、節約原材料、保障安全、擴大國際貿易、提高經濟效益都有重要的作用。如紡織原料的標準關係到國家、集體與農、牧民個人三者的利益,關係到工農業生產的水平,關係到國家物價政策的執行。紡織標準是衡量紡織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統一尺度,它為提高產品質量指明努力方向,為企業質量管理和考核提供依據,又為合理利用原材料創造條件。
分類 紡織標準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僅以文字表達,稱為標準檔案;另一種是以實物標準為主,並附文字說明稱為標準樣品,簡稱標樣。如棉花分級標樣、羊毛標樣、紗線條幹樣照、色牢度褪色和沾色分級樣卡等。紡織標準按批准機構的級別分為企業標準(或事業標準)、專業標準、部標準、國家標準、區域標準、國際標準等。①企業標準(或事業標準),是由企業(或事業)或其上級批准發布的適用於企業(或事業)內部的標準。②專業標準是根據專業範圍統一的需要,由專業主管機構或專業標準化機構批准發布的標準。③部標準是由紡織工業部批准發布的標準。④國家標準是由被承認的國家標準化組織(官方的或被授權的非官方或半官方的)批准發布的標準。⑤區域標準是由世界某一區域標準化團體通過的標準。⑥國際標準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通過的標準,也包括參與標準化活動的國際團體通過的標準,其目的是便於成員國之間進行貿易和情報交流。
中國、蘇聯和東歐國家紡織標準有國家標準、專業標準(部標準)、企業標準三級;歐美和日本等國,紡織標準一般分為二級,即國家標準和公司標準(即企業標準);在日本還有一些稱團體標準,即專業標準的。
紡織標準按其性質一般分為強制性的和自願性的兩種。中國、蘇聯和東歐國家幾乎都是強制性的;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日本以及加拿大、瑞士等國家的標準大多是自願性的,但國家市場(國家採購)和牽涉到安全保護、環境衛生等的國家標準則要強制執行,而且強制執行的範圍有逐步擴大的趨勢。
中國紡織原料和紡織產品的國家標準和部標準的內容廣泛,範圍涉及棉花、羊毛蠶絲、絹絲、黃麻天然纖維粘膠纖維、粘膠人造長絲等化學纖維原料;毛條、各種紗線、各種布和織品、毛毯、氈製品、地毯、麻袋、針織成衣帘子布、毛巾、床單襪子、各種繩帶、漁網等產品;關於命名、編號、分類、支數通用制、組織規格、技術要求、技術條件、分等分級規定、試驗方法、檢驗方法、沾色樣卡、褪色樣卡、包裝、標誌、驗收規則等。紡織器材的部標準涉及木管、木錠、筒子、紙管、塑膠管、梭子、綜框、鋼筘、條筒、印花滾筒、針布、膠圈、膠管、鋼絲綜、停經片等。紡織機械標準範圍涉及各種紡、織、染機械,以及計量泵、噴絲頭錠子羅拉等輔助機械和零部件,內容包括定義、術語、規格、等級及代號、組成及種類、參數系列、尺寸、一般公差、統一規定、銘牌、塗色、質量標準、技術條件等。
代號 中國國家標準用統一的代號“GB”,即國際二字的漢語拼音略語,其中內部標準代號為“GBn”。紡織工業部標準的代號為“FJ”,指導性技術檔案的代號為“FJ/Z”,參考性技術檔案的代號為“FJ/C”。編號是採用順序號加年代號,使用阿拉伯數字,中間加一橫線分開。如GB2-79,代表第2號國家標準,1979年批准發布。日本國家標準的代號為“JIS”,其中紡織標準另加“L”作為代號,後編以順序號。聯邦德國國家標準的代號為“DIN”,法國國家標準的代號為“NF”,英國國家標準的代號為“BS”,蘇聯國家標準的代號為“ΓΟСΤ”,其中紡織標準不另加代號,直接編以順序號。美國國家標準的代號為“ANST”,其中紡織標準另加“L”作為代號。美國紡織方面的國家標準中,大都採用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和美國紡織化學家和染色家協會 (AATCC)的標準。美國還有一個聯邦標準,代號為“FS”,其中纖維產品另加代號“L”,絲綢、呢絨另加代號“V”,針織品另加代號“JJ”,服裝與制服另加代號“BBB”,布匹另加代號“CCC”,紡織產品另加代號“DDD”,紡織試驗方法另加數字編號“196”。這些國家紡織方面的國家標準最多的達500多個,少的也有200多個。也有一些國家聯合成立某一專業的國際標準組織,如國際人造纖維標準化局(BISFA)、國際棉花諮詢委員會(ICAC)、國際毛紡織工業組織(IWTO)等,都頒發了一些有關的紡織標準。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成立於1947年,下屬的第38技術委員會(代號ISO/TC38),是紡織品委員會,秘書處設在英國;第72技術委員會(代號ISO/TC72),是紡織機械及器材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設在瑞士。中國是發起國之一,由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紡織技術委員會(ISO/TC38)的技術歸口工作,由中國紡織機械總公司紡織機械研究所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紡織機械及器材技術委員會(ISO/TC72)的技術歸口工作。
第38技術委員會已制訂有國際標準及草案、建議草案等檔案100餘個,並繼續在色牢度和顏色測量、紗線試驗、纖維試驗、織物物理試驗、漁網用紡織製品、紡織品服裝的維護標記、鋪地織物、抗水試驗、化學試驗、人造纖維屬名、燃燒性能等方面進行標準化工作。
第72技術委員會除已制訂有幾十項標準檔案,並正對前紡、精紡與並拈機械、卷繞與機織準備機械、織造機械、染整機械等進行標準化工作。
國際標準的代號為“ISO”,編號也採用順序號加年代號,如ISO6348-1980,即代表第6348號國際標準,是1980年批准頒布的。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標準檔案還有:國際標準推薦書(ISO/R)、建議草案(DP)、國際標準草案(DIS)、國際標準修訂草案(DRS)、技術報告(TR)、技術報告草案(DTR)、數據草案(DT)、國際標準補充草案(DAD)和國際標準修改草案(DAM)等。
到1980年底,國際標準化組織公布有關紡織的標準有 172個。內容側重於術語、尺寸和試驗方法等基礎標準,也陸續擴展到產品規格、性能、安全、環境保護等國際標準。
紡織標準化研究 紡織標準化有豐富的科學研究內容,它以紡織生產活動中大量具有重複性特徵的事項作為對象,依據“統一、簡化、協調、選優”的原則,研究制訂和貫徹標準問題。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涉及到技術科學、經濟學、法學等許多學科,與現代化管理中的質量管理、價值分析、系統分析、工業工程和運籌學等相輔相成。
參考書目
 王征著:《標準化基礎概論》,技術標準出版社,北京,1981。
 T.R.B.桑德斯主編:《標準化的目的與原理》,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北京,1974。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