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鹿[動物]

糜鹿[動物]
糜鹿[動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糜鹿。拉丁名為Elaphurus davidianus,是隸屬於偶蹄目鹿科的一種動物。它主要分布於遼寧、華北等地,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基本信息

別名: 四不象
學名: Elaphurus davidianus
英文名:David’s deer
鹿科:Cervidae
分布:原產於遼寧、華北、黃河和長江中下游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概述

麋鹿,偶蹄目鹿科。身長2米,肩高1.2米,體得可達250千克.體毛黃色,胸、腹下毛色淡。尾較長而多毛。雄鹿有,形狀為前枝分杈、後枝簡單。因其角似鹿,頸似駝,尾似,蹄似,故稱“四不象”,為世界珍稀物種。 僅雄鹿有角,頸和背比較粗壯,四肢粗大。主蹄寬大能分開,趾間有皮腱膜,側蹄發達,適宜在沼澤地行走。夏毛紅棕色,冬毛灰棕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紅,並有白斑。

分布

由化石資料推測,糜鹿原產於中國東部濕潤的平原、盆地,北起遼寧,南到海南,西自山西湖南,東抵東海都有分布。為草食動物,取食多種禾草、苔草及鮮嫩樹葉。喜群居,發情期一雄多雌;通常7月份開始交配,懷孕期315~350天,每胎產l仔。
18世紀中國野生糜鹿種群已經滅絕,僅在北京南苑養著專供皇家狩獵的鹿群,後被八國聯軍洗劫一空,盜運國外。1985年以來,中國分批從國外引回80多隻,飼養於北京南苑和江蘇大豐縣。在散放的江蘇省大豐縣已建立糜鹿自然保護區,為糜鹿在自然界恢復野生種群而開展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