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流行音樂

粵語流行音樂

粵語流行音樂,一般指香港的用粵語、廣州話唱的流行曲,由於香港的原創作曲家是廣東人,又叫廣東歌、粵語歌。一般所指是近代的“粵語流行音樂”,是香港自1970年代起,由蓮花樂隊主音歌手許冠傑所帶動的一股潮流,其後蓬勃發展的粵語流行歌曲;這一定義亦正符合了大部分1970年代或以後出生的香港人對“粵語流行歌曲”的認知範圍。一如其他流行音樂,粵語流行曲是一種商品;一種反映某段時期社會面貌和價值觀的商品。

歌曲起源

一般說法粵語流行曲源於1950年代初期,但確切的源頭仍然莫衷一是,有著不同的說法。惟初期的粵語流行曲脫胎自粵曲中的小曲,乃不爭的事實。小曲是傳統粵劇的過場譜子,除原有的廣東譜子外,大量套用易於上口及流行的國語時代曲、歐西流行曲以至外省民歌,填上粵語曲詞,以粵曲的唱腔及配樂出現。

1950年代

1950年代前的香港社會結構大致可分三為階層:上層是英國殖民政府高官、外資商行高層與一小撮華人商辦與富商;中產階層只占少數;下層是傭工、文員、和占大多數的勞動人口。各階層的交往與流動不多,涇渭分明,絕少互相溝通。但1949年大量移民湧入香港,香港人口激增到250萬人,是戰前的四倍多。新移民之中,除了少數的資本商家和專業人士外,絕大部份都是操粵語的廣東農村居民,在1950年初期,真正流行的音樂是粵曲。
從粵劇滋生出純演唱的粵曲歌壇,將全出粵劇化整為零,在民間流傳,一般歌壇附設在茶樓之內,供人品茶聽曲,消費尚算普及,平民可以負擔,在五十年代初期,十分興旺。

1960年代

及至1960年代時,也是香港粵語電影流行的年代,不少香港電影更賣埠東南亞等地而大受歡迎,譚炳文鄧寄塵鄭君綿等當時的電影演員均曾推出唱片。當時粵語流行音樂只是粵語電影的附屬品,未能獨當一面成為

許冠傑 許冠傑
藝人發展的事業。而且一般香港粵語片中粵劇風格的唱腔亦不易受年輕人的喜歡,被認為是陳舊和市井的,好像“廟街王子”- 尹光就是其中的代表。當時的大部份年輕人還是依舊偏好於英文歌曲和國語歌曲。1960年代後期,來自 新加坡的鄭錦昌和 麗莎打開香港市場,當時的鄭錦昌有“粵曲王子”之稱、而麗莎被稱為“粵曲王后”。他們的經典名曲包括《新禪院鐘聲》、《 唐山大兄》、《相思淚》等,可是仍未令粵語流行音樂走出低下階層音樂的形象。其他當時的主要電影演員如 陳寶珠胡楓呂奇蕭芳芳等也有不少歌曲作品,主要是電影插曲。
早期香港的娛樂場所如酒廊、 夜總會被英文歌曲及國語歌曲所主導,當時本地著名歌手較為現時香港人所熟悉的包括 祖·尊尼亞(Joe Junior)與黎愛蓮(Irene Ryder)和 泰迪羅賓(Teddy Robin)等。英文歌曲主要流行的原因是演唱這類高級娛樂場所以 上流社會的洋人為主,只有少數華人較有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來負擔這類高級消費。

發展時期

1970年代

承先啟後
1974年-粵語流行曲分水嶺
1974年仙杜拉(Sindokla)被邀請主唱《啼笑姻緣》,而事前她是一位從未演唱過粵語歌曲的英文歌手。此曲由顧嘉輝作曲和葉紹德填詞作為一首電視劇主題曲,在優美的旋律配合文雅的歌詞加上電視劇做成的流行風潮,一度成為當時的熾熱音樂。
港產電視劇在1970年代開始的流行,為粵語流行曲注入強大動力。電視劇的主題曲不少都能成為流行一時的經典。當中以無線電視音樂總監顧嘉輝的作曲最為人所熟悉。很多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由顧嘉輝作曲、黃沾填詞的電視劇主題曲,至今仍被奉為粵語流行曲的經典作品。

