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結橋

粘結橋(Resin bonded fixed partial dentures)是一種基本不磨或少磨健康鄰牙,用酸蝕—粘結技術修復個別牙缺失的固定修復體。粘結橋的發展是隨著粘結技術和修復材料的發展而發展的。

粘結橋的發展史

粘結橋的發展史:粘結橋的發展是隨著粘結技術和修復材料的發展而發展的。

1955年,Bunocore利用85%的磷酸酸蝕牙釉質,從而取得樹脂和牙的結合,首次將粘結的概念帶到牙科,為粘結橋的發展打下基礎。

1973年Isben RL 等利用樹脂粘接劑將被拔除的牙粘結到缺隙兩側基牙鄰面來修復牙列缺損,形成了粘結橋的雛形。

1973年ROCHETTE利用帶孔的金屬翼板,通過自凝樹脂和金屬間產生機械固位的方式來製作牙周夾板,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粘結橋修復,並在隨後的幾年的粘結橋以Rochette橋命名.

1980年,Maryland大學的Livaditis等人用電酸蝕的方法處理金屬翼板來提高其與粘結樹脂的粘結強度並取得了成功。並以他們大學所在的州命名粘結橋為馬里蘭橋,並沿用至今。

1981年以4--META為主要成分的Superbond C&B樹脂粘接劑的研製成功,及1984年以10—MDP磷酸酯單體為主要成分的Panavia的問世,實現了金屬翼板與粘接劑之間的真正的化學結合,為粘結橋的長期成功率打下基礎。

1983年,Mori等人用主要成分為乙烯琉醇的V-primer,處理貴金屬粘結界面取得成功,從而使貴金屬在粘結修復中廣泛運用成為可能。

1991Kern等人用Vita公司的Inceram權此材料製作粘結橋,首次將全瓷材料應入到粘結橋修復中來,但瓷的脆性及瓷的粘結性仍有待進一步發展。

1994年,Altieri首次報告玻璃纖維增強型粘結橋,由於其美觀性及材料有一定的韌性,近年來有關於玻璃纖維增強型粘結橋的研究較多,但其強度和抗老化性有待經一步加強。

05年以來有學者報告用更高強度的氧化鋯全瓷製作粘結橋卻得較好的效果,並且對於單端粘結橋的關注度和研究開始增加。

粘結橋的優缺點

(一)優點

磨牙少:粘結橋主要靠粘結固位,對提供修復體固位和支持的健康鄰牙磨除少、

有的甚至不用磨牙。

半可逆性:由於基牙預備量少,粘結失敗後可以選擇重新粘結或者換用其他修複方式。

不需要麻醉:粘結橋由於磨牙少,一般不需麻醉,且對牙髓損傷小。

牙齦刺激小:粘結橋的邊緣多在齦上,對牙齦健康影響小。

操作簡便:粘結橋的臨床操作相對簡單,快速。

費用低:粘結橋的修復較相同材料的傳統固定烤瓷橋的費用稍低

(二)缺點:

脫落率較高:與常規固定修復相比脫落率較高,近年多數研究表明金屬翼板粘結橋的10年成功率約為60%-70%,粘結橋的要併發症就是金屬翼板的脫粘結。而常規固定修復的主要併發症是基牙的齲壞和牙髓病變。

技術敏感性:粘結橋的設計及隔濕操作均影響粘結橋的使用壽命。有研究表明使用橡皮障隔濕能降低十倍的脫粘結風險。

美觀影響:僅限於金屬翼板類粘結橋,由於舌側金屬背板的設計,對於切端透明度較高的前牙容易出現切端“透青”的現象,用不透明的樹脂粘結劑能防止透青,但仍然影響切端的透明感。並且由於為了增加粘接面積而設計金屬翼板覆蓋切牙的的切端和後牙的?面,暴露金屬。對於下頜後牙也會出現金屬?支托的暴露,影響美觀。

