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管巢蛛

粽管巢蛛

粽管巢蛛雌蛛體長5.50-8.70毫米,雄蛛體長5.50-6.60毫米。在我國分布於湖北、湖南、江蘇、浙江、江西、廣東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粽管巢蛛
拉丁學名:ClubionajaponicolaBoes.etStr.,1906
綱:蛛形綱
粽管巢蛛粽管巢蛛

目:蛛形目
科:管巢蛛科
屬:管巢蛛屬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0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棉花、柑桔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5.50-8.70毫米。背甲橙黃色,頭部色澤較紅,並生有稀疏的紅棕色長毛。前眼列端直或後曲;後眼列前曲,各眼大小均等,後中眼間距大於後中側眼間距,中眼域梯形。螯肢赤褐色。顎葉。下唇赤黃色。胸板、步足皆為黃色。第I、I對步足腿節背面有刺4根,第Ⅲ、Ⅳ對步足腿節背面有刺5根。腹部背、腹面均黃褐色,無斑紋,被有稀疏的棕色長毛,以腹背前緣的毛較密。
雄蛛:體長5.50-6.60毫米。背甲比雌蛛相對要長。腹部窄於頭胸部。觸肢脛節略短於膝節,脛節末有2個突起。
卵袋:產在棉葉或其它禾本科植物葉尖,並把葉捲成粽形巢室內。卵袋為橢圓形,表面白色絲較疏鬆,亦較薄。每個卵袋含卵100餘粒。
幼蛛:雄幼蛛蛻皮5次有6個齡期,雌幼蛛蛻皮6次有7個齡期。
一齡;體長1.80-1.90毫米。體淺黃色,全身光滑有光澤,有不直立的微毛。步足除轉節為淺灰色外余白色,半透明狀。在卵袋內。
二齡:體長2.00-2.24毫米。頭胸部灰白色。眼黑色,前眼列稍前曲;後眼列後曲,兩側眼間距小於兩中眼間距。中眼域呈梯形。腹部淡黃色,有黑色毛刺。
三齡:體長2.80-3.10毫米。頭胸部黃色有光澤。眼的排列與二齡同。全體有白毛和黑刺。腹部淺褐色或黃色,末端黃白色。
四齡:體長3.20-3.50毫米。頭胸部淺黃或米黃色。腹部黃色。其顏色隨取食物不同而有變化。如取食葉蟬後頭胸部和腹部均為綠色。步足灰白色,後跗節末端色濃。全身被黑白毛刺。
五齡:體長4.00-4.50毫米。頭胸部米黃色或黃褐色。眼黑色,前中眼間距較四齡小,兩側眼較接近。腹部黃色,毛灰色。雄蛛觸肢器已開始膨大。
六齡:體長4.50-6.00毫米。頭胸部灰黃色或灰白色,密生白毛。中窩褐色。前眼列平直,前中眼幾乎相連,後中眼與前中眼幾乎呈“八”字形排列。腹部黃色、黃白色,生有灰白色毛。雄體觸肢膨大呈荷苞狀。
七齡;雌蛛體長6.00-7.20毫米。頭胸部淺黃色或灰白色。前眼列前曲;後眼列平直。後中眼白色,腹部肉紅色、灰色或深黃色,著生白色或灰黑色毛。生殖厴已顯現。