譚詠麟 (6張)
1974年,許冠傑主唱的《鐵塔凌雲》可以說是近代粵語流行曲的濫觴。 1970年代初香港無線電視節目《 雙星報喜》好評如潮,主持節目的 許冠文許冠傑兩兄弟因而名利雙收(其兄弟 許冠英後來也有涉足娛樂圈,人稱許氏三兄弟),許冠文在做節目前到世界各地旅遊因而作了一首英文詩,回港後許冠傑覺得很有意思所以改為《鐵塔凌雲》的中文歌詞並主唱,在新一輯的“雙星報喜”內發表(當時歌名為《就此模樣》),結果反應空前理想而大受歡迎,帶動了香港當代粵語流行曲的發展。
在許冠傑的《鐵塔凌雲》得到好評之後,其他歌手紛紛改變唱國語歌及外語歌的路線,其中最有名的,有 溫拿樂隊徐小鳳羅文甄妮林子祥關正杰葉麗儀葉振棠陳潔靈等。社會的氣氛逐漸改變,人們開始不再認為唱英文歌和國語歌才是高格調的表現。
這時期 美國流行音樂權威雜誌《告示版》(Billboard)上出現“Cantopop”這個英文專用名稱稱呼粵語流行曲。
作詞風格上的改變
早期的粵語時代曲,有兩極化的 填詞現象:一部份像粵曲一樣,用較嚴謹的書面語甚至 文言文寫作歌詞。這一類比較文雅的歌曲至今仍為人熟悉的,有《 天涯孤客》、《啼笑姻緣》與《 一水隔天涯》等等(部分此類的歌曲的作詞風格,也深受日本 演歌的影響);另一類就是人們所說的“鬼馬歌”,以香港地道的廣州話 口語填詞,歌唱的內容就像一般對話一樣。因為它的內容每每幽默灰諧,描寫一般市民大眾的經歷和感受,所以得到草根階層的共鳴,故有這個名稱。例如:《 半斤八兩》、《 打雀英雄傳》。
鄭少秋 鄭少秋
“為怕哥你變咗心,情人淚滿襟。愛因早種偏葬恨海里,離合一切亦有緣份。”-《啼笑姻緣》
“六嬸三太公大眾開台喇面似蓮蓉又放工打餐懵圍埋砌幾圈論呀論英雄”-《打雀英雄傳》
隨著粵語流行曲逐漸脫離“時代曲”的框架,新一代的填詞人(如黃沾、 鄭國江盧國沾等等),憑著他們的文學素養,在流行曲的歌詞上,作出史無前例的改革:摒棄傳統的“粵曲風格”,將歌詞寫得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同時開拓新的題材,撰寫非情歌,將“粵語流行曲”的熱潮推上高峰,並使“流行曲歌詞”升格到藝術層次。例如鄭國江所填寫,改編自日本演歌《北國之春》的《故鄉的雨》,由 薰妮在1979年主唱,可以見到一點藝術層次。
“母親的笑深深記 望著這信淚兒垂念到故鄉倆老願似燕子家鄉飛去”-《故鄉的雨》 “城市民歌”的興起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由李泰祥作曲,女作家三毛寫詞,齊豫演唱的《橄欖樹》帶起台灣的“校園民歌”風靡港台兩地,同時帶動香港“城市民歌”的興起,引發了香港電台主辦的“香港城市民歌創作大賽”,產生了《問》(區桂芬、葉源春主唱)、《昨夜渡輪上》(李炳文主唱)等的民歌。而商業電台“六啤半”唱片騎師群所演唱的“城市民歌”系列,亦展現本地創作新力量。“城市民歌”可算為當代粵語流行曲注入了一股清流。

