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五年初,紅四方面軍總醫院駐(四川省通江縣)王坪期間,正是反“六路圍攻”緊張激烈階段。由於傷病員多,在總醫院周圍設立了十二個住院部。因敵人封鎖,醫藥奇缺,供給不足等原因,有兩萬紅軍將士經過醫治無效而犧牲,並有40多位軍、師、團將官英勇捐軀。為撫慰先烈,激勵後人,紅四方面軍總醫院於一九三五年在此(四川省通江縣王坪)修建了烈士墓。解放後,經省、市、縣、鄉各級人民政府維修、改建紅軍烈士墓更顯莊嚴肅穆。
一九八九年十月,國務院批准王坪烈士陵園為全國烈士紀念建築重點保護單位,現為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墓碑高4.2米,碑額橫刻“萬世光榮”四字,中間堅刻“紅四方面軍英勇烈士之墓”,兩旁刻有“為工農而犧牲,是革命的先驅”的標語。墓碑兩側各刻長槍2支、短槍1支。碑座正面刻有鐮刀、斧頭、五角星、手槍、谷穗和向日葵等圖案。紅四方面軍撤離王坪後,地主還鄉,強迫農民打碎烈士碑,農民深夜埋藏此碑於屋後。建國後重豎原碑於墓前。
2011年6月28日劉奇葆書記參觀烈士園林
2011年6月28日,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參觀了通江縣沙溪鎮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向紅軍烈士紀念碑敬獻了花籃,並看望慰問了部分老黨員、老紅軍以及老區幹部民眾。
在參觀結束紅軍烈士陵園後,劉奇葆指出,巴中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曾經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僅王坪紅軍烈士陵園就有7800多名革命先烈長眠於此。要按照莊嚴、肅穆、安靜的要求,保護建設好紅軍烈士陵園及周邊環境,充分挖掘紅軍歷史文化,把紅軍烈士陵園打造成為現代化的烈士陵園,成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僅讓本地的孩子來這裡接受教育,也要讓更多的外地孩子到這裡來學習、參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永遠銘記這段歷史。烈士陵園周邊的規劃建設包括道路改造、其它基礎設施建設、新村規劃都要與紅軍烈士陵園的風格相協調,做好規劃,體現特色,儘快把王坪村打造成文明、現代、優美的小山村。
烈士林園擴建...
相關詞條
-
紅四方面軍英勇烈士墓
紅四方面軍英勇烈士墓原名紅軍烈士墓,坐落在通江縣沙溪鄉王坪村。2004年列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這裡蒼松翠柏,莊嚴肅穆,成為瞻仰革命烈士,進行革命傳統...
-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
位於四川省通江縣,舊址還包括總政治部、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1932年12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解放通江城後,總指揮部設於通江縣文廟內。它...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紅四方面軍烈士陵園
紅四方面軍烈士陵園於1934年建立,坐落在通江縣城東四十餘公里的沙溪王坪村,1989年10月,國務院批准王坪烈士陵園為全國烈士紀念建築重點保護單位,現為...
-
葉成煥烈士墓
葉成煥,1914年生,河南新縣人。1929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鄂豫皖紅軍,歷任連隊政治指導員、營政委、團政委、師長、師政委等職...
墓地介紹 後世紀念 -
義崗四岩山長征烈士陵園
義崗四岩山長征烈士陵園,1994年12月,中共通渭縣委、通渭縣人民政府命名義崗四岩山長征烈士陵園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四岩山 平南縣四岩山 四岩山周邊景點一覽表 歷史 -
魅力興國
,發掘出一片面積約7萬平方米的古代遺址,採集到石器矢、斧、錛以及夾沙紅陶、夾沙...
第一章 歷史悠久 英才輩出 第二章 崢嶸歲月 光耀千秋 第三章 山川秀美 物華天寶 -
王友鈞
任紅四方面軍總部特務隊隊長,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黃安、蘇家埠等戰役。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向西轉移途中,他率特務隊...、班長、紅四方面軍紅四軍十師特務隊長,參加了鄂豫皖根據地1至4次反“圍剿...
人物生平 從軍經歷 包座之役 戰鬥遺址 戰鬥經過 -
蔡申熙
以重大殺傷。9月中旬,紅四方面軍總部率4個主力師向皖西轉移,在金家寨與紅...回師收復失地。得到與會人員的一致贊同。9月底,紅四方面軍主力由燕子河出發...。同年9月率部擔負掩護紅四方面軍西撤的任務,10月9日在湖北黃安河口鎮戰鬥中...
人物經歷 軼事典故 主要貢獻 人物紀念 人物評價 -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黨領導的武裝鬥爭連綿不斷,直至全國解放。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搖籃和早期中心。紅四方面軍主力向西實行戰略轉移後,又創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由在黃麻起義中組建的鄂東軍發展起來的紅四方面軍...
陵園概況 黃麻起義 起義經過 歷史意義 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