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動力論

精神動力論

《精神動力論》針對現實生活中的這一明顯矛盾,既對精神動力問題開展系統的理論研究,也對精神動力的開發進行實踐探索,旨在為現代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和現代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並力求克服和矯正現代社會條件下,重物質,輕精神;重功利,輕意義。

版本介紹

精神動力論精神動力論
精神動力論--武漢大學學術叢書
圖書作者: 駱郁廷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ISBN:7307041057
出版時間: 2003-10-1
印刷時間:1-1
開 本:
價 格(元):25

內容提要

《精神動力論》針對現實生活中的這一明顯矛盾,既對精神動力問題開展系統的理論研究,也對精神動力的開發進行實踐探索,旨在為現代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和現代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並力求克服和矯正現代社會條件下,重物質,輕精神;重功利,輕意義;重工具理性,輕價值理性的偏向。 《精神動力論》一書所具有的特色,是著者濃厚理論功底和創新能力的體現。本書研究的問題集中而典型,思路清晰而嚴謹,論述縝密而深刻。既有對精神動力的歷史審視,也有對精神動力現代價值的認定;既有對精神動力結構的微觀分析,也有對精神動力形成規律的探討;既回答了精神動力“是什麼”的本質性問題,也探索了精神動力如何開發的問題。
作者簡介:
駱郁廷:1956年3月出生於武漢。恢復高考後首批考入武漢大學,先後於1982年、1994年和2002年獲得武漢大學哲學學士、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現為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學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德育中心兼職研究員。長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主持或合作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趨勢及方法創新研究”、“大學德育面向現代化研究”、“當代高校青年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特點和規律研究”等10多項,主編或副主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較研究》、《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研究》、《當代科技革命與知識分子》、《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概論》等多部專著,合著《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法》、《人際關係學》等學術專著,參加撰寫《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比較德育學》、《政治觀教育通論》等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統編教材。在全國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轉載10多篇。有多項成果獲獎,其中,《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初探》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課程建設與改革研究”獲湖北省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目錄

第一章 精神動力研究引論
一、問題的提出
1、當代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
2、人類實踐活動的基本問題
3、理論探索的重要問題
4、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大課題
二、精神動力概念分析
1、精神動力概念的歷史考察
2、精神動力的內涵及本質
3、精神動力的特點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精神動力研究的思路
2、精神動力研究的重點
3、精神動力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精神動力理論的歷史發展
一、中國古代關於精神動力的理論
1、崇德論
2、貴仁論
3、重義論
4、尚志論
5、誠信論
二、西方國家關於精神動力的理論
1、心靈動力論
2、神學動力論
3、人本主義論
4、主體性理論
5、行為科學理論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關於精神動力的理論
一、自覺能動性理論
1、意識論
2、目的論
3、動機論
二、精神需要理論
1、人的需要的廣泛性
2、精神需要的層次性
3、精神需要的多樣性
三、主體性理論
1、人是自然的主體
2、人是實踐的主體
3、人民民眾是歷史的主體
四、精神轉化理論
1、精神可轉化為物質
2、精神物化的條件
3、精神物化的衡量標準
五、社會合力理論
1、人的自覺活動形成社會合力
2、社會歷史發展具有客觀規律
3、精神力量影響社會合力
第四章 精神動力的價值
第五章 精神動力的結構
第六章 精神動力的形成規律
第七章 精神動力的開發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編輯推薦

精神動力是人類的特有現象,是推動人類實踐活動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系統探索精神動力的價值、本質、結構、規律及其開發,著力解決當代社會精神動力的需要與缺失之間的突出矛盾,無疑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