黃金時期

1980年代

經典巨星時代
1980年代不僅是粵語流行曲百花齊放的日子,亦是香港樂壇的輝煌全盛時期,中國大陸和台灣的人縱然不諳

張國榮 (3張) 粵語,亦會聽粵語流行曲,甚至跟著唱。從1970年代中後期至1980年代初,個人風格強烈且能獨當一面的經典粵語歌手輩出,配合幕後音樂人才湧現,成就了經典巨星的時代。重量級實力歌手,演歌派如關正杰、徐小鳳、甄妮、羅文,唱作型如許冠傑、林子祥、 陳百強,以至“超級偶像” 譚詠麟張國榮、和 梅艷芳都同時大放異彩,成為時代經典。這批歌手,無論在音樂詣藝、現場功力及歌曲多元性各方面均力臻完善,實力超群,為樂壇後來者樹立了楷模。而其唱片資素,發片量及銷售量,亦印證了這時期的香港粵語流行樂壇發展成熟,豐富多姿,盛況空前。
三星鼎立
當中,譚詠麟、張國榮和梅艷芳於1980年代中期開始雄霸樂壇,獲塑造為劃時代巨星,不但唱片銷售,演唱會次數/場數屢創高峰,各人的歌藝、形象和颱風亦廣獲歌迷瘋迷,歷久不衰,距今仍擁有跨時代的影響力。而從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葉蒨文、 林憶蓮陳慧嫻、樂隊 Beyond達明一派及組合 草蜢等均曾叱吒樂壇,紅極一時。
廣泛改編歌曲
從1980年代初期起,香港樂壇開始大量輸入日本改編歌曲,好像譚詠麟的《 忘不了您》( 五輪真弓《戀人よ》)、《酒紅色的心》( 安全地帶《ワインレッドの心》),張國榮的《 不羈的風》(大澤譽志辛《La Vie En Rose》)、《Monica》( 吉川晃司《モニカ》)。而梅艷芳的《夕陽之歌》更與陳慧嫻的《千千闕歌》及 Blue Jeans的《無聊時候》同時改編自 近藤真彥的《夕燒けの歌》。其中 張學友翻唱的《 太陽星辰》( 德永英明《BIRDS》)被喻為影響香港流行樂壇最重要的歌曲之一。於本地原創音樂力量走下坡的同時,不少台灣原創歌曲亦成為本地改編對象。這不但豐富了本地樂壇,也間接促成了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一批台灣唱作音樂人在香港走紅,如 童安格巫啟賢王傑周華健等。 1990年代

“四大天王”時期 1990年代,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被傳媒封為“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支配香港樂壇,並壟斷四大電子傳媒音樂頒獎典禮的獎項。雖然張學友憑著出眾的歌藝而雄霸整個樂壇,並成為

張學友演唱會 (6張) 了1990年代的樂壇巨星,但樂壇已開始出現吹捧偶像而不重實力的現象(如林憶蓮的《野花》口碑叫好,卻出現“曲高和寡”的現象,專輯不受市場待見),整個粵語歌壇的一線歌手亦被認為只有張學友一人是以實力為主發展的歌手。女歌手方面, 王菲的不少作品被認為是對多種另類音樂的嘗試,是80年代樂隊熱潮過後在粵語音樂上最具探索性、音樂個性最別樹一格的歌手之一。而以大膽鮮明形象見稱的 鄭秀文亦贏得大眾的注意與讚賞,同時亦為1990年代出道女歌手 紅館個人演唱會總場次最高的歌手。其他歌手如 許志安關淑怡李克勤周慧敏彭羚等,也於同期相繼走紅樂壇。 
“兩大天后” 女歌手方面,在1992年憑一首“容易受傷的女人”成為樂壇天后的王菲,除了一般較為大眾化的歌曲外,王菲的不少作品被認為是對多種另類音樂的嘗試,如“夢中人”、“開到荼靡”等等,是80年代樂隊熱潮過後在粵語音樂上最具探索性、音樂個性最別樹一格的歌手之一,以980萬張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確認為當時全球粵語專輯銷量最高的香港女歌手。
於1995年以《捨不得你》冒起揚名香港樂壇的鄭秀文則以其歌藝及百變形象而見稱。大膽鮮明的的形象讓鄭秀文贏得唱片業內人士及大眾的注意與讚賞,被香港媒體尊稱為“百變天后”,出道至今唱片銷量高達2500萬張,亦為1990年代出道女歌手紅館個人演唱會總場次最高紀錄的歌手。
音樂新嘗試
張學友於 1996年後開始嘗試一些不同的表演方式,藉以挖掘香港流行音樂的潛力以及幫助其他歌手尋找更多 陳慧嫻 (5張) 方面的發展機會,他於1996年與 香港管弦樂團一連合作四場現場音樂會《 愛與交響曲》,將流行音樂與交響樂相結合,當時贏得外界極佳的反響,令香港許多青年一代以最直接的方式接觸到交響樂甚至於古典音樂領域,多位當紅歌手更是主動效仿,推出一系列的流行曲與交響曲合作的演出,均獲得了甚佳的反應。隨後他於 1997年展開大型 音樂劇:《 雪狼湖》的製作與表演,當時在香港體育館接連加場,最後連續公演42場,成為當時全城熱議的話題,並將粵語流行音樂與音樂劇的完美的容納在一身,影響覆蓋至大中華區。《雪狼湖》的成功對於流行音樂歌手是一種新的嘗試,該劇的演出在多個國家地區均獲得廣泛的讚譽以及成功,但是因為種種因素,其他歌手並未主動效仿,並未帶來一種潮流。但音樂劇的模式經他探出後,亦成為了其他粵語流行音樂歌手展開多樣發展的一條“新路”。
廣告歌曲空前盛放
“四大天王”亦有大量參與廣告演出,使廣告歌曲非常流行,當中以張學友的 電訊盈科光影歲月系列廣告、黎明的和記電訊廣告、劉德華的 愛立信廣告及郭富城的 百事可樂廣告影響巨大。其他歌手亦爭相仿效。

