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灰斑病

中文病名 英文病名 病原類別

編號 : 農作物 禾本科 粟 真菌病害
植物名稱 : 粟
中文病名 : 粟灰斑病
中文別名 : 無
英文病名 : Foxtail millet grey spot
病原類別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 : Cercospora setariae Atkinson,稱粟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形態特徵 : 子座褐色、充塞在氣孔下。分生孢子梗2-15根成束,淺黃橄欖褐色或稍深,不分枝,偶具膝狀屈曲1-2個,大小10-45×3-5(μm)。分生孢子圓筒形至倒棍棒狀,無色,直或稍彎,隔膜多且不明顯,大小20-150×2-4(μm)。
生理生化特徵 : 無
危害對象 : 粟等。
分布 : 我國各粟產區。
侵染循環 : 病菌主要以子座或菌絲塊在病葉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蔓延。
發病條件 : 南方冬春溫暖,霧大露重,利於發病。
危害部位 : 葉片
危害症狀 :病斑橢圓形至梭形,大小5-12×0.5-2(mm),中部灰白色,邊緣褐色至深紅褐色。病斑背面生灰色霉層,即病菌的子實體。
防治方法 :
1.實行輪作,加強田間管理。
2.發病初期開始噴灑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資料來源 : 呂佩珂等主編,中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作物病蟲害原色圖鑑,遠方出版社,1999,8,17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