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6月7日,黎元洪繼任總統.但對黎元洪的繼任,在法理依據上南北雙方發生分歧.討袁的南方軍務院提出黎元洪的繼任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制定的《總統選舉法》,應是"繼任".北方以皖系段祺瑞為首的北洋政府提出以《中華民國約法》制定的《總統選舉法》,應是"代理".南北雙方圍繞總統是"繼任"還是"代理"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鬥爭的實質是恢復舊約法還是承認新約法.
6月10日,南方軍務院以撫軍長唐繼堯名義通電北京政府,提出如下主張:
(1)恢復民國元年之舊約法.
(2)召集民國二年解散之國會.
(3)懲辦帝制禍首.
(4)召集軍事會議,籌商善後事宜
同時表示由國會組織的國務院成立後,軍務院即撤銷.22日,段祺瑞發表通電,予以拒絕.對此,孫中山屢次致電段,黎,促成迅速恢復舊約法,尊重舊國會.在上海集會的國會 議員200多人也聯名通電,宣布不承認袁氏新約法,提出恢復舊約法,召集舊國會,依法補選大總統,組成正式國務院.正當南北雙方爭執不下之時,25日,駐滬海軍總司令李鼎新,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及練習艦司令曾兆麟聯合發表宣言,聲明:"參加護國軍,非俟恢復元年約法,國會開會,正式內閣成立後,北京海軍部之命令,斷不承受."
至此,段祺瑞感到事態嚴重,不得不接受南方的主張.29日,以大總統名義發布命令,表明"憲法未定以前,仍遵行中華民國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之《臨時約法》,至憲法成立為止.其二年十月五日宣布之大總統選舉法,系憲法之一部,應仍有效"
同時命令撤銷參政院,恢復舊國會.7月14日,南方軍務院宣布撤銷,西南各省也紛紛取消獨立.新舊約法的爭論,以南方的勝利而結束.
相關詞條
-
《臨時約法》
《臨時約法》是在辛亥革命後,由當時位於南京的中華民國參議院所制定的具有“憲法”性的檔案。1912年3月8日由中華民國參議院通過,3月11日公布實施,取代...
基本簡介 約法制度 約法內容 制定背景 約法廢除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辛亥革命勝利後,以孫中山為首,建都於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南京),宋教仁起草制定的具有“憲法”性質的根本大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1912...
簡介 政治制度 全文 意義 局限性 -
府院之爭
府院之爭指民國五年至民國六年(1916年至1917年), 以黎元洪為首的總統府集團與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集團之間爭權奪利的鬥爭。 1916年6月袁世凱死...
背景 原因 過程 影響 爭議 -
19世紀英美契約法的歷史發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一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
段祺瑞被迫恢復舊約法
。” 歷時近一月的新舊約法之爭,最終以《臨時約法》和國會的恢復而結束。 ... 1916年6月29日 段祺瑞被迫恢復舊約法1916年6月29日,北京政府國務院決定恢復舊約法,廢止新約法,並決定於8月1日以前召集...
-
湯山事件
凸顯了。蔣、胡矛盾集中於約法之爭上(除了約法之爭外還有胡漢民反對蔣介石...撰寫的《革命方略》中提出了“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三個階段...、憲政三個階段,在訓政階段不再提“約法”,而是“一切軍國庶政,悉歸本黨負其...
歷史背景 事件經過 事件結果 -
中華民國政府
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按照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折衝後,1912年以臨時約法成立的中華民國政府,是採取接近內閣制的雙首長...而亡。 北洋更替 府院之爭 袁世凱去世後,中國開始了長達13年(另一說...
歷史 中央政府 法律制度 首都 地方政府 -
護法運動
護法背景 護法運動 1913年2月,根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規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9月日本進攻德國...6日病逝。袁世凱死後,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出任總理,恢復“約法”,舊國會亦...
護法背景 運動過程 運動結果 歷史影響 相關評價 -
英美法原論(套裝上下冊)
私法:財產法、契約法、侵權法、商法和信託法;英美的司法組織、訴訟程式與法律...)刑事司法的政治化 425第三編:英美私法:財產法、契約法、侵權法、商法...” 483(七)英美法的物權結構 487五、結論 488第十章 英美契約法...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