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紀家萱生在天津,長在天津,後來考入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畢業後進入二炮文工團編導室。近幾年來,紀家萱編導的舞蹈《未了情》等相繼獲得全軍新作品創作、表演金獎,全國舞蹈比賽文華表演獎和創作銀獎。2006年,正在北京舞蹈學院讀大三的紀家萱就開始擔任春晚的舞蹈編導。2009年,春晚舞蹈總監再次邀請紀家萱加盟,執導的節目就是《蝶戀花》。
在開始《蝶戀花》創作之前,紀家萱首先考慮的是怎樣以舞蹈本體為出發點,給觀眾以新穎的視覺衝擊,進而形成強烈的藝術共鳴。為此,她想到2008年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在迎奧運倒計時100天紀念晚會上,作為京劇形象大使的她,感受了身為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在“向祖國報告”迎七一暨抗震救災文藝晚會上,她作為舞蹈編導感受到中國人民眾志成城的抗災決心;在雙擁晚會上,她作為一名軍人又感受到軍民的血肉相連。大愛無言,這些強烈的感受需要表達,這些沸騰的激情也需要釋放,如今藉助春晚這個大舞台,她要將自己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通過《蝶戀花》這個舞蹈表達出來。
紀家萱對舞蹈《蝶戀花》的具體設計是從倒立環節開始的,以表現鮮花的綻放。在她的構想中,舞蹈演員倒立後的腿猶如花蕊,紗裙如同花瓣。為此,紀家萱讓演員以後背作為舞蹈形態的支撐點,利用手臂,手指間在背部的交錯、編織來營造含蓄、靈動、柔美的意境,引出蝶的破繭而出。紀家萱把她的想法告訴演員們,並要求每一個舞蹈演員都是一枝盛開的花朵。
倒立著完成複雜的舞蹈動作,這對天津芭團的姑娘們來說確實是一個艱難的挑戰。回憶起排練時的場面,紀家萱仍感慨萬千,她說:“每次排練結束,看著演員們一張張漲得像紫茄子的臉,看著她們眼睛裡的淤血和眼淚,看著她們由於倒立時間過長,急急向廁所奔跑的樣子,我心裡很難受。我自己也做過演員,更能理解她們的痛苦!所以在那一刻我越發堅定了成功的信念,我知道只有成功的快樂,才能抹去排練帶來的痛苦!後來當演員們將所有倒立動作第一次全部順利完成時,我的眼淚奔涌而出……”
《蝶戀花》成功了,這成功讓紀家萱更深刻地領悟到了舞蹈藝術的真諦,她說:“今後我要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舞蹈藝術作品,為天津父老鄉親爭光!”
在2009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晚會上,擔任舞蹈《多嬌》領舞。江山多嬌,美人多嬌!
在2010年春晚中,在舞蹈《荷塘蓮語》擔任領舞與編舞!
人物軼事
——蹁躚舞出我人生
從容燃燒小宇宙 她要摘下滿天星
“我要的堅強,不是誰的肩膀;懷抱是個不能停留的地方。我要的飛翔,不是借雙翅膀;自由是個不能代替的遠方……”這是紀家萱QQ上的簽名,通過與她的交談,我終於明白那也是姑娘不變的生命信條。 每個對生命懷有敬畏的人都會在內心深處潛藏一個小宇宙,逢到機會飄至,便會竭盡全力地去釋放它,燃燒它。紀家萱心底的小宇宙究竟為何呢?
