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紅印花加蓋票發行一百多年來,中國集郵界對於這枚小1元舊票曾有過種種議論。筆者試就本人若干年來研究所得的一些初步見解,介紹於下,供同好探討及批評指正。一、 談到小1元舊票,當然要牽涉到全部小1元郵票。歷來傳說小1元的成因是:國家郵政建立後,因需用高面值郵票,就將上海海關印而未能使用的面值為3分的紅色印花票首先加蓋當1元備用,但加蓋兩版(從前認為是每版20枚,以後經研究版式後認為應該是25枚)50枚後察覺“當壹圓”的字型太小,故改為大號字型的“當壹圓”。又傳說當加蓋完畢後,小字“當壹圓”並未銷毀,而是與大字加蓋票一併交郵局視窗出售,而海關造冊處職員費拉爾就在郵局視窗排隊買到一批小1元,以後陸續出售與集郵家,到他去世時尚未賣完。根據幾十年來費拉爾為中國郵政進行加蓋郵票中所做的手腳逐步暴露出來的事實,筆者對過去所謂他在郵局視窗排隊買到小1元的說法有懷疑。以他監印加蓋票的身份,恐怕不必混在普通老百姓中去排隊購買郵票。他郵集中的印量較少的加蓋票如小龍加蓋大字郵票(即俗稱“北海票”),紅印花小4分票,以及各式各樣的倒蓋、復蓋、漏蓋等等變體票,難道都是他排隊買到的嗎?費拉爾生前和去世後其遺孀出售的小1元有據可查的有十餘枚,未為人知的應該還有一批。
二、這枚小1元舊票是費拉爾送給其親戚雷本的。雷本在1927年4月連同其它紅印花票共一框賣給陳復祥。陳復祥在同年5月賣給袁寒雲,袁嫌票有揭薄之處,用裱畫的方法進行了修補。袁寒雲在同年稍晚時期賣給了外國郵商布許。布許在1929年賣給福州集郵家阮景光,1931年阮景光又賣給布許。布許又在1932年賣給劉子惠,劉子惠在1944年讓給馬任全,馬任全出於愛國熱忱,了解到我國郵電部郵票資料室(中國郵票博物館前身)中尚缺中國郵票中最珍貴的紅印花小字當1元郵票,就在1956年7月將它捐獻給國家,得到了集郵界的一致好評。這枚小1元舊票在半個多世紀中被易手十次,最後終於在國家級博物館中找到了歸宿。
三、1元舊票的品相不佳,首先是背面有揭薄,雖經修補,仍是殘次品,所以有些集郵家不敢問津。周今覺先生喜歡新票不喜歡舊票,所以這枚小1元舊票雖然四度經過他手,而他始終未能下決心留下。其次,票面上部蓋銷了八卦戳,戳色有的濃有的淡,而且有復蓋痕跡,從集戳的角度上看,也屬品相欠佳。有人認為郵票頂部有損傷,票面紙張、郵票圖案並無損傷,蓋戳掩飾之說不能成立。約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北京某郵學家忽然宣稱小1元舊票背後並未揭薄,引起了一些集郵家的議論。因為多少年來集郵界一向知道其背面確有揭薄,後來曾經袁寒雲修補過,如何突然變成並無損傷?後來經中國郵票博物館保管部負責人取出這枚舊票詳細察看,發現此票背面確有破損並經貼補修理過,這位負責人曾將察看結果在集郵報紙上刊載,這項“背面無損”的謠傳就平息了。
四、舊票上的郵戳到底是何人所蓋,為什麼要蓋銷?這是小1元舊票長期以來的謎團。小1元舊票易手次數之多,在小1元中是名列前茅的。但其流傳有序,是集郵界熟知的。首先是由費拉爾送給雷本的,雷本得到的是舊票,曾放在鏡框中懸掛在其家中牆上。雷本不可能將一枚新票蓋戳變成舊票的。
其次好像也不像費拉爾自己蓋銷的。費拉爾通常保存新票。偶爾也在特殊情況下搞些蓋銷票,所用郵戳往往使用他在日本親自設計和監製的中英文大圓日戳。例如在小龍加蓋大字票上和萬壽再版大字短距4分倒蓋票上蓋銷1897年5月8日的北海大圓戳;又如在萬壽再版加蓋大字短距2分四方連左方兩枚漏蓋以及同票加蓋移位變體方連等上蓋銷1897年5月25日河口大圓戳(此戳始終未發給河口郵局)等。各票所蓋郵戳都異常清晰工整。費拉爾決不會使用無日期的臨時刻制、做工粗糙的八卦戳來蓋銷郵票。
五、既然雷本和費拉爾都不可能去蓋銷八卦戳,唯一可能的只有郵局了,是哪個郵局呢?上面已交代過,小1元舊票上的八卦戳蓋銷在郵票頂部,八卦的條紋濃淡、粗細不同,部分是復蓋,辨認相當困難。而且八卦戳是成對刻制的,正、倒代表兩個不同郵局。因此歷來很少有集郵家對這枚小1元上的八卦戳進行過專門的研究。
但科學是不斷進步的,郵學研究也如此。1984年10月出版的《紅印花郵票》上編中記載了根據八卦條紋的粗細、間距等不同區分30個不同郵局的辦法。筆者在小1元舊票的放大照片上仔細觀察了票上八卦戳的特徵,認為應該是上海郵局使用的八封戳。筆者並大膽推測,費拉爾既籍其工作的便利,取得了一批紅印花小1元郵票,除自存和陸續出售外,對於其中1枚品相不佳有揭薄的不易出售,就用來在信封上實寄給他外地熟人,並說明對方收到後將封上郵票退回。上海郵局用八卦戳蓋銷後發出,而收信人大概不是集郵者,不知保留整個信封或剪成剪片,而是隨手從信件上撕下退回,就成為一枚次品了。
拍賣記錄
全國郵展大型郵品拍賣會於2001年9月24日開槌,清代珍郵《紅印花加蓋小字當一元》最後以180萬元天價成交,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士成為該珍郵的新主人。
上午9時30分,拍賣會開始後,首先投入競拍的是春秋戰國到明清、現代等各個時期的錢幣和紀念幣,大部分拍品都是接近底價成交。10時15分,清代《紅印花加蓋小字當一元》出現在展示拍品的大螢幕上。“底價180萬元,加價幅度1萬元。”拍賣師話音剛落,委託競買席上的77號買家就果斷地舉起號牌,也許是被天價所震驚,在場的其他數十位買主無一應價。拍賣師最終一錘定音。之後77號買家又以42萬元的高價,把這次拍賣會第二號珍郵《紅印花小二分倒蓋復蓋票》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