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字詞
古字
古字即是本字、正字,古代漢語經常出現並留存至今,粵語白話文中很常用,但在現代漢語中已經廢棄或極少用到的漢字,大部分常用辭典都沒有收錄。某些詞語在古代常用,但許多仍以古代讀法或變音存留在粵語中。大部分粵語使用者都只會口講,而不會書寫,有些人即使會,也因其書寫麻煩而改用新造字或借音字。
廢棄原因
朝代更替/遷都
不同朝代,不同的標準文字。
秦漢時古文,唐宋的官方語言,元始興起的北方語言。
新造字
廣東人為書寫粵語而創製的本土造字,這類字在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中都沒有,為粵語所特有。如“啲”、“哋”、“冇”、“佢”,本字被認為是“尐”、“等”、“無”、“渠”。也有為粵語外來詞專門創製的粵字,如粵語表示升降機的詞音譯自英語“lift”,發音為lip1。根據形聲和會意的造字原則,組合“車”“立”,創製了粵字“䢂”,讀作lip1,用於書寫這個外來語,甚至是構詞一例如“䢂槽”指升降機上下的直立空間。
借音字
借用某個常用的粵語同音字或近音字變讀作為書寫的發音,賦予新的意義,如“黎”和“來”或“蒞”的口語讀音一樣,便借用並以“嚟”代替來。借用字的意思跟原義沒有任何相關性,但現時大多數學者都持謹慎的態度,儘量以意思相似的字來取代。通常借用字不被當作粵語字看待,但日常生活中粵語字用借字比本字的情況要多得多,因本字寫法非常複雜冷僻或已經與現代發音相去甚遠,時常使不了解的讀者難以用粵語閱讀。
地名字
為廣東及中國部分農村所獨有,如圳、涌、塱、滘、漖。這些字大部分都只作為地名使用,有些時候因無法用電腦表示,而出現改字更名的情況,例如將“塱”寫成“朗”、“漖”寫成“教”。為保留地名,民間常用手寫字。
通用粵語用字
廣東出版的《廣州音字典》收錄部分廣州民間使用的粵語字。在香港以及澳門的書籍報刊上乃至電影字幕,粵語字使用十分廣泛,特別香港在1990年代初期,很多的電視廣告和電影都會較常出現粵語字。廣東的南方都市報有專門使用粵語字進行編輯出版的版面,廣州市部分報刊也有少量使用摻雜粵語白話文寫的文章,香港增補字元集對粵字有較為系統和完整的收集。
用字爭議
本字:指粵語字原本的古字。
正字:指粵語的正規用字。
香港在粵語正字問題上頗具爭議,究竟應該用古字,還是用新造字、借音字,部分粵語辭彙如何書寫。不過此爭議往往發生在學者之間,民間多數隻視自己的習慣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