說起來,家萱的父母都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標準的知識分子家庭。在孩提時代,父母對她的希冀是,買架鋼琴,課餘時間練練車爾尼的經典教程,既可修養身心,也能長大後顯得端良嫻淑,充滿知性味道。 然而,小家萱偏偏生就了一顆舞者的心,與之相配的是一副舞者的身段,無論誰看到她,都會怨懟上帝造人亦是很不公允的:黃金瓜般的小頭顱,比巴掌還小的臉龐,精緻鮮明的五官輪廓,長頸,窄骨架,上肢與下肢的比例超過黃金分割點,手指纖細而頎長,細圓柱般的身體完全看不到多餘的肌肉或脂肪……這樣的女孩子,顯然是為舞蹈而生的,實在沒理由暴殄天物。
家人看到女兒出落得這樣身姿窈窕,清麗可人,也覺得倘若不支持她去練舞,很可能是埋沒了一個舞蹈界的好苗子,也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對女兒的未來成長不利,紀家的氛圍還是很開放的,用家萱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很講人權”。紀媽媽當時堅決支持女兒追尋夢想,從幼稚園舞蹈團的團員,到少年宮舞蹈團的領舞,一路走來,父母給予她最深切的支持和鼓舞,遇到困難時,媽媽總在說:“家萱有跳舞的天賦。”這讓如今的家萱感激不盡。
14歲那年,家萱已經生得亭亭玉立,人見人夸。大大小小的舞台演出中,人們時常可以看到一個娉婷的少艾,她身著各色霓裳,長發散開來,兩條無懈可擊的長腿凌空似飛,背上的蝴蝶骨臨風悅目,那樣子像極了晨間森林裡飛舞的精靈……
看到周圍的夥伴都在繼續跳舞,幾個要好的“發小”考上了廣州藝校,去憧憬著延續著各自的舞蹈夢,好強的她已不滿足於在這樣的環境中一枝獨秀下去。
有一天,家萱回到家,莫名其妙地哭了……媽媽不解,忙來安撫,詢問原因。家萱說,“她們都能繼續深造繼續自己的夢,我也要去跳舞。”“只要能跳舞,再苦也值得……”
看到女兒對舞蹈痴迷到了“瘋癲”的程度,家人釋懷了,再次尊重了她的理想。恰好當年天津武警文工團招舞蹈演員,就提議家萱去試試,結果不言自明,紀家的掌上明珠從此踏上了5年的部隊舞蹈演員生涯,這段歲月也塑造了家萱自立自強的基本人格。
17歲那年,她考上了南開大學舞蹈專業大專班,想讓自己更專業更有理論性,也算是達成父親對她文化課有所提高的心愿。
19歲到了,大專畢業了,從部隊也即將復員,家萱面臨人生的又一重大拐點。 她太愛戀舞蹈,已經注定不離不棄了。正如同她自己所言,作為一個雙十年華的少女,選擇寵愛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一場酣暢淋漓的舞蹈,還可以是給自己一個在寒冬依然如花般綻放的理由。而舞蹈正是與心靈的深刻交流,從舞蹈即刻發生,從心靈延伸到無限…… 懷揣著夢想,紀家萱隻身奔赴北京,遍尋藝術類院校,最終選擇了中國舞蹈藝術的最高殿堂——北京舞蹈學院。許是深諳舞蹈演員是一種艱苦的職業,也無法舞台生涯長青,她遵從父親的勸告,選擇了舞蹈編導專業。現在看來,這是一個滿含睿智和前瞻性的抉擇,否則,中國絕以少了一個才貌雙全的女編舞,不是很令人遺憾呢?!
