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康奈爾

約瑟夫·康奈爾

約瑟夫·康奈爾(1903-1972)美國第一位偉大的超現實主義者。裝置藝術家,蒙太奇電影導演。他與當時超現實主義浮誇風氣格格不入。氣質內向,理性。著名作品:裝置《盒子系列》,電影《玫瑰霍巴特》。

基本信息

藝術履歷

初踏藝途

約瑟夫·康奈爾(1903-1972)1903年12月24日生於美國紐約的奈阿克。從1917年到1921年期間,他在麻薩諸塞州安杜佛的飛利浦斯學院學習。約瑟夫·康奈爾是個狂熱的紀念物品收藏者,並且在接下來的10年中,在紐約成為一名羊毛商品銷售員的同時,還培養出對芭蕾、文學和歌劇的極大熱情。30歲出頭的時候,約瑟夫·康奈爾在紐約的朱利恩·列維畫廊結識了一些超現實主義作家和藝術家,並看見了恩斯特的拼貼小說作品《100張女人的臉》。

漸入佳境

約瑟夫·康奈爾早期的撿拾物結構作品第一次參加展覽,是在1932年舉辦的“超現實主義”展覽中。這個展覽先是在哈特弗德的懷茲沃斯·安森納姆展出,隨後在朱利恩·列維畫廊繼續展覽。從1934年到1940年間,約瑟夫·康奈爾通過在紐約的特雷夫根工作室工作來支持自己繼續搞藝術。這些年,約瑟夫·康奈爾逐漸熟悉了杜尚的“現成品”和施維德斯的盒子結構作品。約瑟夫·康奈爾參加了1936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幻想藝術·達達·超現實主義”展覽。

終成正果

約瑟夫·康奈爾是美國第一位偉大的超現實主義者。最著名的就是他的“盒子系列”裝置作品。他將一些不起眼的邊角余料和短暫易碎的什物,通過一種神秘的方式組合在一個精巧的小手工盒子中,以表現超現實主義的核心主題。

電影創作

約瑟夫·康奈爾還一直對電影和戲劇技術感興趣,他也製作了一些電影,包括1931年的《哈勃特玫瑰》和兩部電影劇本。其中的一部是1933出版的《福特先生》。後來成為美國超現實主義電影運動中最為獨特和出色的導演,與當時超現實主義浮誇的風氣格格不入,他的氣質卻是內向,理性。

花樣翻新

約瑟夫·康奈爾的《玫瑰霍巴特》,時至今日也再難找到與之媲美的神秘蒙太奇。《玫瑰霍巴特》幾乎完全是由《東婆羅洲》這部電影剪輯而成,並以這部電影的女主角——30年代過氣的叢林B級片女星Rose Hobart的名字命名了該片。約瑟夫·康奈爾將原作77分鐘的長篇電影剪輯成了只有20分鐘的短篇電影,把沒有Rose Hobart出演的鏡頭通通剪掉了,並重新編排了這些片斷的播放次序。通過這種方式,他完全改變了圖像,去除了笨拙的劇情並營造了一個充滿神秘感的影像世界。

《東婆羅洲》是部有對白的影片,《玫瑰霍巴特》去除了對白聲軌,並選取了《Nestor Amaral的巴西假日》這張專輯中的兩首曲子《響亮的快板》和《貝倫巴約納》作為它的配樂,這張專輯是約瑟夫·康乃爾在曼哈頓的廢品交易店淘到的。因此,整部影片伴有一種獨特、憂傷和庸懶的情調,就象沉醉在夢中一般。此外,他在膠片上運用了深藍色的過濾器,使影片呈現默片時代常用的夜景色調。

Rose Hobart是約瑟夫·康奈爾電影聖壇中的女神之一,他的“盒子萬神殿”中的女神們有:勞倫·巴考爾,潘潔雯·拉馬爾,葛麗泰·嘉寶和迪安娜·德賓,等等。在《玫瑰霍巴特》中,約瑟夫·康乃爾把Rose Hobart放在“懸空的陽台上”,就象他的“箱子系列”中懸空放置的物品。她迷人的舉動,神秘的凝視,嘴角邊轉瞬即逝的笑容,或許是向著某個方向微微的移動都被放大,似乎整個世界就是她的獨角戲。

人物成就

約瑟夫·康奈爾的天分還在於他奇特的蒙太奇,他流暢的剪接鏡頭就是一連串的夢境。他並沒有象大多數超現實主義電影那樣故意將毫不相關的剪接鏡頭並置,以求“人造”的效果,相反,他通過流暢的拼接,使影片似乎具有某種含糊合理的“劇情”。雖然影片不同場景的轉換很突然,Rose Hobart的衣服在不同場景中不斷變化,但表情和動作在連線點上卻是連貫,延續性的。不象大多數拼貼電影,只依賴廉價的諷刺,約瑟夫·康奈爾的電影是難以定義的,它由一連串難以理解,模糊不清的圖像組成,就象是深藏於潛意識中的畫面。實際上,《玫瑰霍巴特》中最耐人尋味的一個鏡頭就是Rose Hobart注視著太陽——月亮在日全蝕——月全蝕後墜入池塘。Rose Hobart卻僅僅只是木然的看著這個奇觀發生,就象這只是一個幕間休息的玩笑。

人物爭議

《玫瑰霍巴特》於1936年12月在Julian Lenvy畫廊展出,約瑟夫·康奈爾把它作為他的短篇集被Lenvy命名為“搞怪新聞片”中的一個作品展出。第一屆超現實主義的展覽即將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開幕,吸引了很多著名的藝術家,包括薩爾瓦多·達利,也參加了約瑟夫·奈乃爾的電影放映單元。在放映《玫瑰霍巴特》期間,達利變的極端躁動,他在電影放映中途就大聲叫罵道:“王八蛋!”-並掀翻了投影儀。據說,事後達利曾向Lenvy致歉道,“我有一個拍片計畫與此相同,我正打算找贊助商把它給拍出來……我從來沒有寫下或者告訴任何人這個想法,但好像被他給偷了去。”也有另一種說法似乎更有詩意,達利辯解道:“他從我的潛意識中偷走了我的創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