對間隙的重新分布,調整的局限性:粘結橋由於不涉及到基牙唇頰面的修復,所以對過大、過小間隙,以及對於輕度的基牙扭轉等調整的範圍有限。

對過長間隙進行粘結橋修復時失敗率高。

暫時修復體的製作困難:由於粘結橋的臨時修復體的固位不足,易脫落,但由於磨牙少,粘結橋一般不需要製作暫時修復體。只有當基牙預備間隙需要保持時才需要製作暫時修復體。

適應證和禁忌證

(一)適應證

少數牙的非游離端缺失:單個磨牙或尖牙缺失;一個前磨牙和一個磨牙缺失,切牙缺失不超過四個。

基牙完整或僅有小的充填體:對於有小的充填體的基牙,要求翼板的邊緣包過充填體,建立在健康釉質上,這樣才能保證良好的邊緣封閉,有利於粘結。

基牙有足夠的粘接面積和質地良好的牙釉質:磨耗牙面,脫礦和釉質發育異常都會對粘接強度有影響[7]。

充分的修復間隙:充分的修復間隙才能給金屬翼板提供足夠的厚度,從而為金屬橋架提供足夠的強度。修復間隙的獲得方法主要有四種:利用天然間隙,基牙預備,對?牙預備,高?:即在無充分修復間隙的情況下,形成局部高?,過幾個月或更長的時間,其餘的牙才在ICP位時接觸,有學者建議採用這種創造修復間隙的方式[8, 9]。

種植義齒修復前的過渡修復或其他特殊需要的過渡修復:如兒童的間隙保持器。

牙周夾板治療。

重建前牙切導斜面。

患者要求選擇粘結橋。

(二)禁忌證

基牙有大的修復體,或者基牙為死髓牙時,由於基牙本身的強度不足或者是沒有足夠的粘結面積容易導致粘結橋的失敗。

基牙可粘接面積太小或釉質質地太差。

切端透明度高的患者:金屬翼板粘結橋容易出現切端”透青”等現象,影響美觀。近年來的纖維粘結橋和全瓷粘結橋的出現使粘結橋的美觀性大大提高。

過大的?力或者有夜磨牙等副功能的患者。有研究表明過大的?力或者是口腔副功能的患者的粘結橋修復脫落率要高。

難以獲得乾燥的粘結環境者:常見於唾液難以控制的患者,由於基牙粘接面的污染,容易導致脫粘結。

齲易感患者:由於粘結橋的邊緣線較長,對於齲易感的患者容易出現繼發齲。但由於粘結橋的邊緣線大都終止在釉質上,且位於自潔區,再加上樹脂粘結劑的使用,使齲齒的發生率在粘結橋中並不多見。

重度牙周病:有研究表明牙周病的患者脫落率明顯增高由於牙周支持組織不足,導致基牙動度增加,容易導致雙端粘結橋金屬粘接面形成剪下力導致脫粘結

正畸後不久的患者:有研究表明正畸後不久的患者脫落率明顯增高,原因可能就是正畸的基牙由於牙周重建尚未完成,對粘結接面形成一種持續的應力。

基牙外形及排列異常,缺牙間隙需要調整者。

要求改善基牙美觀的患者。

粘結橋的設計

固位體的厚度和外形

橋架足夠堅硬,有足夠的強度,在受到?力的時候不容易變形是保證粘結橋長期成功率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金屬翼板和?支托需要有一定的厚度和剛性來保證它的強度,但是要保證金屬橋架足夠的厚度又意味著基牙外形過突,或磨除更多的牙體組織。基牙過突的外形會對基牙牙齦的健康造成損害,而磨除更多的牙體組織還會導致更多的牙本質暴露影響粘結。關於粘結橋翼板的厚度有學者通過有限元研究對不同厚度金屬翼板的粘結橋受力後發現在同樣的受力條件下,在一定範圍內,粘結層所受的應力隨金屬翼板厚度增加減小,建議鎳鉻合金金屬翼板的厚度大於0.4mm。但Botelho等學者建議C型設計的鎳鉻合金的翼板厚度大於0.8mm。而如果橋架使用貴金屬、或者較長的缺牙間隙的修復的時候,固位體的厚度建議相應增加。在不干擾咬合關係,邊緣和外形突度不影響到牙周健康的情況下,粘結橋固位體應儘量厚一些。

