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強渡大渡河遺址

紅軍強渡大渡河遺址

位於四川省石棉縣安順場。紅軍渡過金沙江後,離開會理地區,繼續北進。擔任強渡大渡河先遣隊的紅一軍團一師一團占領了河南岸的安順場。蔣介石企圖憑藉天險,圍殲紅軍於大渡河以南。1935年5月25日,紅一團第二連連長熊尚林率17名勇士,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戰勝驚濤駭浪,乘船強渡成功,占領了北岸渡口。紅軍決定繼續由安順場渡河,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奪取瀘定橋。

基本信息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紅軍強渡大渡河遺址紅軍強渡大渡河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

四川省

紅軍強渡大渡河遺址VI-並101

簡介

紅軍強渡大渡河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石棉縣安順場。1935年5月,紅一方面軍渡過金沙江,由會理沿安寧河谷北上,抵達石棉縣安順場大渡河渡口。蔣介石意欲憑藉大渡河天險,殲滅紅軍於大渡河南岸。5月25日,紅軍先遣隊紅一團組織十七名勇士冒著敵人密集火力,駕駛一隻小船成功地渡過大渡河,擊潰敵人一個營,占領了北岸渡口。現存紅軍指揮所、

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全景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全景

沙灣渡口和水東門炮台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有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途中,通過大涼山彝族地區後,先遣隊第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在總參謀長劉伯承和軍團政委聶榮臻指揮下,於24日晚占領安順場,消滅守敵兩個連,奪得渡船一隻。25日晨9時,紅軍以第一營二連連長熊上林為首的18勇士登上木船,在迫擊炮和機關槍的掩護下,冒著槍林彈雨,劈流破浪,強渡大渡河,在安靖壩桃子灣登岸,奪取了兩百多敵人駐守的碉堡和工事,控制了渡口。紅一軍團一師和幹部團得以迅速地從安順場越過天險大渡河,配合南岸主力紅軍夾河而上,奪取當時大渡河上唯一的一座橋樑——瀘定鐵索橋。

安順場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享有盛名的小場鎮,清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在此四面受敵,苦戰月余,全軍覆沒,未能渡過大渡河。72年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卻在這裡取得了輝煌勝利,譜寫了人民革命史上的新篇章。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把安順場紅軍強渡大渡河遺址公布為省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當地政府在紅軍強渡大渡河起渡地——周家碾房附近建立了紀念碑,碑高6.26米、寬3.7米、厚3.2米。碑體正面為半圓雕紅軍戰士頭像,下半部為17勇士強渡天險大渡河浮雕,右側為巨手執大刀浮雕,背面上部嵌有寬2.4米、高1米的黑色大理石,上刻鄧小平題“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金字。

紅軍幕後功臣揭秘紅一師強渡大渡河內幕

大渡河的西岸連著中國第二高峰,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東岸是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兩山夾峙,大渡河水在陡峭狹窄的縫隙中奔騰。瀘定橋懸於河的十丈高空中,13根鐵索,從河東岸拉到河西岸,全長101.67米,寬3米。8月13日,開國元勛子女重走長征路來到四川省石棉縣安順場,參觀當年紅軍強渡大渡河遺址。圖為紀念廣場、紀念雕塑和紀念館。安順場原名紫打地,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大渡河中游,距石棉縣城10公里。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間,這裡發生兩起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1863年5月,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在安順場遭清軍圍追堵截而全軍覆沒;72年後的1935年5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長征至安順場,由17勇士為先導的紅軍成功強渡大渡河,打破敵人的圍追堵截。

李聚奎剛一接任紅一師師長,紅軍就開始了長征。

長徵到粵漢鐵路時,軍委下令由紅一軍團在前面開路,紅一軍團把這一任務交給了紅一師。李聚奎帶著部隊在前面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遵義會議之後,李聚奎的部隊繼續擔任前衛。

1935年5月,紅軍過了金沙江,仍作為開路先鋒的李聚奎帶領部隊,在紅軍先遣支隊司令員劉伯承、政委聶榮臻的指揮下,順利通過彝族地區。這時上級把強渡大渡河的任務交給了紅一師。

大渡河是長江的一個支流,水急浪高,旋渦密布,特別是安順場這一段,河寬百餘米,暗流涌動,沒有舟楫難以過河。當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數萬人西徵到此,北渡未成,以致全軍覆沒。蔣介石因此叫嚷要讓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他一面命令周渾元、薛岳、吳奇偉等10萬大軍追趕,一面令四川軍閥劉湘、劉文輝扼守大渡河所有渡口。

大渡河成為紅軍的生死河。

部隊經過一路強行軍,趕到大渡河附近時,停下來隱蔽。李聚奎師長、楊得志團長則到離安順場幾里地的一個山口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他們從望遠鏡中看到前方河邊有兩條船。

天無絕人之路,這可是兩條救命船啊!