新世紀時期

2000年代

香港電音舞曲時代
1999年尾,雷頌德從韓國引入電子舞曲,並替陳慧琳及黎明創作了多首電音舞曲,包括:《戀愛情色》、《眼睛想旅行》、《Happy 2000》等,並取得空前成功。

古巨基 古巨基

期後,由樂壇天后陳慧琳、鄭秀文及天王黎明、郭富城引領的電子舞曲風潮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掀起華語樂壇電音熱潮。陳慧琳著憑大碟中《花花宇宙》一曲獲得高達20萬的全年銷量,瘋靡音樂界及廣大華語樂迷,特別是中港台三地的迪斯可。鄭秀文憑改編韓國歌手 李貞賢的舞曲《煞科》使電音舞曲形象更為鮮明並將其熱潮推至台灣地區,《Ladies First》一碟銷量超過10萬。郭富城同年於 香港體育館的“百事郭富城Live On Stage演唱會2000”更多達28場,打破其個人演唱會紀錄。四人的電子舞曲風潮風靡台灣、中國大陸、東南亞等地,其舞曲國語版本,如:《不如跳舞》、《眉飛色舞》、《不得了》、《Para Para Sakura》、《Happy 2000》均為四位天王天后之國語經典代表作。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2001年年中。
“四大天王”後的造星運動
由於音樂界人才青黃不接,唱片公司陸續出現 裁員和結業潮。唱片公司為尋找賺錢途徑而嘗試邀請電影界受歡迎的演員成為歌手,或者物色模特成為歌手,令香港樂壇變得只重視市場和形象而不重視歌唱實力,大量只有外表但歌藝平庸的新人在樂壇湧現,當紅人氣組合 Twins正是這時期出現的佼佼者。可是,大部分在這個時期出道的新歌手都沒有什麼影響力,出道不久就很快銷聲匿跡。2006年12月,Twins所屬的 英皇娛樂與長期壟斷香港樂壇市場的電視台無線電視合作開設一條開宗明義用作“造星”的電視頻道英皇娛樂台,但它們此舉顯然忽視了當前的現實——在香港,因大量上一代的歌手高調復出,以及 網路歌曲和非主流音樂因 寬頻發達而迅速崛起,加上樂迷對香港歌手的實力要求變得嚴謹,“造星”這種推出樂壇新人的手法經已失效。香港本土流行音樂由於過度注重包裝以及過分削弱音樂實力的整體力量,已被認為遠遠不如輝煌時期的1980年代和1990年代。 千禧代表歌手

在2000年代,香港樂壇雖有大批新晉實力歌手湧現,但卻缺少舉有十足影響力的王牌歌手,當中古巨基陳奕迅、李克勤、陳慧琳、容祖兒楊千嬅則一直為2000年代具代表性的主要歌手。
陳慧琳在90年代尾憑《記事本》奠定華語樂壇天后地位,期後再憑《對你太在乎》確立香港樂壇天后地位,

