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革命歌謠
紅色歌謠,是指上個世紀30年代初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歌謠。紅色歌謠是勞動大眾適應革命的需要創作出來的,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與工農紅軍倡導和鼓勵的結果。中國共產黨重視民間文學的宣傳教育作用,在古田會議決議中即規定要運用歌謠等形式編寫材料,作為宣傳革命的工具。許多革命領導人,如彭湃、方誌敏、韋拔群、許世友、王樹聲等,都曾編寫民歌或運用傳統民歌曲調填上新詞,宣傳革命道理,動員民眾參加革命鬥爭。這些民歌有些至今還在流傳。1934年中央蘇區曾編印了一本《革命歌謠集》。
信息
所屬地區:湖北·黃崗·紅安縣
文化遺產名稱:紅色革命歌謠
遺產編號:Ⅱ-3遺產類別:民俗
申報日期:2006年申報人/
申報單位:紅安縣、麻城市
遺產級別:市聯繫方式:
簡介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歌謠。紅色歌謠是廣大民眾適應革命的需要創作出來的,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倡導和鼓勵的結果。中國共產黨重視民間文學的宣傳教育作用,在古田會議決議中即規定要運用歌謠等形式編寫教材,作為宣傳革命的工具。許多革命領導人,如澎湃、方誌敏、韋拔群等,都曾編寫民歌或運用傳統民歌曲調填上新詞,宣傳革命道理,動員民眾參加革命鬥爭。這些民歌有的至今還在流傳。1934年中央蘇區曾編印了一本《革命歌謠集》。紅色歌謠內容豐富,它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有名的興國山歌《噯呀來》,在動員參軍,鼓勵英勇殺敵等方面都起了鼓動作用。“小小黃安,真不簡單,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這首《小小黃安》反映了當時黃安人民參加革命鬥爭的蓬勃熱情和踴躍狀態。又如《老子本姓天》:“老子本姓天,住在洪湖邊;要想捉住我,神仙也叫難。槍口對槍口,刀尖對刀尖;有我就無你,你死我見天。”既表現了洪湖地區革命戰士叱吒風雲的英雄氣概,又描繪出洪湖人民對敵鬥爭的堅毅果敢。紅軍北上抗日,離開革命根據地時,又產生了有名的《十送紅軍》等情真意切的民歌,表現出人民與紅軍的深厚情誼。
各革命根據地所流行的傳統民歌形式,如陝北的信天游,甘肅、寧夏的花兒,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四句頭、五句半,湖北、湖南的五句頭,江西的興國山歌等。也有些新的歌謠體如徒歌《小小黃安》、《老子本姓天》等。紅色歌謠,風格明快,曲調激昂,把新的革命詞匯及革命道理,溶進歌體之中,並多有比興的運用。一般章段、句式比較靈活。吸取了傳統民歌的表現手法,又有一定的創造和發展。也有一些作品,由於流傳時間短,藝術上顯得粗糙。紅色歌謠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具有明顯的革命教育作用。它對後來的抗日歌謠也有所影響。它在中國歌謠發展史上占有一定位置。
創作背景
紅色歌謠是廣大民眾適應革命的需要創作出來的,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倡導和鼓勵的結果。中國共產黨重視民間文學的宣傳教育作用,在古田會議決議中即規定要運用歌謠等形式編寫教材,作為宣傳革命的工具。許多革命領導人,如澎湃、方誌敏、韋拔群等,都曾編寫民歌或運用傳統民歌曲調填上新詞,宣傳革命道理,動員民眾參加革命鬥爭。這些民歌有的至今還在流傳。
歷史影響
1934年中央蘇區曾編印了一本《革命歌謠集》。紅色歌謠內容豐富,它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有名的興國山歌《噯呀來》,在動員參軍,鼓勵英勇殺敵等方面都起了鼓動作用。“小小黃安,真不簡單,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這首《小小黃安》反映了當時黃安人民參加革命鬥爭的蓬勃熱情和踴躍狀態。又如《老子本姓天》:“老子本姓天,住在洪湖邊;要想捉住我,神仙也叫難。槍口對槍口,刀尖對刀尖;有我就無你,你死我見天。”既表現了洪湖地區革命戰士叱吒風雲的英雄氣概,又描繪出洪湖人民對敵鬥爭的堅毅果敢。紅軍北上抗日,離開革命根據地時,又產生了有名的《十送紅軍》等情真意切的民歌,表現出人民與紅軍的深厚情誼。各革命根據地所流行的傳統民歌形式,如陝北的信天游,甘肅、寧夏的花兒,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四句頭、五句半,湖北、湖南的五句頭,江西的興國山歌等。也有些新的歌謠體如徒歌《小小黃安》、《老子本姓天》等。
歌謠特點
紅色歌謠,風格明快,曲調激昂,把新的革命辭彙及革命道理,溶進歌體之中,並多有比興的運用。一般章段、句式比較靈活。吸取了傳統民歌的表現手法,又有一定的創造和發展。也有一些作品,由於流傳時間短,藝術上顯得粗糙。紅色歌謠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具有明顯的革命教育作用。它對後來的抗日歌謠也有所影響。它在中國歌謠發展史上占有一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