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馬蹄草

紅馬蹄草

紅馬蹄草,傘形科天胡荽屬,產自陝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省區。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多年生挺水或濕生草本植物。莖匍匐蔓生,高5-45cm。節上生不定根與不定芽,逐漸長成直立莖,高15~30厘米,質柔軟,被疏生細毛。葉稀疏而互生;葉片近圓形,掌狀5~9淺裂,裂片先端鈍,三角形,邊緣具鈍缺齒,基部呈心臟形,掌狀葉脈較為明顯,綠色,兩面被紫色細毛;具柄,長1.5~9厘米,基部有托葉鞘。傘形花序,小球形,直徑約6毫米,單生或數個聚生於小枝上端;總花梗長0.5~2厘米;小花綠白色;萼齒小;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2室,每室胚珠1枚;花柱2。雙懸果近圓形,長1-1.2mm,寬1.5-1.8mm,基部心形,兩側扁壓,常有紫色斑點,成熟後常呈黃褐色或紫黑色,中棱和背棱顯著。
莖頂端呈褐色。沉水葉具長柄,圓盾形,直徑2~4厘米,緣波狀,草綠色。花兩性;傘形花序;小花白粉色。分果。花期6~8月。。莖細長,節處生根。葉圓形或腎形,背面密被貼生丁字形毛,全緣;花冠鍾狀黃色.花期4月。果期7月,蒴果近球形。播種和分株法繁殖,蔓延能力很強,為優良的地被植物。銅錢草生性強健,種植容易,繁殖迅速,水陸兩棲皆可。走莖發達,節間出根和葉。葉圓形盾狀,具長柄、波浪緣,夏秋開小小的黃綠色花。 其莖節明顯,一節一節,每一節各長一枚葉,可一直延伸,其地下橫走莖生長速度驚人,走到哪裡就蔓延到哪裡。

繁殖方法

生性強健,種植容易,繁殖迅速,水陸兩棲皆可。走莖發達,節間長出根和葉。葉圓形盾狀,具長柄、波浪緣,夏秋開小小的黃綠色花。性喜溫暖潮濕,栽培處以半日照或遮陰處為佳,忌陽光直射,栽培土不拘,以鬆軟排水良好的栽培土為佳,最適水溫22~28度。繁殖可用分株或扦插法,栽培容易,保持栽培土濕潤,約1~2周即可髮根。由於植株可耐濕,挺水型,因此也適於水盆、水池栽培。
以分株法或扦插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3~5月進行,栽培容易,保持栽培土濕潤,約1~2周即可髮根。亦可採用播種法進行育苗。培土可使用由腐葉、河泥、園土所配成的混合基質。

藥理作用

【採收加工】全年可采。一般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炮製】藥材切碎。
【貯存】陰涼乾燥處。
【性味歸經】性涼,味微苦,無毒,辛。清熱除濕,解毒利尿。入經。
①《四川中藥志》:性涼,味微苦,無毒。
②《重慶草藥》:辛,溫,無毒。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血;解毒。
【臨床套用】主治感冒;咳嗽;痰中帶血;痢疾;泄瀉;痛經;月經不調;跌打傷腫;外傷出血;癰瘡腫毒。
①《四川中藥志》:清肺熱,散血熱。治吐血,跌打損傷及感冒咳嗽。
②《重慶草藥》:除寒解表。瘡口發癢者,敷之去風熱止癢。骨折脫臼者,外包可接骨投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8錢;或泡酒。外用:研末調敷或搗敷。
內服:煎湯,6-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宜忌】孕婦禁用
【選方】①治跌打傷:紅馬蹄草、紅酸漿草、扁竹根各等分。搗爛。以童便二份、酒一份,調合取升內履;藥渣調如膏,包傷部。
②治痰中帶血成粒狀者:紅馬蹄草、紅羊石子根二兩。酒半斤,煎沸,冷後服,每服一小杯。

性狀鑑別

葉多皺縮成團,展開後長約15-30cm,莖纖細柔軟而彎曲,有分枝,被疏毛,節上生根。單葉互生,葉柄基部有葉鞘,被毛;葉多皺縮,完整葉呈圓腎形,5-9掌狀淺裂,裂片先端鈍,基部心形,邊緣有缺齒,具掌狀葉脈,兩面被紫色短硬毛。質脆。氣微,味淡。

套用價值

這種植物在溫暖地區可露地盆栽,適於水盤、水族箱、水池、濕地中,室內水體綠化。當水族箱栽培時,常作為前景草使用。全草可入藥,具有利尿之功效。如要使用盆栽或吊盆栽培,最好能長期保水。
根莖葉可以當蔬菜料理;亦可當中藥材來袪風、固腸、明目清暑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