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加工可能性模型

精細加工可能性模型是20世紀80年代由佩蒂、卡西窩波和休曼提出的模型,模型分為中樞的和邊緣的。

精細加工可能性模型(ELM)

精細加工可能性模型(ELM):20世紀80年代佩蒂、卡西窩波和休曼。該理論把態度改變歸納為兩個基本的路徑:中樞的和邊緣的。中樞說服路徑把態度改變看成是消費者認真考慮和綜合信息的結果。邊緣說服路徑的看法與中樞的相反,認為消費者對客體的態度改變不在於考慮對像本身的特性或證據,而是將該對像同諸多線索聯繫起來。這線索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ELM模型的基本原則是:不同的說服方法依賴於對傳播信息作精細加工的可能性高低。當精細加工的可能性是高時,說服的中樞路徑特別有效;而當這種可能性是低時,則邊緣的路徑有效。兩條說服路徑的效果有兩點重要的區別:中樞路徑所引起的態度變化比邊緣路徑的要持久,中樞路徑所形成的態度可能比邊緣路徑預測後來的行為更好。

ELM(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譯為精細加工可能性模型、詳儘可能性模型、精細處理可能性模型等。

具體介紹參考擴展閱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