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三彩螭龍紋把杯

素三彩螭龍紋把杯

素三彩是明代正德年間創燒的一種釉上彩瓷,它以黃、綠、紫色為主,然而並不一定僅限於此三種顏色,也有白色、黑色。尤其是到清代康熙時,增加了一種特有的藍彩。此外,也有在墨地上繪三彩的,特別稀有名貴。

簡介

素三彩螭龍紋把杯 素三彩是明代正德年間創燒的一種釉上彩瓷,它以黃、綠、紫色為主,然而並不一定僅限於此三種顏色,也有白色、黑色。尤其是到清代康熙時,增加了一種特有的藍彩。此外,也有在墨地上繪三彩的,特別稀有名貴。
康熙素三彩是由明代中期發展而來的。在五彩瓷器中,紅色往往占著主要的色彩地位,而在三彩中,不使用紅色才是素三彩瓷器色彩構成的主要特色。素三彩中偶用一點紅色作為畫龍點睛似的點綴,這樣的情況極為稀少,所以過去有“三彩帶紅,價值連城”的說法。

製作方法

素三彩的製作方法不止一種,有的是先在素胎上刻劃花,施上白釉後入高溫燒,之後再在釉上施彩,再次入窯用低溫燒造;有的是直接在胎上施彩後經低溫一次燒成;還有的叫虎皮三彩或抹三彩,是用黃褐釉彩間雜著點染於器物表面,經烘燒之後形成虎皮似的斑塊。白地三彩是康熙朝素三彩品種之一,它以素白為地,先刻花卉、動物等圖案的輪廓,再用黃、綠、紫等顏色繪出圖案,最後罩上白釉。康熙朝的墨地三彩最為名貴,方法是先是在胎上施以綠釉,之後加上一層墨釉,成為墨地,再以黑中帶紫的深黑勾勒出圖案的輪廓,最後再填繪上黃、綠、紫、白各色。康熙墨地三彩多為民窯出產,且產品較少,國內十分罕見,傳世品中仿品很多。康熙素三彩除了盤、碗、杯、壺、瓶等常用器物外,還有觀音、壽星、動物等塑像。此外,黃地綠彩、綠地紫彩等也屬於素三彩的範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