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星

紅外星

光譜中主要的能量位於紅外區的恆星,1961年黃授書就預言過這種天體的存在。根據普朗克輻射定律,黑體的溫度越低,輻射的主要部分就越向長波區(即紅區)移動,因此相當多的紅外星是有效溫度很低的晚型星。

紅外星

正文

光譜中主要的能量位於紅外區的恆星,1961年黃授書就預言過這種天體的存在。根據普朗克輻射定律,黑體的溫度越低,輻射的主要部分就越向長波區(即紅區)移動,因此相當多的紅外星是有效溫度很低的晚型星。還有一些紅外星,其輻射不符合黑體輻射定律,而顯現出明顯的紅外色余;這可作如下解釋:在星體周圍存在著塵埃和氣體分子雲,它們吸收中心星發射的紫外線和可見光能量,再以紅外波輻射出去。這些物質可能來源於原恆星形成的剩餘物,例如來源於獵戶座BN天體金牛座T型變星這樣一些紅外天體;也可能是從中心星拋射出來的(見質量損失),如鯨魚座o和IRC+10216的周圍的塵埃殼。紅外星主要是一些紅色超巨星長周期變星、碳星、淹沒在濃密塵氣吸光雲中的O、B型星(見恆星光譜分類)、B型發射星、爆發後不久的新星、老新星、F、G、K型高光度星、金牛座T型變星和獵戶座BN天體等。它們中的一部分或者是年輕的正在形成中的恆星,或者是年老的走向滅亡的恆星。因此對紅外星的研究是天體演化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