除了增加固位體的厚度,我們還可以通過選用彈性模量相對更高的金屬材料,或改變橋架外形的設計來增加橋架的堅固性。例如對於後牙粘結橋的設計,常規設計為包括鄰面?支托和舌側翼板的C型固位,如果將其外形改為通過?面窄條狀的金屬嵌體將近遠中鄰面翼板的末端相連形成D型固位,或者在C型固位的基礎上將舌面金屬翼板包繞部分?面。從而增加橋架的抗變形能力。有體外研究表明增加基牙的?面覆蓋增加粘結橋的固位力。臨床研究也證實增加基牙?面覆蓋能提高粘結橋的長期成功率。

粘結面積

提高金屬翼板和基牙的粘結面積能有效提高粘結橋的固位和穩定,可以延長粘結橋使用壽命[9]。其具體做法包括翼板的覆蓋範圍在鄰面?齦向和近遠中向延伸和增加對前牙切緣和後牙?面的包繞。但粘結範圍的擴大也需要預備更多的牙體組織,翼板向齦下的延伸也可能會產生對牙齦健康的不利影響。但是產生粘結橋破壞的?力方向複雜,粘結面積的增加和固位力的增加並不一定成正比。有學者實驗研究發現當粘結橋的翼板和基牙舌面之間受到剝脫力時,粘結面積成倍增加時,所需脫粘結力只出現少量增加。

環抱部分

粘結橋的翼板在基牙的軸面形成環繞,以抵抗來自頰舌側的咬合力,並且包繞的範圍越大也增加了粘結面積。有文獻建議在基牙的軸面形成180°包繞,甚至是360°包繞,以達到最大的固位力。但有限元研究表明金屬翼板軸麵包繞範圍在150°、180°和210°時和固位力大小關係不大。

支持的設計

前牙舌隆突支托以及切緣的覆蓋;後牙?面的?支托及其它覆蓋?面的橋架部分;齦肩台的製備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防止修復體齦向移位,將?力通過金屬橋架傳導到基牙上,這樣將明顯的減少粘結界面的應力,有助於粘結橋長期成功率的提高。有研究證明增加後牙?支托的數目能提高粘結橋的使用壽命[9]。

金屬翼板的?面延伸範圍

前牙包過切緣可以獲得更多的粘結面積,並且可以有效避免由於在基牙上的咬合接觸而導致基牙受到離開金屬翼板的剪下力,從而使延緩基牙和金屬翼板之間的粘結層疲勞。但前牙舌側翼板包過?緣也會導致金屬的暴露和前牙切緣透青而影響美觀。特別是對於切端透明性高和切端較薄的患者更明顯。有研究表明18%的粘結橋出現基牙變色[6]。有學者建議前牙使用有遮色作用的粘結劑或將覆蓋切緣的金屬翼板部分噴砂,形成亞光面來改善美觀[13]。在前牙區由於美觀的原因一般建議翼板切方終止於距切緣1-2mm,不包繞切端。

對於後牙包繞?面有三個好處,阻止橋體根向和側方的移位,增強橋架的強度,增加粘結面積。有體外研究表明增加?面的覆蓋能夠提高后牙粘結橋的固位力,同時有很多臨床研究發現增加?面的?支托數目,或?面用窄條狀金屬嵌體連線翼板兩側能提高粘結橋的長期成功率。而對於那些傾斜基牙,利用傾斜基牙和對?的間隙為合支托提供修復空間,減少基牙的磨除,並且?面的覆蓋不但能夠增加粘結面積,也能夠恢復傾斜基牙和對?牙的咬合關係。

基牙的數目

基牙數目的選擇基牙的牙周支持組織能力有關係,基牙數目越多,基牙為粘結橋能提供更多的支持,也為粘結橋提供了更多的粘結面積,但由於基牙將動度的不一致,容易在基牙和粘結橋間形成剪下力。有臨床研究表明多基牙粘結橋的成功率要低於雙基牙和單基牙。