生物學特性

(1)習性:粽管巢蛛為遊獵性蜘蛛,行動敏捷。以蛛絲在棉葉上結呈船棚式絲巢。巢的大小隨齡期的增加而擴大。白天多躲藏在巢內,夜晚出來活動。遇驚後,蜘蛛可迅速泌絲下垂逃跑。
(2)歷期:隨著代次和齡期不同麗歷期有差異,在湖北武漢地區以第二代的歷期為最短,越冬代為最長;各代均以二齡的歷期為最長。
(3)壽命;粽管巢蛛成蛛壽命的長短在一定溫區內歷期與溫度呈負相關,即低溫壽命長,高溫則短。在28℃左右情況下,一般可活50天左右,越冬代成蛛可活200天以上,一般雌蛛的壽命比雄蛛長。
(4)年生活史;粽管巢蛛在湖北省於11月中旬以第二代成蛛翱第三代幼蛛在樹皮下、冬播作物如苕籽、小麥、油菜和雜草內越冬。翌年3月開始活動,成蛛於4月中旬即可產卵,全年可發生三個世代。
(5)繁殖性比與交配:我們從田間調查,雌蛛占80%左右;雄蛛只有20%。從室內飼養所獲得結果,雌蛛占66.23%;雄蛛為33.37%。均是雌蛛多於雄蛛。
發育成熟的雄蛛,在雌亞成蛛的絲巢上方或旁邊做一絲巢,躲在其中,頭向雌蛛絲巢,待雌性亞成蛛蛻下最後一次皮後,雄蛛使沖巢而茁,並咬開雌性絲巢爬上雌蛛背面進行交配。交配後雄蛛迅速逃離,有的被雌蛛吃掉。雌蛛交配一次終生可產受精卵。
產卵與護卵:雌蛛產卵場所廣泛,但不論在什麼植物上產卵,均把植物葉尖捲成粽狀巢窒,然後將卵產在卵室內並做成卵袋。產卵多在夜晚進行。
粽管巢蛛有較強的護卵習性。產卵之後,雌蛛即伏在卵袋上進行看護,很少離開取食。此時雌蛛性兇猛,如有其它昆蟲或蜘蛛接近,均會被趕走或捕食之。在護卵期間,如若把卵袋或包葉撕破,雌蛛就會把全部或部分卵粒吃掉。
產卵量與孵化率:產卵前期平均7天,最長達10天。雌蛛平均產卵袋4個,最多6個,未交配的雌蛛亦能產卵,不過卵袋小,卵不能孵化。正常的卵袋內含卵平均120粒左右,最高可達167粒。卵袋內含卵粒的多少與產卵次第的關係較密切。一般第一個卵袋內的含卵量最高,依次降低,以最後產的卵袋內含卵量最少。單雌的產卵量在300粒左右,最多可達400粒以上。
由於粽管巢蛛的初孵幼蛛有殘食未孵卵粒的習性。因此,孵化率較低,平均只有80%左右,最低只有40%。
(6)抗逆能力;粽管巢蛛具有一定的耐飢能力,其耐飢力的大小與有無水份供應和溫度的高低、性別和齡期的不同麗有差異:在28℃恆溫條件下,同時停食、停水,雌成蛛平均壽命為6.83天,雄蛛為3.30天,二齡幼蛛為2.50天。以成蛛的抗飢能力較強。雌成蛛在28℃條件下,若停食供水,其壽命可達13-80天。二齡幼蛛在停水停食情況下,在20-22℃時壽命為15天左右,在25℃為4天左右。
(7)捕食:粽管巢蛛的捕食範圍很廣。根據室內飼養,二齡幼蛛日捕食量,棉蚜20頭左右,棉鈴蟲初孵幼蟲10頭左右,棉小造橋蟲8頭左右。成蛛日捕食棉鈴蟲二齡幼蟲10頭左右。

地理分布

湖北、湖南、江蘇、浙江、江西、廣東、廣西、雲南、福建、四川、河南、上海、台灣、山東、山西、貴州、北京、遼寧、陝西

相關文獻

[1]李劍泉,趙志模,吳仕源,羅雁婕,明珂.多物種共存系統中蜘蛛對稻蟲的控制作用[J].中國農業科學,2002,(2).
[2]李劍泉,趙志模,吳仕源,侯建筠.多物種共存系統中3種蜘蛛對褐飛虱的控制作用[J].蛛形學報,2001,(1).
[3]夏英三.蜘蛛的治蟲特性及保護利用[J].植物醫生,1998,(4).
[4]謝振倫.茶園三種蜘蛛對假眼小綠葉蟬捕食量的觀察[J].廣東茶業,1996,(2).
[5]吳進才,陸自強,楊金生,束兆林.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敵的棲境生態位與捕食作用分析[J].昆蟲學報,1993,(3).
[6]趙敬釗,李代芹.武漢東西湖棉田蜘蛛資源調查[J].四川動物,1991,(2).
[7]吳進才.三種蜘蛛兩種害蟲共存系統水稻損失率數學模型探討[J].昆蟲知識,1991,(2).
[8]吳進才,龐雄飛.多物種複合種群捕食量的數學模型及在褐稻虱數量預測中的套用[J].生態學報,1991,(2).
[9]吳進才,沈斌斌,龐雄飛.二次回歸鏇轉組合設計在害蟲天敵捕食效應研究中的套用[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2).
[10]祁彪.稻田蜘蛛消長動態及其對稻飛虱控制效應的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1990,(4).
[11]祁彪,王東明,徐宗敬,秦守明.稻田蜘蛛優勢種田間分布型的初步研究[J].昆蟲天敵,1989,(1).
[12]趙敬劍,陳文華,劉鳳想.粽管巢蛛生物學特性和發生規律的研究[J].動物學研究,1981,(2).
[13]陳樟福.稻田蜘蛛越冬的初報研究[J].植物保護,1979,(2).
[14]趙敬釗.湖北省棉田蜘蛛發生規律的研究[J].動物學雜誌,1979,(1).
[15]宋大祥,黃其良,馮鍾琪.浙江農田的兩種管巢蛛[J].動物學雜誌,1977,(1).
[16]趙敬釗.棉田蜘蛛的研究和利用(一)[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78,(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