真是喜出望外。李聚奎忙叫楊得志把一營營長孫繼先等人叫過來,讓他們用望遠鏡看準小船停泊的位置,晚上分幾路直奔河邊,一定要萬無一失地拿下這兩條小船。

事後才知道,原來安順場守敵早已撤走了全部渡船,並準備放火燒村子,只是估計紅軍離安順場還遠,守敵營長賴執中仍帶著十幾個人乘船過來,飲酒作樂。

敵人做夢也沒有想到紅一師如神兵從天而降。當天晚上,天一黑,幾聲槍響後,傳來了捷報。但此時李聚奎卻笑不起來,因為,如何用好這兩條船,緊緊地揪著他的心。如果渡河不成功,後果不堪構想。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劉伯承、聶榮臻作了匯報。他們最後決定,不能讓敵人加強防守力量,當晚做好一切準備,明天一早就渡河。當晚紅一師派出人員分頭去找船夫。因民眾早對軍閥仇恨在心,加之敵人又要燒他們的房子,真是新仇舊恨涌心頭。不到一小時,就有20多名船夫自告奮勇幫紅軍擺渡。

決戰前夕,李聚奎召開了作戰會,對作戰任務作了分工:團長楊得志負責奪取安順場,然後強渡;三營擔任後衛,留在原地掩護指揮機關;團政委黎林帶領二營至安順場渡口下游佯攻,吸引敵人的主力。

作戰任務層層作了下達,楊團長把任務交給英勇善戰的一營,一營交給二連。要組織奮勇隊的訊息傳開後,大家爭先恐後報名,最後竟爭吵得難以定下人員。李聚奎又高興又焦急,高興的是紅軍戰士的無畏精神,焦急的是爭來爭去拖延時間。楊團長問他怎么辦,他說讓營長下命令宣布名單。就這樣產生了著名的強渡大渡河十七勇士

次日清晨,摩拳擦掌的奮勇隊在連長熊尚林的帶領下,登上第一船。“同志們,千萬紅軍的希望,就在你們身上。堅決地渡過河去,消滅對岸的敵人!”李聚奎向勇士們作了熱情的動員。

“出發!”李聚奎一聲令下,渡船離開了南岸。驚慌失措的敵人向渡船開火了。“打!”李聚奎向楊得志下達了命令。神炮手趙章成的炮口早已瞄準了對岸的工事,“轟轟”兩聲,敵人的碉堡飛上了半空。紅軍的六挺重機槍也發揮了威力。

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全景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全景

渡船隨著洶湧的波浪顛簸前進,四周滿是子彈打起的浪花。岸上李聚奎一直堅守在火力點指揮,眼睛死死盯在渡船上。突然,一發炮彈落在船邊,掀起一個巨浪,打得小船劇烈地晃蕩起來。李聚奎的心揪緊了,好在渡船隻是起伏了幾下,仍在向對岸前進。漸漸只有五六米了,勇士們不顧敵人瘋狂的射擊,一齊站了起來。準備跳上岸去。突然,村子裡衝出一股敵人,湧向渡口。“給我轟!”李聚奎大聲命令炮手。“轟轟!”隨著兩聲巨響,趙章成射出的迫擊炮彈,不偏不倚在敵群中開了花。由於火力又準又猛,把敵人打得抬不起頭來,減輕了渡船的壓力,為奮勇隊強渡爭取了時機。奮勇隊員不顧子彈在船前船後亂飛,奮力向前衝去。

敵人沒有就此罷休。他們又一次向十七勇士發起了反撲,企圖趁勇士們立足未穩,把他們趕下河去。紅軍的炮彈、子彈又一齊飛向對岸的敵人。煙幕中,敵人紛紛倒下。十七勇士趁此機會猛撲敵群。勇士們占領了對岸的工事。從此,擺在紅軍面前的又一道“鬼門關”打開了。整個戰鬥,李聚奎一直守在岸邊,當部隊開始渡河時,他才長長舒了一口氣。

多少年來,人們對強渡大渡河紅軍十七勇士的英雄壯舉耳熟能詳,但對這場驚心動魄戰鬥的直接指揮者李聚奎師長,卻知之甚少。有人勸李聚奎寫一篇文章把這事回憶回憶,他畢竟是直接指揮者。每每聽到這些話,李聚奎總是笑而不語。說的人多了,他語重心長地講出這樣一席話:“那場戰鬥,體現的是紅軍的戰鬥精神。多少年以後,也許我們許多人的名字都會被遺忘,而紅軍百折不撓敢於勝利的精神卻必將流芳千古!”人們聽了這話深受教育,更加感佩李聚奎的胸懷。

紅色安順場大渡河畔厚重歷史的承載地

特殊的歷史背景,使安順場成為“兩史”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安順場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安順場被國家教委、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命名為“全國百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百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順場作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革命勝地,每年都要接待數萬人次的,來這裡舉行瞻仰、憑弔活動的學生、黨員、部隊官兵和海外人士,特別是近年來,石棉縣利用“5.25”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日舉行大型的紀念活動。活動吸引了涼山州、甘孜州、漢源縣等近鄰州縣人員參加。建國以來,彭德懷、楊成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曾親臨安順場視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姜春雲等中央、省、市部分領導同志也曾前往安順場瞻仰憑吊。美國、英國、日本、義大利、澳大利亞、墨西哥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友人也慕名前來安順場進行過參觀考察。美國前國務卿助理布熱津斯基、美國學者索爾茲伯里和以日本由金子三郎為團長的第九次學習“中國人民革命戰爭訪華團”也到安順場進行了參觀學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