連線體設計:最常規的連線體是雙端的固定的連線體,設計思路是傳統固定橋的兩側基牙平均分擔?力,但粘結橋和傳統的固定橋最大的區別就是其脫落率較高,由於粘結橋對基牙是部分覆蓋,在粘結橋行使功能時,橋體兩側基牙的動度不一致,容易使粘結橋翼板和基牙間形成剪下力,導致粘結層的疲勞,使粘結橋脫落[25]。而傳統固定橋由於對基牙是完全覆蓋,不存在這個問題。Chan等(2000年)對於雙端粘結橋出現單側翼板脫粘結時,將其中一側脫粘結的翼板去除,剩餘的單側翼板固位的粘結橋仍能很好的行使功能。

單端粘結橋僅有一側翼板固位,雖然粘結面積減小了,但是由於基牙不同動度引起的粘結面的剪下力減小了,Chai等(2005)對單端和雙端粘結橋進行了臨床研究發現單端粘結橋比雙端粘結橋有更高的成功率,有研究認為雙基牙的粘結橋的較多基牙的使用壽命更長。

但對於過長的修復間隙,單端固定橋又面臨著基牙支持不足的問題,於是對於過長的間隙的粘結橋的修復採用半固定連線,既減少了粘結面的剪下力,又為橋體提供了更多的基牙支持。Botelho(2005) 等研究採用半固定粘結橋連線修復較長缺隙取得了臨床上的成功。

輔助固位設計

輔助固位形能輔助抵抗橋架的的舌向移位,防止粘結橋在功能狀態下旋轉脫位,減少粘結層的疲勞。有大量的文獻證實增加輔助固位能提高粘結橋的固位力和提高粘結橋的成功率。常見的輔助固位包括軸面軸溝的預備,前牙舌面、後牙?面針道,以及箱形固位等等。軸溝的預備相對比較簡單,備牙量較少,主要抵抗基牙的舌向脫位,針道備牙量最少,但預備難度較高,但經過一定訓練後都能掌握。能抵抗水平向的移位。箱形固位固位效果肯定,但去除牙體組織較多,一般是由於去除原用的充填體或者是齲壞形成的固位型。

體外實驗和臨床觀察表明軸溝的使用能提高粘結橋的固位力,軸溝的使用不但能部分抵抗粘結橋的舌向脫位,還能增強粘結橋橋架的結構 ,Meiers JC (1985) 通過體外實驗證實和沒有軸溝固位形的相比,在前牙的鄰面增加兩個軸溝能提高粘結橋的固位力, Salam (1997)體外實驗對後牙採用軸溝固位也發現能大大提高粘結橋的固位力。由於前牙美觀問題,翼板對基牙的包繞範圍往往達不到180度,所以軸溝的選用就更為重要了。另外軸溝的位置和固位力的大小也有關係,Salam (1997) 體外實驗發現後牙粘結橋軸溝的位置在近頰和遠頰面比在近遠中鄰面的固位效果要好。

臨床研究也證實有軸溝固位形的粘結橋比無軸溝固位的粘結橋有更長的使用壽命。Barrack和Bretz(1993)的對127例跨度10年的粘接橋進行回顧性研究,發現採用固位設計(前牙近遠中鄰面各1軸溝,後牙近遠中2個合支托)的82例粘結橋未出現脫粘結,成功率100%而未採用固位設計的粘結橋45例有9例脫落,成功率80% ;M.Behr等(1998年)120例跨度11年的粘接橋進行回顧性研究發現,無固位設計的粘結橋平均生存期只有6.0±0.9年,而有固位設計(前牙近缺隙鄰面1軸溝加舌面1針道,後牙近缺隙鄰面及舌面各1箱形固位)的粘結橋的平均生存期增加到為9.1±0.2年。Simon等(1992年) [30]研究發現:後牙採用軸溝(2-3個)固位將粘接橋的4年生存率從60%增加到95%。