容祖兒 容祖兒
再於千禧年代頭憑《花花宇宙》、《失憶周末》、《戀愛情色》、《大日子》等經典電音舞曲大紅,成為“電音女皇”。她於千禧年代頭聲勢依然十分強勁,除了發展外地市場外亦有推出一定經典曲目。在2002年至2005年間,她推出了如:《有福氣》、《最佳位置》、《伶仃》、《她比我醜》、《愛一個人》(與李克勤合唱)等金曲。在2001年至2006年,連續獲得6屆“亞太區最受歡迎女歌星”,在千禧年代初(2000 - 2005)一共在 紅磡體育館開了28場個人演唱會,為當代女歌手之最,其總銷量早已超過1800萬張(不包括卡帶),並多次獲得亞洲各地大型頒獎典禮的“最受歡迎女歌手獎”,歷年所獲獎項超過300個。
古巨基自1994年踏入樂壇後,至今已奪得多個男歌手及音樂上的獎。更曾獲頒2008年MTV全球頻道的“MTV亞洲大獎- 香港最受歡迎歌手獎”成為首位得到該獎項的香港男歌手,在2008年至2011年期間連續4屆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他於1997年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中更擊敗四大天王之中的三位(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奪得“叱吒樂壇男歌手銀獎”。2003年,古巨基與前任經理人黃柏高簽約,加入金牌唱片公司,復出香港樂壇。2004年年底古巨基憑歌曲《愛與誠》登上歌唱事業的高峰,成為樂壇天王,期後也推出了不少極受歡迎的作品,如《天才與白痴》、《愛得太遲》、《愛回家》、《時代》等等,而他最著名的粵語歌曲是《愛得太遲》,這首歌於2006年橫掃各大頒獎禮的大獎,此外《愛得太遲》更在全港的卡拉OK上點播次數達700萬次。
陳奕迅於1995年奪得第十四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並加盟 華星唱片,正式開始他的歌唱事業。他在華星時期,已擁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如《每一個明天》、《與我常在》、《天下無雙》等等,在2000年代初期,他改簽英皇娛樂旗下的Music Plus,並推出了不少極受歡迎的歌曲,如《K歌之王》、《明年今日》、《Shall we talk》等等,成為樂壇天王。2005年,他轉投 環球唱片旗下 新藝寶唱片,開始唱作有關人生方面的歌曲,如《夕陽無限好》、《葡萄成熟時》、《沙龍》、《陀飛輪》等,均大受歡迎。此外,他自2001年開始囊括甚至蟬聯多個樂壇男歌手及金曲獎項,亦多次奪得唱片銷量大獎,更曾獲頒 台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以及年度國語專輯。在2005年後,陳奕迅是公認的最受歡迎的香港歌手,其市場早已衝出香港足以覆蓋整個華語地區,被譽為“全民歌手”,不少人認為其影響力足以比美90年代全盛時期的“四大天王”。
容祖兒則於1990年代後期正式出道,以歌藝及唱情歌見稱,2003年憑一首《我的驕傲》成為樂壇天后,至
衛蘭 衛蘭
今推出的多首作品如《痛愛》、《全身暑假》、《心淡》、《愛一個上一課》、《隆重登場》、《零時零分》、《搜神記》備受歡迎,並囊括樂壇多個女歌手獎項,更從2004-2006連霸三年“香港女歌手年度總銷量冠軍”,是2000年代後期少數在香港樂壇具有領導地位的女歌手。雖被不少聽眾固定為以K歌走紅、缺乏自我風格的“K後”形象(尤其在2003年-2005年間,其公司英皇娛樂加大對容音樂的控制力度),但事實上她2006年的專輯《Ten Most Wanted》和2008的《In Motion》在非主流音樂風格上作出了大膽的嘗試,不過至今仍未扭轉多數聽眾對其深入民心的印象。如今她已在自己的音樂上獲得較大的主導權,也擁有較為固定的合作班底,力圖做出擁有較為明顯個人風格的音樂,同時又不脫離市場。她亦六次奪得“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及兩次奪得“叱咤樂壇我最喜愛女歌手”,並六度奪得“最受歡迎女歌星”,奠定其樂壇天后地位。另外她的專輯亦經常占據銷售榜首。
李克勤在1985年憑著歌唱比賽冠軍出道, 他是少有在80、90、千禧年代也有輝煌成績的歌手。90年代頭,李克勤憑《紅日》、《舊歡如夢》、《回首》等金曲被稱為“第五天王”,但後來在與唱片公司的契約糾紛令他在90年代後期聲勢下滑。直到2001年,他憑首《飛花》再重歸一線男歌手之列。2002年的《高妹》更令他重新登上樂壇天王地位,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2003年他更與譚詠麟組成“左麟右李”,使香港掀起一陣“左麟右李”熱潮,“左麟右李演唱會2003”兩度加演後共在香港演出18場。在2003年至2007年推更推出了《我不會唱歌》、《婚前的女人》、《情非首爾》、《公主太子》、《天水.圍城》等多首耳熟能詳的金曲,更與陳慧琳、容祖兒兩位天后合唱了《愛一個人》、《刻不容緩》兩首經典男女對唱金曲,並且再奪得2003年及2005年“最受歡迎男歌手”。
楊千嬅於 1995年參加第十四屆新秀歌唱大賽獲得第三名後晉身樂壇,她唱歌著重感情,並能完全地將填詞人想表達的訊息和情感演譯出來,令一眾填詞人都對她份外疼愛,特別是著名填詞人 林夕。她早期的歌曲比較充滿少女情懷,例如《再見二丁目》、《夏天的故事》等,當中《少女的祈禱》為她首奪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的金曲金獎,正式踏上天后之路; 2000年後,她的歌曲主要突顯出其“烈女”的性格和形象,作品包括《楊千嬅》和《烈女》等;另外,當時她亦推出了不少大熱的K歌和情歌,深受大眾歡迎,例如《野孩子》、《可惜我是水瓶座》和《小城大事》等;而隨著年齡的漸長,歌曲也開始走向較成熟的路線,例如《化》、《All About Love》、《原來過得很快樂》和《斗零踭》等。她坦誠率直的性格,加上她與傳媒保持著較合作的關係,為她建立了很正面的形象。她三次奪得“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及六次奪得“叱咤樂壇我最喜愛女歌手”,並三度奪得“最受歡迎女歌星”。
一直到2000年代後期,他們仍然是香港樂壇的主力王牌歌手,支撐著香港樂壇。而同期的其他實力派歌手包括有許志安及 何韻詩等等。 2005至2008年回潮效應

