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學 名 Boa constrictor
原 產 地
巴西,哥倫比亞,蓋亞那,秘魯,蘇利南,玻利維亞,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的一些島嶼。
棲息環境
熱帶雨林區
一般信息
體 長 2.7-3.6公尺
適 溫 攝氏22-35度.
成年的紅尾蚺體型大小差異頗大,各亞種的體型並不一致。分布於南美洲的紅尾蚺身體較長,目前在蘇利南有兩條紅尾蚺是至今為止體型最巨大的,分別是411厘米及427厘米長。然而這種體型畢竟較罕見,一般而言超過300厘米長的紅尾蚺,就此種蛇類而言已算巨蛇〈大多都在250厘米到300厘米〉。紅尾蚺的尾巴相當有力,能抓緊東西。頭部並無熱能感測頰窩。體色方面,紅尾蚺身體多以紅色或棕色為基調,尾部則呈磚紅色。背部以褐黃色的斑紋為主,尾部的斑紋較為淺色。 現今在人工培育下紅尾蚺已有許多體色表現,如:白化、鮭色等等。
簡介
紅尾蚺顧名思義,有著一條特殊的紅尾巴.由於分布於中南美洲廣大的區域,因此也被劃分出至少有七個 亞種, B.c. constrictor, B.c. imperator, B.c. longicauda, B.c. amarali, B.c. occidentalis, B.c. ortonii, B.c. sabogae.每個亞種的分布範圍都涵蓋幾個國家,以最美的亞種B.c. constrictor來說,它們分布在巴西,蓋亞那,秘魯,蘇利南等國,由於巴西嚴禁養殖或買賣紅尾蟒,因此此亞種在市面上十分少見,又稱為真紅尾蚺.即使有也是來自其他三個國家而不是巴西本國.
而最多見的亞種B.c. imperator則分布於哥倫比亞,宏都拉斯,墨西哥,哥斯大黎加,貝里斯,尼加拉瓜,薩爾瓦多等更多的國家,市面上比較多見的都是來自於哥倫比亞的紅尾蚺以及產於宏都拉斯外海豬島上比較特殊的紅尾蚺.紅尾蚺隨亞種或產區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亞種,體色上也會略有不同變化,而且尾 部紅色也有深淺不同的差異.
紅尾蟒大都棲息於熱帶雨林或灌木林區,雖然也善於攀爬,但主要仍是以地棲為主.夜行性,在夜間捕食嚙齒類動物,在人工飼養時可以小老鼠為主食,成體可以餵食兔子或雞,鴨等.
紅尾蚺個性溫馴,體格健壯,容易飼養,同時也容易繁殖,是屬於卵胎生的中大型蚺蛇類.成長速度十分快速,兩尺長的個體在一年內可以成長三倍成為六尺長,十分驚人.養殖籠中需設定水盆供飲用及浸泡.如果飼養得當,紅尾蚺可以活上至少20年.雖然蛇性溫馴,但是新進的蛇類在尚未習慣人為的觸摸前仍可能會有攻擊的行為,蟒類的牙齒為了緊咬獵物都非常發達,而且向內勾,因此獵物越掙扎,只會越向蛇口內送.所以無論是餵食或是拿取蛇的時候要避免突然的快速動作.
同時要注意蛇的頭部動作,蛇在攻擊前都會有S型的頭部準備動作,要隨時
注意這種肢體語言.紅尾蟒每1-3個月會蛻皮一次,眼睛先變白濁色澤,幾天
後再度清澈,再過幾天就會脫皮,因此在脫皮前每天噴灑水氣會有助於脫
皮的順暢.如果有脫皮不順的情況可以把蛇浸泡於溫水中約一個小時左右,
就可以很容易撕掉.
如果是要繁殖的成體,應該儘量少去拿取.性別可以比較泄殖腔兩側的棘刺,或是用探針探取.雌性懷孕期約4-6個月,一胎可以產下約30條幼體,十分多產.每條約兩尺長.幼體在第一次脫皮後開始進食,成長快速,兩三年成年後成長減緩,但是終其一生都會持續生長,只是十分緩慢而已.無論如何,紅尾蟒都可以算是十分適合人工養殖的蛇類. 護 理 適合溫度為攝氏22-35度。養殖籠中需設定水盆供飲用及浸泡。如果飼養得當,紅尾蚺可以活上至少20年。雖然蛇性溫馴,但是新進的蛇類在尚未習慣人為的觸摸前仍可能會有攻擊的行為,蟒類的牙齒為了緊咬獵物都非常發達,而且向內勾,因此獵物越掙扎,只會越向蛇口內送,所以無論是餵食或是拿取蛇的時候要避免突然的快速動作。同時要注意蛇的頭部動作,蛇在攻擊前都會有S型的頭部準備動作,要隨時注意這種肢體語言。紅尾蟒每1-3個月會蛻皮一次,眼睛先變白濁色澤,幾天后再度清澈,再過幾天就會脫皮,因此在脫皮前每天噴灑水氣會有助於脫皮的順暢。如果有脫皮不順的情況可以把蛇浸泡於溫水中約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很容易撕掉。如果是要繁殖的成體,應該儘量少去拿取。性別可以比較泄殖腔兩側的棘刺,或是用探針探取。
變異白化紅尾,極度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