咬合的設計

粘結橋的咬合設計包括動態和靜態的咬合,有研究表明過大的?力以及有夜磨牙等副功能的患者的粘結橋脫落率偏高,Creugers等(1989)對203例雙端粘結橋研究表明:發生在基牙?面牙體的?接觸比固位體的?接觸更容易導致固位體脫粘結的發生。他們建議在基牙尖交錯位時設計?接觸在固位體上有利於粘結橋長期成功率的提高。Crispin(1991年)對77例雙端固定的粘結橋研究得出同樣的結論,他認為當尖牙作為修復後牙缺失的粘結橋基牙時,在牙尖交錯?位時?接觸設計在金屬翼板上比設計在基牙上更有利於提高粘結橋的成功率。

有研究認為發生在基牙和固位體動態的咬合接觸也是導致粘結橋脫落的一個原因。Hansson等(1996年)[34]研究表明在脫粘結的5例修復體中,有4例的?接觸是在牙尖交錯?時位於固位體上,而在前伸和側方?時?接觸發生在基牙上,他們同時也認為夜磨牙是一個導致粘接橋脫落的因素。Samama等人(1996年)[10]發現在15個脫粘結的牙周夾板中有10例有副功能存在。Barrack和Bretz(1993年)的研究平均生存期5年零8個月的粘結橋完全成功率92.9%,認為副功能和牙齒的不同動度不是粘結橋的禁忌症。

臨床上我們牙尖交錯?一般設計成正常接觸,儘量?接觸設計在固位體上,非正中?時儘量形成組牙功能?,避免形成由於基牙和修復體動度不一致或者方向相反引起的粘結界面應力增高。如果不能避免我們有時通過加輔助固位型來減少這種有害應力的發生。

橋架材料的選用:

粘結橋常用的金屬有鎳鉻合金和金合金

鎳鉻合金化學性質活潑,容易和粘結劑產生化學結合,但也易和空氣中的化學成分產生反應,在空氣中容易形成不穩定的厚的氧化層,影響粘結強度,需要在粘結前通過噴砂等金屬粘結面的處理方法去除過厚的粘結層。鎳鉻合金強度高,相對貴金屬可以設計較薄翼板,但也有研究表明由於鎳鉻合金彈性模量大,容易引起粘結界面應力集中。

金合金生物相容性好,化學性質穩定,但也不容易和粘結劑產生化學結合,所以有的粘結劑配備了專用的貴金屬表面處理劑。由於金合金彈性模量相對較小,強度不如鎳鉻合金,在製作粘結橋時翼板厚度需要適當增加以保證橋架足夠的強度 。

體外研究表明,鎳鉻合金粘結橋的抗拉強度比貴金屬的高 。但有臨床報導貴金屬粘結橋金屬粘結面特殊處理後取得良好的效果。Hikage等(2003年)報導翼板經V-primer處理後用Superbond C&B粘結的貴金屬粘結橋的平均壽命達7 3.8個月。

粘結橋的預備

粘結橋基牙的預備除了創造足夠的修復空間,還有增加輔助固位,去除鄰面倒凹,形成導平面,共同的就位道。是否進行基牙的預備有學者有不同的意見,但大部分學者傾向於進行少量的牙體預備。

前牙的預備

前牙的預備一般包括舌面的預備為金屬翼板提供足夠的厚度,舌面隆突支托保證就位的準確性,鄰面的軸溝提供固位形和唯一的就位道。

後牙的預備

粘結橋的後牙的預備通常包括三個主要的部分:導平面(軸面)、?支托的預備和軸溝、針道等輔助固位型的預備。有著明確的軸壁的支托位於?面的邊緣嵴區用來抵抗齦向和側方的脫位,預備後的軸面相互平行,形成共同就位道,輔助固位型能抵抗舌向的脫位。

