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5日,雄偉壯觀的紅軍長征紀念碑在四川省松潘縣元寶山頂落成。
紅軍長征紀念碑緣何選在此地?筆者走訪了當年建碑的部分成員,最終得知來龍去脈——選點
四川,在紅軍長征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紅軍在這裡經過的時間長,活動的範圍廣,面臨的環境艱險,進行的鬥爭卓絕,創造的業績多,付出的犧牲也大。基於這方面的考慮,在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之際,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在四川建立一座紀念紅軍長征的“總碑”。1985年,受黨中央、中央軍委委託,成都軍區黨委和四川省委負責建碑工作。訊息傳來,各路專家匯集。雕塑家、設計師、攝影師、建築師等坐上吉普車,沿途實地考察,讓創作設計思維在萬水千山翱翔。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川西北——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1935年5月至1936年8月,紅一、二、四方面軍都曾從這裡翻越過長征中最艱難的雪山,跨越過最艱苦的草地,舉行過重要的會議,進行過激烈的戰鬥,留下了許多革命遺址。紅軍當年在阿壩州的活動,有名氣、影響大的地方很多。馬爾康、毛爾蓋、紅原、若爾蓋……每一個地方都有很多建碑理由,這就難為了決策者。受黨中央、中央軍委委託,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址、碑園總體設計方案以及主碑、群雕模型,均由原國家主席、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楊尚昆主持審定。經過篩選,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址選在了馬爾康附近的阿底村。
建碑辦公室組織了16名專業創作人員赴阿底村勘察,研究制訂了設計方案。隨後,成都軍區黨委、四川省委專門召開會議,對碑園總體規劃、雕塑創作、碑型設計方案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討論,確定了選送中央審定的可行方案。接著,軍事博物館組織人員將方案製成模型和沙盤陳列展示,供中央領導審查。當時參加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的部分中央委員和各大軍區負責人參觀了模型,一致表示贊同,確定主碑為金屬三角立柱體碑型,總體規劃可分批分期進行。
改點
碑址選在阿底村,雖與阿壩州州府相鄰,又有較好的地勢,但修建紅軍長征紀念碑的目的在於昭示後人繼承和發揚偉大的“長征精神”,社會效益必須放在首位。由於阿底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人們難以前往參觀。加之在阿底村建碑需遷走一個糧庫,搬遷困難較大。鑒於這些問題,建碑領導小組擬定了大、小兩套方案,將實際情況報告黨中央、中央軍委審批。
隨即,建碑領導小組組長、老紅軍、成都軍區原副司令員陳明義,副組長、四川省委原副書記聶榮貴專程赴京匯報。
1987年4月9日,楊尚昆在京聽取了陳明義、聶榮貴的匯報後,指示可另選新址。
幾經勘察,反覆比較。松潘縣城北郊17公里的川主寺,進入了勘察設計人員和決策者的視線。川主寺是紅一、二、四方面軍都曾經過的地方,它背靠雪山,面對草地,既是前往“人間仙境”——九寨溝和黃龍自然風景區的交叉路口,也是前往若爾蓋和紅原草地的岔路口。東北去九寨,東南去黃龍,西北去若爾蓋、紅原,西南去成都。真可謂“四路交會”的交通要道。
定點
新的設計方案和錄像片、解說詞送到了北京。1987年6月,軍委領導審定了成都軍區黨委、四川省委關於碑址選在松潘縣川主寺附近的報告,並予批准。隨後,成都軍區原政委萬海峰、四川省委原書記楊汝岱分別到松潘碑園的具體地址進行踏勘。一批老紅軍戰士、解放軍高級將領也到現場察看。
碑園選址牽動了眾人心。當時在松潘一帶作地質考察的成都地質學院一位教授,聽說要在川主寺西面的龍頭山建碑,便主動上書四川省委和成都軍區黨委,陳述龍頭山正好處在地震斷裂帶上,是一個大滑坡體,基石不穩,建議改在龍頭山對面的元寶山。有關人員又經過實地踏勘、論證,最後確定紀念碑建在元寶山。
形似金字塔的元寶山,山勢突兀,地勢開闊,紅軍長征通過的亞克夏山,走過的水草地,著名的包座戰鬥,以及長征史上重要的毛爾蓋會議、巴西會議會址,都距此不遠。在此建碑,確實是最理想的選擇。
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位於松潘縣川主寺鎮元寶山,是去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風景名勝區的必經之地。占地面積19.27萬平方米,由主碑、大型花崗石群雕、陳列室三大部份組成。主碑41.30米,聳立於元寶山頂,由紅軍戰士銅像、碑體,基座組成。紅軍戰士銅像高14.80米,雙手高舉成“V”字形,象徵勝利,一手持步槍,一手執花束。碑體高24米,亞金銅貼面,三角柱項,象徵三大主力紅軍。漢白玉基座高2.5米,墨綠色磨石地面。主碑背靠雪山,面向草地,氣勢恢宏,當夕陽西下時,金光四射,尤為壯觀,被譽為“中華第一金碑”、大型花崗石群雕高12.5米,長72米,寬8米,用1160立方米計1440塊紅色花崗石精雕細刻組合而成。刻畫的人物共九組,分別為開路先鋒、勇往直前、團結北上、山間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禮、前赴後繼、回顧思考、英靈會聚,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征的戰鬥歷程,是我國規模空前的現代藝術群雕。陳列室別具風格,門廳兩邊懸掛著10餘塊中央領導和紅軍老前輩題詞的楠木匾額,室內展品則反映了紅一、二、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的征戰歷程及各地修建的長征紀念建築照片。