其實,很多女人在回首往年時,總在為是否荒廢了青春而頭疼不已,生怕青春還沒有開始,人就老了;心裡還沒有懂事,人就已經倦了。實際上,韶華和美貌都是擰巴狀態中堅持著的。拿現在擁有最多的,來換取未來的一點點成績,殊為值得。事關青春的艱難險阻,紀家萱給出了最有說服力的詮釋。
軍旅娉婷一枝花 舞台上下逞多嬌
“沒關係不論失去了什麼,都沒痕跡;每一次讓淚水流回心裡,去灌溉夢想開出奇蹟……”這是家萱最喜歡的歌詞,也堪稱她的真實寫照。
表象上來看待家萱的成長路向,似乎是異常炫目。是上天眷顧還是後天修為?其實,她自己明白得緊,所謂的成功和幸運背後,潛藏著的掙扎、苦痛、不如意好比一根根骨中刺,磨掉了驕嬌二氣,種下了源於本質的堅韌和剛強。
俗話說一葉知秋,雖已過了立秋,立於京城燥熱還未褪盡的秋陽里,當一枚金黃的葉子輕盈地飄落在家萱肩頭的時候,她才真切感覺到已是秋天了。
面臨畢業那會兒,因為業務出眾,大學期間多次獲全國大獎,還曾以學生身份參加春晚,再加上北京市優秀學生幹部的榮譽,院裡的師生一直都認為她就業不成問題,可她的就業問題卻一波三折,無奈中加入了“北漂”的行列。紀家萱這樣形容自己一年的北漂生活:住在逼仄斗室里,為了每月的房租東奔西跑。雖然有點慘澹,有點迷茫,但並不灰色。“我是一個危急關頭,骨子裡就冒‘狠勁’的人。當時為了養活自己,我經常在全國各地奔波。風吹日曬中,當我拿著大喇叭指揮著幾百號人的時候,那種成就感,讓我不斷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家萱有些自嘲地回憶說。
在前途未卜的日子裡,家萱沒有放棄,繼續“北漂”的日子,從未想過要返回家鄉找一份歌舞團之類的安穩職業,而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一年過去了,家萱守得雲開見月明,終於進入二炮文工團編導室,完成了父親年輕時未竟的心愿,成為一名軍人。家萱編導的舞蹈《未了情》等相繼獲得全軍新作品創作、表演金獎,全國舞蹈比賽文華表演獎和創作銀獎。由於2006年正在北京舞蹈學院求學的紀家萱已開始擔任春晚的舞蹈編導,且深受好評,2009年,春晚舞蹈總監再次邀請紀家萱加盟,獨立執導的節目就是《蝶戀花》。
用美輪美奐這樣的語彙形容這台節目,顯然是有爛俗之嫌,然而也確實尋不到一個更貼切的詞語了,權當聊勝於無了。
張繼剛的《千手觀音》全國大熱之後,春晚舞蹈類節目中,始終是小品類節目最搶觀眾眼球,年年拔得頭籌。然而,在2009年,天津芭蕾舞團表演的舞蹈《蝶戀花》驚艷亮相,並榮獲了2009年“我最喜愛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評選”歌舞類節目第一名,這也讓元宵節那晚的家萱喜極而泣。
每個人都有精神上的追求,這是一條向上的曲線。而被連在這條曲線上,又支撐著它的,其實是真實的日常生活,其餘的都只是一些無關痛癢的瑣事。對家萱而言,她的精神追求,她向上的一切動力,皆源自於她對藝術的執著和不悔。紀家萱讓演員以後背作為舞蹈形態的支撐點,利用手臂、手指之間在背部的交錯、編織來營造含蓄、靈動、柔美的意境,引出蝶的破繭而出。紀家萱把她的想法告訴演員們,並要求每一個舞蹈演員都是一枝盛放的花朵,盡展妖嬈。
2009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晚會上,紀家萱擔任舞蹈《多嬌》領舞,再度引發國人矚目,一顆舞蹈編導領域的新星已經飛上南天,她的未來還有夢要實現。
“現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鄧肯曾有一句名言,“最自由的身體蘊藏最高的智慧”,這是鄧肯的藝術目標和準則,也被年少成名的紀家萱奉為職業皋圭,一刻不敢怠慢。
採訪的過程中,她始終笑意盈盈,嘴角彎彎,大眼睛彎成一條月牙弧線。她篤信理想,崇尚人間一切美的事物,心思敏感細膩,這使她整個人仿佛籠罩著一層光環,讓人想起聖雄甘地的“satyagraha”——精神的力量。實際上,她從豆蔻年華起就已經開始一個人生活,獨自一人翻越一座座山頭,從未退縮過。
我總在思索,紀家萱難免是一個驕傲的女人,外向而斂制,敏感而情緒化;可對於藝術創作,特別是舞蹈這門藝術而言,這何嘗不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特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