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6年,紙坊鎮面積11平方千米,人口10.6萬人,轄城關、青龍、馬山、大橋、東方、齊心、姜家畈7個行政村和西港、車站街、新北街、新南街、秀山、幸福、老街、龍井、二道口、中建二公司10個居委會;大橋鎮面積95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十月、刑遠長、豹山、龔家鋪、何家湖、普庵、紅旗、柏木嶺、烏樹、廟山、向陽、幸福、漁牧、明星14個行政村和大花嶺1個居委會;寧港鄉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東方、照耀、勝利、豐收、寧港、獅子山6個行政村。1997年12月,撤銷紙坊鎮、大橋鎮,設立紙坊街道、大橋街道。
2001年5月,撤銷大橋街道、寧港鄉,併入紙坊街道。2004年,辦事處駐紙坊,人口168231人,面積180.38平方千米,轄復江道、北華、西港、三潭、秀山、寧安、站西、龍井、幸福、郭嶺、新北路、青龍山、九六〇三廠、中建三局二公司、中建三局四公司、大橋、寧港17個居委會和城關、齊心、青龍、東方一、大橋、姜家畈、廟山、烏樹、普庵、向陽、幸福、漁牧、紅旗、大花嶺、柏木嶺、十月、邢遠長、豹山、龔家鋪、何家湖、東方二、勝利、林港、豐收、照耀、獅子山26個行政村。(註:普安、向陽、廟山、幸福、鄔樹5個村由江夏區經濟開發區廟山辦事處代管)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0115001:~001 112寧安社區 ~002 111郭嶺社區 ~003 112青龍山社區 ~004 111龍井社區 ~005 112幸福社區 ~006 111新北路社區 ~007 111復江道社區 ~008 111秀山社區 ~009 112站西社區 ~010 111北華社區 ~011 111三潭社區 ~012 111西港社區 ~013 111中建三局二公司社區 ~014 111中建三局四公司社區 ~015 112九六零三社區 ~016 220寧港社區 ~018 112花山社區 ~019 111文苑社區 ~020 112今城社區 ~021 112育才社區 ~022 112林場社區 ~023 111職中社區 ~024 111河頭社區 ~025 112馬山社區 ~200 112青龍村 ~201 112城關村 ~202 112齊心村 ~205 112姜家畈村 ~206 220東林村 ~221 220東方村 ~222 220勝利村 ~223 220林港村 ~224 220豐收村 ~225 220照耀村 ~226 220獅子山村
行政區劃
復江道、北華、西港、三潭、秀山、寧安、站西、龍井、幸福、郭嶺、新北路、青龍山、三廠、中建三局二公司、中建三局四公司、大橋、寧港、城關、齊心、青龍、東方、大橋、姜家畈、廟山、烏樹、普庵、向陽、幸福、漁牧、紅旗、大花嶺、柏木嶺、十月、邢遠長、豹山、龔家鋪、何家湖、東林、勝利、林港、豐收、照耀、獅子山。
經濟發展
紙坊街始終牢記發展第一要務,堅持統籌三產業一體化發展,科學規劃,立體開發,全街初步形成了以亞鑫水泥為龍頭的冶金建材、以中周鋼鐵爐料為代表的循環經濟、以富麗園為骨幹的房地產等三大支柱產業。堅持工業先導,大力實施工業強街戰略。街道牢固樹立“工業興則紙坊興,工業強則紙坊強”的理念,把上規模、調結構、優質量作為工業發展的目標,強勢推動工業做大做強做優,形成了既“頂天立地”又“鋪天蓋地”的發展態勢。一是切實選準突破口,突出企業主體地位。針對當前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採取一企一策、一企多策的措施加以幫扶。如先後解決了亞鑫水泥公司的礦山資源整合融資難、中周鋼鐵爐料公司的配套設施難、江南錨鏈廠房搬遷難等實際問題。二是著力夯實支撐點,突出項目核心作用。為切實發揮項目的核心作用,對在建項目專班推進。如省級重點項目巴登城一期工程建設,街道建立了主要領導牽頭、靠前指揮,工作專班統籌協調的機制,使得巴登城一期工程4000餘畝土地征地、騰地、遷建工作有序推進。三是精心培育增長點,突出集約節約發展。大力實施“退二進三”戰略,針對城區不宜發展工業的現實,逐步將馬山、齊心兩個工業園的13家企業整體遷出紙坊城區,對騰出的土地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業和房地產產業,以人氣帶商機,同時,按照產業集聚、企業集中、資源集約的要求,大力推進寧港工業園建設,該工業園占地面積3000畝,街道將投入資金2億元進行基礎設施配套,發展高新產業,積極做好東湖高新的光機電和現代裝備業的承接。
基礎建設
近年來,街道以突出紙坊城區功能塑造和集約建設兩大重點,以改善20萬人的生活環境為著力點和突破口,建設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臨山特色鮮明、商務繁榮、景觀優美、交通便捷、配套服務設施完善的現代化城區。大力推進舊城改造,著力提升城市品味。街道圍繞建設新型城市的目標,強力推動城區的集約建設,按照“東部整體開發、南部集中連片改造、北部拓展延伸、西部功能完善、整體推進、滾動開發”的思路,近年來,順利推動了河頭李片、東湖里南片等處舊城改造,著力打造高檔住宅小區和現代商務區,提升其城市品味。大力改造背街小巷,著力改善人居環境。每年區街都投入1000餘萬元,選取民眾反映強、環境衛生差、居住人口多的背街小巷進行整治,集中進行道路硬化、設施配套和綠化建設,基本消除了背街小巷的“泥巴路”、“瞎子路”和“斷頭路”,背街小巷變得潔淨亮美,居民的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得到極大改善。大力實施設施配套,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建立區街村(社)三位一體、全員參與、整體聯動的協調服務機制,相繼配合區委區政府完成了熊廷弼路、北華大街東部延伸、紙坊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譚鑫培公園工程、沙羡街夜市攤搬遷等城建城管重大項目30餘項,城市的功能不斷完善,強勢推動了城市的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