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稱 :粟
中文病名 :粟黑鞘病
中文別名 : 無
英文病名 : Foxtail millet black sheath
病原類別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 : 病原菌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ex Sorok)Shoem。異名Helminthosporium sativum Pammel et al,稱麥根腐平臍蠕孢。屬半知菌亞門。
形態特徵 :分生孢子梗單生或2-3根叢生,深褐色,不分枝,直立或呈膝狀彎曲,基部細胞膨大,頂端色稍淺,具3-7個隔。大小48-128×6-10(μm)。分生孢子長橢圓形至圓筒形,橄欖色至深橄欖色,直或彎,近中央寬,兩端漸窄,呈鈍圓形,具2-13個。大小32-112×14-23(μm),大小差異很大,臍點明顯。
生理生化特徵 : 分生孢子萌發溫度範圍22-35℃;菌絲生長溫度範圍4-37℃,菌絲生長pH範圍為pH2.7-10.3;產孢溫度範圍11-35℃,最適溫度為20-24℃。
危害對象 : 粟
分布 : 我國北方粟產區。
侵染循環 : 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粟、小麥、大麥、多種禾本科雜草的病殘體和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初次侵染來源,通過種子,可多次傳播侵染。
發病條件 : 種子帶菌量大,發病重;土壤溫度低或土壤濕度過低或過高易發病,土質瘠薄或肥水不足抗病力下降及播種過早或過深發病重。
危害部位 : 葉鞘
危害症狀 : 出穗前不顯症。出穗後最上1-2片葉直立,色暗發脆,節間稍短;至成熟期,穗色黑綠。俗稱“倒青”;小花不發育或子房萎朽,不結實,穗形短瘦,直立;受害較輕的小穗暗綠色,後變黃褐色,外表症狀不明顯。
防治方法 :
1.因地制宜地選用適合當地栽培的抗根腐病的品種。
2.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麥收後及時耕翻滅茬,使病殘組織當年腐爛,以減少下年初侵染源。
3.採用與豆科、馬鈴薯、油菜等輪作方式進行換茬,適時早播,淺播,土壤過濕的要散墒後播種,土壤過乾則應採取鎮壓保墒等農業措施減輕受害。
4.播種前用萬家寶30g加水3kg拌20kg種子,也可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或75%衛福合劑、58%倍得可濕性粉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0%三唑酮乳油、80%噴克可濕性粉劑,按種了重量的0.2%-0.3%拌種,防效可達60%以上。
5.成株開花期噴灑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每6672用藥100g,對水75kg噴灑。
資料來源 : 呂佩珂等主編,中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作物病蟲害原色圖鑑,遠方出版社,1999,8,170
相關詞條
-
黑條矮縮病
黑條矮縮病。葉色深綠,葉背的葉脈和莖稈上現初蠟白色,後變褐色的短條瘤狀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結實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後的症狀略有差異。苗期發病 心葉生長緩...
基本信息 傳播途徑 管理措施 -
鞘髓磷脂儲積症
尼曼匹克症(Niemann-Pick disease)或稱為鞘髓磷脂儲積症,是一種脂質代謝異常的遺傳疾病。神經系統病變是C型病人最主要的問題,包括協調性...
簡介 臨床表現 發病機理 診斷依據 鑑別診斷 -
中醫治癒奇病集成
科?先天性臍不閉合症尿從臍出(臍尿管瘺)新生兒破傷風(臍風)夜啼蠶豆黃伏臥睡晨笑症喜笑症(癔病)失語症(2例)暴喑麻疹變症麻疹誤汗致狂連續呵欠流涎症多唾...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
粟(穀子)粒黑穗病
病株高度、分櫱數、色澤與健株相似,抽穗前不易識別。病穗較狹長,略短小,初灰綠色,後期變為灰白色,比健穗輕。通常全穗發病,病粒變為菌癭,除外穎外,全遭破壞。
基本信息 為害症狀 病原形態特徵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防治方法 -
尼曼匹克氏病
尼曼匹克氏病(Niemaoh-Pickdisease簡稱NPD)又稱鞘磷脂沉積病(sphingomyelinlipidosis),屬先天性糖脂代謝性疾病。
簡介 診斷 治療 發病機理 臨床表現 -
粟粒線蟲病
中文病名 英文病名 病原類別
簡介: 形態特徵 : 危害症狀 : 防治方法 : -
實用皮膚病診療全書
作品目錄目錄第一篇 皮膚解剖組織胚胎學第一章 皮膚解剖學第一節 皮膚是人體最大最重要的器官之第一節 皮膚解剖第二章 皮膚胚胎學第...
作品目錄 -
尼曼-匹克氏病
神經鞘磷脂累積量為正常的20~60倍,酶活性為正常的5~10%,最低<1%。 成人發病,智力正常,無神經症狀,不同程度肝脾腫大。 患者白細胞缺乏神經磷脂酶活性。
【診斷】 【治療措施】 【發病機理】 【臨床表現】 【輔助檢查】 -
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第二版)上冊
條紋葉枯病水稻黑條矮縮病水稻黃葉病水稻矮縮病水稻黃萎病水稻胡麻斑病水稻雲形病稻葉鞘腐敗病和紫鞘病水稻窄條斑病水稻葉尖枯病稻葉黑腫病稻葉鞘網斑病稻粒黑粉病稻曲病稻...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