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坡村

紅土坡村

紅土坡村委會隸屬紅河縣大羊街鄉,距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75公里。位於鄉境北部,地處羊街梁子西北部,羊街河東岸,南與大羊街村委會相連,西與元江縣那諾鄉隔河相望,北與元江縣澧江鎮南昏村委會接壤。轄大老紅白、麻栗樹、等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15戶,有鄉村人口1404人,其中農業人口1404人,勞動力79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44人。全村國土面積19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平均氣溫15.9℃,年降水量898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732.2畝,人均耕地1.22畝,林地882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9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及第二、三產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村貌村貌

紅土坡村委會隸屬紅河縣大羊街鄉,距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75公里。位於鄉境北部,地處羊街梁子西北部,羊街河東岸,南與大羊街村委會相連,西與元江縣那諾鄉隔河相望,北與元江縣澧江鎮南昏村委會接壤。轄大老紅白、麻栗樹、等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15戶,有鄉村人口1404人,其中農業人口1404人,勞動力79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44人。
全村國土面積19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平均氣溫15.9℃,年降水量898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732.2畝,人均耕地1.22畝,林地882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9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及第二、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32.2畝(其中:田637畝,地1095.2畝),人均耕地1.22畝,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8820畝,經濟林果地面積:76.5畝,人均擁有林果地面積0.05畝:主要種植桔子、荔枝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20畝,草地3201畝;荒山荒地4362畝,其他面積10270畝。

基礎設施

村委會村委會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話,有280戶飲用井水,有3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1.11%)。有31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16.8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戶(分別占總數的7.3%和4.44%)。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5.3畝,有效灌溉率為4.9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6.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4畝。
到2008年底,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9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6.4萬元,占總收入的23.04%;畜牧業收入146萬元,占總收入的24.6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35頭,肉牛131頭,肉羊171頭);漁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0.68%;林業收入38萬元,占總收入的6.42%;第二、三產業收入155.7萬元,占總收入的26.3%;工資性收入64.9萬元,占總收入的10.96%。農民人均純收入1394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98人(占勞動力的25%),在省內務工153人,到省外務工4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2008年第二、三產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5.7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6.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15戶,共鄉村人口1404人,其中男性721人,女性683人。其中農業人口1404人,勞動力762人。該村以彝族為主。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57人,參合率60.57%;享受低保23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4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人畜混居的農戶3戶,占農戶總數的0.95%。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50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141人,距離大羊街中學11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1人,其中小學生123人,中學生18人。
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的方式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1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32.2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開的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5個,共有黨員45人,少數民族黨員人,其中男黨員37人、女黨員8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大老紅白、小老紅白等7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5人。

人文地理

當地人民民眾以"市場為導向,經濟為依託",根據市場需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抓好早稻、中稻和晚稻的生產管理,提高"小春損失大春補,早稻損失晚秋補"的思想認識,增強抗災奪豐收的能力;其次,農民民眾運用傳統的手工藝,將生產出來的高梁釀製成酒度高、味道醇、香氣四溢的高梁酒,在市場上備受青睞;第三、農民民眾十分重視彝族文化的挖崛和開發,巧手的彝家婦女把傳統彝族的公雞帽、褲帶、背衣,刺繡得五光十色,巧奪天工,製作成彝族精品服飾。

新農村建設

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18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公路路面是土路,天晴路難走,下雨路不通,交通非常不便,直接影響和制約村委會的農業經濟發展。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種植業,增加小麥種植100畝,高粱種植200畝,芭蕉芋試種300畝,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