2005年開始,眾多實力派歌手、創作歌手、風格另類的歌手或組合出道,亦因低靡的市場環境,不少一線歌手在音樂道路上創新求變,增強音樂個性與辨識度,以致香港樂壇出現短暫的“回潮”。“回潮”除了令當時的音樂質量提升了不少外,亦有短暫且限度地提高了市場效益以及部份歌手的推廣程度,如方大同張敬軒王菀之,何韻詩,鄧紫棋等歌手開始被不少內地及台灣樂迷提及甚至熟知;一些獨立歌手或組合亦在市場上亦越來越受到重視,如At17,林一峰My Little Airport甚至在中港兩地擁有眾多樂迷,更時常到內地演出。“清一色k歌”以及大量倒模式出產偶像歌手的現象明顯弱化了,而相對地創新求變的風氣強了不少,不少歌手或者音樂人在創作歌曲時力求不脫離市場之餘也避免過分地“口水化”。這股風氣亦可能是被邊緣化的香港樂壇未來發展的新路向。
唱作、實力與個性新人並現
自2005年前後,香港也陸續出現不少被喻為實力派或是別樹一格的歌手或創作歌手,為樂壇注入一股清新的氣流。他們都被大眾視為香港樂壇的明日之星,如:張敬軒、鄧紫棋、衛蘭側田、王菀之、泳兒吳雨霏陳柏宇謝安琪周國賢方皓玟、方大同、關心妍官恩娜等等,都被眾多樂評人,或樂壇前輩如譚詠麟、林憶蓮、黃耀明、關淑怡等推崇備至。其後,不少在1960年代後期到1970年初期曾在香港風行一時的粵語時代曲歌手亦再次回到香港開演唱會,例如鄭錦昌、凌霄、麗莎等。
女子組合慢慢復興,如Twins、2RCookiesHotCha。男子組合亦從新冒起,如SolerEO2ShineSun Boy'z。以唱作人身分出道的歌手也不少,他們往往是集作曲、填詞、歌手於一身,如唱作四小強——王菀之、張敬軒、張繼聰、方大同最為突出。
獨立音樂逐漸受到重視
而伴隨媒體的推廣,現代網路的訊息流通以及樂迷的口味變化,有部份風格別致而音樂優質的獨立歌手或組合逐漸走進公眾視野而變得知名,其中成績較為突出如AT17、林一峰、My Little Airport等也受到了樂迷及市場的肯定。其實不只是香港,近幾年世界各地(尤其以中國等亞洲過期尤其明顯)獨立音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推崇,甚至有成為一股潮流的趨勢:大批的獨立音樂人擁有,甚至當中不少通過演出,與大品牌合作以及與主流歌手合作來提高知名度。現在這個高科技時代樂迷接觸音樂絕對可以不需要依附在如電台電視台雜誌這類的主流媒體了,他們當中有很多可以通過網路來搜尋適合自己口味的音樂,選擇比以往豐富得多。而且大多數獨立音樂人創作音樂時所考慮的市場因素比主流音樂少得多,有的甚至完全不考慮市場而只為自己的愛好,這對於長期節奏主流K歌而感到厭倦的多數香港樂迷是一個相當新鮮的選擇。這個現象其實也在警醒著主流樂壇:主流音樂一定要有質量甚至是創新求變,再不能流水作業倒模生產,因為在選擇豐富的年代,只要不喜歡,聽眾是可以完全不賣帳而選擇其他音樂。
概念專輯頻繁出現,歌手涉足另類音樂風格
同時,歌手涉足另類音樂風格抑或創作完整的概念專輯(甚至是社會民生這類以往甚少出現在香港主流音樂的題材)的現象亦開始頻繁起來,最突出的莫過於05年盧巧音的《天演論》與何韻詩的《梁祝下世傳奇》。一向以獨特風格引入注目的盧巧音除了令她走紅的幾首大熱情歌外,不少歌曲都是以搖滾或另類風格,而在05年推出的《天演論》更被不少樂評人譽為是十年難得一見的概念專輯,不僅音樂風格另類創新,而又概念完整探討生老病死與宗教等深奧主題。而一向也以搖滾形象較為突出的何韻詩在05年推出的《梁祝下世傳奇》不僅首首製作精良,亦是香港極少有的探討敏感的同性戀題材的概念專輯,而08年推出的《Ten Days In Madhouse》亦是因以探討社會各個被孤立的邊緣群體而被樂迷稱讚為“最有Heart”的概念專輯。除此之外,一線歌手的高評價專輯如陳奕迅的《U87》,楊千嬅的《電光幻影》,容祖兒的《In Motion》,謝安琪的《Bianry》,李克勤的《演奏廳》,古巨基的《Human...我生》,王菀之的《On Wings Of Time》等,這些專輯至少是同時兼備以下要求中的三個而贏得關注,口碑甚至是銷量的:1.風格獨特大膽,2.概念完整內容深刻,3.歌者感情豐富細膩技巧出眾,4.旋律譜曲製作精良,其中古巨基的《Human...我生》以“人生”概念為主題貫串全碟,細說人生過程及道理引起樂迷極大迴響和共鳴,陳奕迅的引起樂迷極大共鳴的《U87》,楊千嬅的極富文學概念的《電光幻影》更是當中的佼佼者,不僅各自獲得了當年四大傳媒聯頒大碟獎,而且至今被仍是被相當多的樂迷倍受推崇的大碟。而王菀之,謝安琪,何韻詩,黃耀明,麥浚龍,盧巧音很多這類在主流樂壇別墅一格的歌手也被越來越多的聽眾談及,而一些不滿足於只聽K歌情歌的聽眾更樂於選擇這類歌手。這個現象和獨立音樂受到重視的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而原因也和流行音樂千遍一律導致樂迷口味改變、網路發達和媒體推廣有關。