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是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為紀念紅軍長征這一人類史上的奇蹟而決定修建的。奠基於1988年6月12日,1990年8月落成。鄧小平同志親自題寫碑園名“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江澤民、李鵬、楊尚昆、聶榮臻、徐向前、李先念、鄧穎超、王震、蕭克、劉華清等領導題詞。它不同於其他地區修建的紀念紅軍長征某一事件或某一戰鬥的紀念建築,而是紅軍長征總紀念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遺址會師遺址包括達維會師橋和原懋功縣城天主教堂幹部同樂會遺址兩部分。達維會師橋位於小金縣達維鎮東1公里的沃日河上。天主教堂位於今中共小金縣委大院內。1935年6月12日,紅一方面軍先頭部隊二師四團自寶興磽磧出發,翻越長征途中第一座大山——一夾金山,在達維橋上與前來迎接的紅四方面軍9軍20師74團勝利會師。次日,中央機關翻越夾金山抵達達維時,在達維橋上受到紅四方面軍接應部隊的夾道歡迎。6月14日,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從達維開赴懋功縣城、21日,總政治部在天主教堂召開了兩軍駐懋功團以上幹部同樂會。毛澤東在駐地接見紅四方面軍在懋功的高級幹部,詳盡分析了形勢,提出了會師後的方針和任務。兩大主力軍的勝利會師,揭開了中國革命新的篇章。
相關詞條
-
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
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位於興安西南部。一九九六年元月正式開放。中國工農紅軍在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 為保存革命力量, 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
-
松潘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
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位於松潘縣川主寺鎮元寶山,是去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風景名勝區的必經之地,漢白玉基座高2.5米,墨綠色磨石地面。主碑背靠雪山,面向草...
簡介 歷史 -
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紀念碑園
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紀念碑園 位於江西省于都縣城東門外東門渡口。為了緬懷先輩偉業,于都縣人民政府於1996年在此興建了占地3.5畝的紀念碑園,紀念碑高為1...
簡介 紀念碑介紹 獲得榮譽 新建場館 -
紅軍長征紀念碑
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坐落在松南松紅和松潘至黃龍公路的交叉口,元寶山頂。鄧小平題寫了“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的園名。
簡介 紀念碑概括 紀念碑規模 -
興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
走進氣勢雄偉的烈士碑園,看著具有極高藝術感染力的大型雕塑,您會看到湘江戰役中那場血與火、生與死、存與亡的一幅幅歷史畫面。
簡介 發展歷史 特色 -
興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歷史紀念碑園
走進氣勢雄偉的烈士碑園 ,看著具有極高藝術感染力的大型雕塑,您會看到湘江戰役中那場血與火、生與死、存與亡的一幅幅歷史畫面。頭像間有“紅軍、送別、長征、渡...
-
於都革命烈士紀念館及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紀念碑園
於都革命烈士紀念館及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紀念碑園,位於江西,包括於都革命烈士紀念館,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紀念碑園,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
於都革命烈士紀念館 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紀念碑園 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 -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
吳起縣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占地4.5平方公里,立足“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和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出發點”,以紀念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經過舉世聞名的二萬...
基本信息 詳細介紹 園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