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通信系統編碼技術中,長期以來,由於解碼複雜性的問題,人們將構造信道編碼的重點放在短碼上,尋找一種可解碼的結構,使短碼具有儘可能大的最小碼距;對長碼而言,其碼距儘可能接近平均碼距。
為了獲得可譯的高維長碼,1966年Forney首先提出用兩個確定的短碼來構造長碼的串聯式級聯碼,希望通過對外碼的解碼糾正內碼尚未糾正的錯誤。這一革新思想的引入,給信道編碼,特別是長碼的性能帶來很大改善。
原理
Forney提出的串列級聯碼的基本思想是:將編制長碼的過程分級完成,從而通過用短碼級聯的方法來提高糾錯碼的糾錯能力。
它的目標:是利用兩個短碼串接構成一個長碼。
典型的串列級聯碼方框圖如圖1所示。
串列級聯編碼器結構:當由兩個編碼串聯起來構成一個級聯碼時,作為廣義信道中的編碼稱為內碼;以廣義信道為信道的信道編碼稱為外碼;由於內碼解碼結果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突發錯誤。因此內外碼之間一般都有一層交織器。
串列級聯碼的解碼是按照從內到外的順序進行的。即每個內碼碼字先分別進行解碼,而每個內碼字的估計值(即內碼解碼值),則被看作外碼字的一個符號。值得注意的是,當內碼解碼發生錯誤時,這個錯誤時k維矢量中的一位分量發生了錯誤,還是所有分量發生了錯誤並不重要,因為它們都被認為是外碼的一個碼元錯誤。因此外碼被認為具有糾正突發 錯誤的能力。
級聯碼的最初想法是為了進一步降低殘餘誤碼率(改善漸進性能),但是事實上它同樣可以提高較低信噪比下的性能。
因此,級聯碼是由較好構造的短碼進一步構造性能更好的長碼(近隨機碼)的一種途徑。新一代高性能編碼如LDPC、Turbo碼等都是級聯碼的例子。
類型
1.常見的級聯結構
串列級聯和並行級聯兩類。Turbo碼是通過並行級聯來構造長碼的。
2.常見的級聯組合方式
卷積碼為內碼,RS碼為外碼。這主要是為了充分利用卷積碼可以進行最優的維特比解碼,而且可以用軟判決解碼。而RS碼又有較好的糾突發錯誤的能力。
內碼和外碼均採用卷積碼,特別是當內碼解碼可以輸出軟信息時,更為有效。
特點
級聯碼的特點如下所述。
需要指出的是,級聯碼雖然大大地提高了糾錯能力,但這個能力提高量中的大部分來源於編碼效率的降低。如果從Eb/N0的角度看,級聯的好處並不太大,但又一個好處是顯然的,即在信道質量稍好時(信噪比較大時),誤碼可以做到非常低,即漸進性能很好。
然而在信道質量較差時,新增的一層編解碼反而可能會使誤碼越糾越多。因此級聯碼存在明顯的門限效應。緩解門限效應的方法,即是疊代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