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海濱
庵位於古代海濱,是閩南從海路、陸路進入廣東所遇到的第一座庵寺,又是明、清黃岡城東門外前哨,故稱“粵首庵”。它是明朝霞繞鄉信士張子傑捐地,各方善信捐款而建成。清末光緒二十八年(1847)八月、民國十三年(1924)花月(2月)重修。釋定因任主持,1985年回谷鄉重進粵首庵拜佛時,見宇破損,遂發心捐11萬元。在他的帶動下,由住持釋弘舜(1923—1998)主辦,修葺了原有前、後兩座,還新建了后座藏經樓(二層)。
建築面積
該庵坐北向南,總建築面積約700平方米。門前橫過寬闊的大道,東鄰是“皇后贈,英濟夫人貞烈女”的英濟宮和古樓文祠(1994年5月18日公布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其旁古榕(曾是船泊繫繩處),庵、宮、祠三座平行同向相連,形成一道獨特的古建築風景線。庵前過大道再往前是水池。庵分為前後3座: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
設計別具一格
山門設計別具一格,頂部翹角飛檐,嵌瓷精美,塑造了4隻飛動而回頭相向的彩鳳,脊塑獅、象、孔雀、白鶴、牡丹、芍藥等。門牆東、西側各寫巨大的“慈雲”、“法雨”,黃底藍筆,分外別致惹眼。
天王殿設計也顯特異。入山門進天井,向前登石階數級,便達天王殿,它是一座堅16根石柱的皇冠式四垂閣亭,脊塑雙龍奪寶,10個翹角飛檐,10隻彩鳳。進殿先見彌勒佛,其背後是韋陀菩薩。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天王殿後又是一天井,才抵大雄寶殿。天井西廳里,供“庵主張子傑神位”木牌,奉半米高、戴帽、穿著淺藍色長衫的張子傑坐像;東廳中奉華佗仙師。寶殿屋檐有4隻木雕金獅。梁木刻花鳥蟲魚,殿內供奉三如來: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兩旁十八羅漢。佛龕頂懸“大雄寶殿”大匾,四字是住持釋弘舜恭請中國佛協會長趙朴初,於1986年8月18日親筆所書。兩側各有雕花窗,楣分別寫“心空”、“境寂“。
藏經樓
與大雄寶殿之間又有一小天井,天井東側廚房,西則是通道和樓梯。樓下正廳是祖堂,兩廂是住房。樓上是藏經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