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問制度,是歐洲各國在中世紀、亞洲各國則一直到19世紀末、甚至中國到20世紀初都還使用的刑事訴訟制度。其特色是法官兼檢察官,亦即法官同時是負責提出證據、試圖證明被告有罪的人。例如中國民間傳奇的包公故事,明鏡高懸的包公一方面要上窮碧落下黃泉,用盡一切辦法找出證據,另一方面也要坐在開封府衙門的審判席上,宣判被告有罪、該論以何等刑罰。
在現代的刑事訴訟中,糾問制度被控訴制度取代,亦即司法官員的角色被拆成法官和檢察官兩個不同的職務,由不同人擔當,檢察官負責提出證據證明被告有罪,法官負責根據法庭上辯論結果來論罪、科刑(這是歐陸法系的法官任務。在英美法體系中,對於較重的罪名,論罪是陪審團的任務,法官處理科刑的部分)。此外,並為被告加上了辯護人這個工具,以達到與檢察官與被告之間的武器平等,亦即使被告能在法律知識上與受過專業法律訓練的檢察官平起平坐。於是現代刑事訴訟中,包公與嫌犯之間的兩方關係,變成“審、檢、辯”的三方關係。
糾問式訴訟的最大問題在於:由於球員(檢察官)兼裁判(法官),自然就難以公平對待“另一隊的球員”(被告)。畢竟檢察官的任務主要是證明被告有罪,因此在蒐證、推理時就算再怎么自製,仍難免犯有罪推定、較重視不利被告的證據、甚至朝有罪方向曲解證據的種種偏誤。相較之下,控訴制度的法官比較能客觀中立看待證據。因此,控訴制度的採行,是現代國家最基本的司法人權之一。
相關詞條
-
糾問式訴訟
糾問式訴訟其對稱為“控訴式訴訟”,又稱“審問式訴訟”。發端於羅馬帝國時期,盛行於中世紀後期歐洲大陸國家的君主專制時期和中國古代封建專制社會。亦曾是歐洲宗...
糾問式訴訟的含義 糾問式訴訟主要特點 -
自由心證制度
所謂自由心證制度是指“證據之證明力,通常不以法律加以拘束,聽任裁判官之自由裁量”自由心證是以證據的存在為前提,而不是以單純的“自由”心證而認定事實。所謂...
歷史淵源 遵守的原則 確立的必要性 完善的措施 相關詞條 -
法定證據制度
法定證據制度,是法律根據證據的不同形式,預先規定了各種證據的證明力和判斷證據的規則,法官必須據此做出判決的一種證據制度。其基本內涵是指一切證據的證明力以...
誕生與盛行 命名及特點 特色原則 問題與完善 相關詞條 -
刑事辯護制度
刑事辯護制度作為司法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刑事訴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要追溯到古羅馬時期。該制度紮根於“尊重人的尊嚴”這一思想,強調犯罪嫌疑人、...
歷史沿革 基本內容 理論基礎 缺陷與不足 相關詞條 -
糾問訴訟
其特色是法官兼檢察官,亦即法官同時是負責提出證據、試圖證明被告有罪的人。 在英美法體系中,對於較重的罪名,論罪是陪審團的任務,法官處理科刑的部分)。 因...
-
陪審團制度
陪審團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數的有選舉權的公民參與決定嫌犯是否起訴、是否有罪的制度。美國法律規定,每個成年美國公民都有擔任陪審員的義務。但是不滿18歲、不在...
歷史來源 -
清代救災制度
清代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災荒發生最為頻繁的時期之一。根據《清史稿》及其它清代有關檔案資料,清代全國最大的災種是水災,其次是旱災,再次是雹災。根據嘉慶《大清...
簡介 清代救災的具體法律措施 清代救災的基本操作程式 另面反思 -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起源甚早,中國古代的封建國家為監督政府官員,為國家利益和皇帝利益而服務,維護既有的統治秩序,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而設立的一項專門的“準司...
發展歷程 主要特徵 局限性 當代啟示 -
西方檢察制度史研究
成為建制化的刑事檢控權主體 三、法國舊制度中糾問法制之“刑訊”在政治...、控告制與糾問制雙重元素在羅馬的發育 三、對古希臘與古羅馬刑事檢控模式... 德美兩國在不同政治情況下對英法檢察體制的選擇性繼受第一章 糾問製程序...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