近況與未來

2008年代

到了2008年,亦因音樂質量相對突出而值得被提及,最為標誌性的是謝安琪的走紅以及樂隊浪潮的回歸。首先08年被不少樂迷認為是樂隊熱潮復甦的一年,以Mr.RubberBand走紅為標記,多個樂隊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為當時的香港樂壇注入不少新元素。同年新人亦有日後走紅台灣的實力派創作女歌手鄧紫棋、已在幕後創作多年的馮曦妤以及擁有不少前香港經典hip-hop樂隊LMF前團員的新晉hip-hop組合廿四味等等。
女歌手方面,05年出道後一直都以唱草根民生類題材歌曲為主而漸露頭角的謝安琪,08年憑藉情懷類題材歌曲《喜帖街》開始正式受大眾歡迎,不少樂迷對其溫暖的聲線,獨特的音樂風格以及多元化的社會民生題材津津樂道,更被稱為新一代“草根天后”。在眾多個性類女歌手如王菲、關淑怡、盧巧音的淡出以及楊千嬅加入Amusic後,謝安琪、王菀之、何韻詩被喻為將音樂駕馭與主流與另類之間,成為一線歌手中難能可貴的風格獨特型女歌手。他們出道至今的多張專輯如謝安琪08年的專輯《Bianry》,何韻詩08年的專輯《Ten Days In Madhouse》,和王菀之09年的專輯《On Wings Of Time》等在音樂性與歌曲內涵上都備受推崇,其中更有難得的高評價概念專輯。而天后容祖兒、女歌手薛凱琪亦於08年發行了各自被稱為出道至今音樂性最強口碑最好的專輯---《In Motion》、《Smile》。此外,90年代與王菲同期的的同為著名個性女歌手的關淑怡繼06年推出備受樂迷叫好的復出專輯和演唱會會後,亦在08年再次推出演唱會。
男歌手方面,最受矚目的應屬兩位為當時樂壇增色不少的唱作歌手方大同與張敬軒,兩位皆是與謝安琪、王菀之同期出道。其中方大同有著深厚的西洋黑人音樂底蘊,雖以唱國語歌為主,但以其極富騷靈風格的特色曲風和標誌性沙啞唱腔而備受歡迎,他亦是近年來為數少之又少的成功進軍台灣樂壇並且獲得優秀成績和收益的歌手,而08年的《橙月》是其出道至今最受大眾歡迎和最暢銷的專輯,除此之外他為其他歌手所創作的歌曲亦有不少迴響,如薛凱琪的專輯《Smile》、鄭秀文的歌曲《Mi》等;本於廣州出道的張敬軒,04年正式進軍香港樂壇,亦稍顯中性的獨特聲線和溫柔的唱腔為人所認識,和在07年憑歌曲獲得至尊歌曲獎後正式步入一線歌手之列,08年亦推出了大受歡迎的專輯和演唱會。天王級的古巨基亦推出了甚少一線歌手嘗試的“發燒”音樂專輯。還有值得一提的是老牌另類歌手黃耀明,以及早幾年就拋棄偶像歌手之路而去追求另類個性音樂的麥浚龍,他們各自於08年亦再次推出了倍受樂評人推薦的另類專輯,雖然另類但仍占有各自的市場。

2010年代

新曲風新氣象
邁進2010年,樂壇天后鄭秀文復出後的首個專輯大碟計畫《信Faith》以及其國語版大碟《信者得愛》大膽地打破以往的情歌以及電子舞曲路線,改以流行福音歌曲作為主題,向樂迷傳達正面的信息和能量,為香港樂壇帶來一股新氣息。《Faith》為香港樂壇史上少有的並且是最成功和暢銷的福音專輯。此舉不單獲得極大的成功及迴響,更創下香港八年來最暢銷的唱片紀錄,成功為廣東流行福音唱片於香港以及亞洲的主流音樂市場開創了先河,帶起國粵語福音流行曲的潮流。值得一提的是,在《信Faith》之先,新冒起的鐘氏兄弟憑《鐘聲》大碟成功把福音、爵士及靚聲發燒完素結合併建立全新的獨立音樂風格。
2010年1月,張學友與環球唱片推出了爵士樂唱片《Private Corner》,打破了現行模式下粵語流行音樂的單一性,對於粵語流行音樂市場的百花齊放是一種新的突破和嘗試。2011年,鍾氏兄弟亦與環球唱片推出了福音爵士大碟《齊唱‧吳秉堅之歌》,力邀多位樂壇前輩出山,包括上海灘歌后姚莉、泰迪羅賓、曾路得蘇德華劉以達等,成為獨立音樂中最暢銷的專輯。
2010年7月,樂壇天王古巨基推出了一張以非情歌為主的專輯大碟《時代》,此專輯道盡香港人、香港事的心聲,羅列出了十種現今社會現象,為香港人記錄時代,此專輯的大膽作風是近年香港樂壇少有的作風,而此作風亦成功獲得樂迷極大的迴響,成為2010年最暢銷唱片之一。及後他更在2011年推出了最新國語專輯《大時代》,此專輯延續了上張粵語專輯《時代》的概念特色,將專輯的選材內容鎖定在由時代所衍生出的各種熱門的話題、現像中。而不同的地方在於《時代》專輯的內容指向更著重於香港地區,而《大時代》則是更多的偏向於中國內地地區,相同的地方是同樣獲得樂迷極大的迴響,此專輯更在全亞洲銷量突破30萬張。
同時張繼聰、周國賢等歌手亦製作不少含有新紀元運動思想的專輯,向樂迷傳達不同的信念和思想,為香港樂壇及香港文化帶來不少衝擊。
此外,天王天后陳奕迅、楊千嬅、容祖兒繼續在其各自音樂風格上作出新嘗試而推出數張概念EP,而且三人分別在同年開了各自叫好叫座的演唱會;唱作歌手王菀之配合其出演的音樂劇《柯迪夫》推出了香港樂壇較為少見的富有音樂劇特色的專輯,而不久後又推出風格相當另類而且被樂評人評為近年來最佳歌曲的《最好的》;女歌手何韻詩、鄧紫棋、謝安琪分別於同年推出國語專輯進軍台灣樂壇,其中鄧紫棋收效可觀,而何韻詩主打文藝路線的專輯《無名。詩》成績則最為突出,成功將台灣變為其音樂事業的第二市場,其後更入圍鮮有香港歌手入選的台灣金曲獎最佳女歌手;亞洲電視的引入台灣歌唱選秀節目《星光大道》製作《亞洲星光大道》及無線電視的《超級巨聲》自2009年開播,亦成功推出一些實力派歌手,其中較為出名的為羅力威許廷鏗林欣彤,亦因這個節目某些本已轉型或淡出樂壇的實力派歌手再次受到關注,如官恩娜、羅敏莊劉美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