肩台的預備一般位於齦上1mm-2mm,

粘結橋的粘結

粘結橋的粘結主要包括基牙和金屬粘結面的處理,粘結劑的選用,基牙粘接面的處理。

(一)粘結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

粘結劑的性能,包括粘結劑的化學和物理性能。

基牙和金屬翼板的表面性狀,包括表面的清潔度,表面的物理化學性能,表面的粗糙度。

粘結體系的內應力,包括固化產生的收縮力以及由於膨脹係數不同,口腔溫度變化產生的熱應力。

粘結劑的厚度,粘結理論認為,粘結劑厚度越薄,冠修復體就位越完全,粘接劑內的缺陷越少,從而粘接強度越高。[

(二)基牙粘結面的處理

1955年,Bunocore利用85%的磷酸酸蝕牙釉質,從而取得樹脂和牙的結合,首次將粘結的概念帶到牙科,為粘結橋的發展打下基礎。現在的牙面的處理雖然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但是仍然離不開酸蝕牙面形成微觀的粗糙表面以利於粘結,1982年日本的Nakabayashi 提出混合層理論,樹脂突進入酸蝕後的釉質柱間隙中形成機械嵌合,樹脂和牙體粘結面形成牢固的結合。為粘結橋的樹脂和牙面的粘結提供了理論基礎。經過多年的發展,牙面的酸蝕和混合層理論獲得大家的認同。

(三)金屬粘結面的處理

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脫粘結界面主要發生在金屬翼板和粘結劑界面。所以金屬和粘結劑之間的粘結是粘結橋固位的薄弱點。金屬粘結面的處理的目的是形成一個清潔的有微觀固位型粘結面,在樹脂粘結劑和金屬間形成良好的機械結合和化學結合。其發展也有從早期的孔洞機械固位,到電酸蝕,矽塗層,和機械噴砂等處理方法。噴砂由於不需要昂貴的設備、操作簡單、效果穩定被很多學者建議採用。有研究表明噴砂和酸蝕的效果差不多[41]。

金合金等貴金屬在粘結前還需要特殊的處理,如有粘結劑配套的貴金屬處理液,和高溫氧化法等,有臨床研究表明經偶聯劑處理的貴金屬粘結橋的比高溫氧化的處理的脫落率低,S.HIKAGE等人(2003年)[37]對26例使用Superbond C&B粘結經V-primer處理的貴金屬粘結橋修復體平均使用壽命達到73.8個月,而使用高溫氧化的粘結橋平均壽命才32.6個月。

(四)粘接劑的選用

粘結橋使用的粘結劑一般選擇樹脂粘結劑。Panavia 和Super Bond C & B 是現在常用的粘結劑。

Super Bond C & B (Sun Medical)是一類含有活性基團4-甲基丙烯酸氧乙基偏苯三酸酐酯(4-methacryloxyethy trimellitate anhydride,4-META)的不含填料的粘接樹脂,於1981年由Tanaka等[42]最先介紹。與一般的樹脂粘接劑相比,4- META可以顯著提高粘接劑與鎳-鉻合金的粘接強度。可以與金屬氧化層間形成氫鍵。 Super Bond C & B與牙釉質也有化學粘接作用。4-META中含有強極性的酸酐基團,它可以提高粘結劑在牙面的潤濕性,促進MMA單體與牙齒組織的混合與滲透。Super Bond C & B在和牙釉質、牙本質及牙科用合金合金粘結時表現出較高的粘結力,且Super Bond C & B在硬固後仍有一定的韌性,使作用於粘結界面的應力得到一定的緩衝。臨床研究證實Super Bond C & B具有良好的效果。Samama報告了使用Super Bond C & B粘結的243件粘接固定局部義齒的跟蹤結果,在平均5.7年的觀察期間,其失敗率為11%。

但是由於Super Bond C & B是粉、液組成,因粘結劑中含有易揮發的MMA單體,在調和後應選擇糊狀期或絲狀前期進行粘結,否則會影響粘結效果。另外Super Bond C & B是一種無填料的樹脂粘結劑,所以雖然在和普通鎳鉻合金粘結時表現出較高的初粘結強度,但在經過模擬疲勞和後,其拉伸強度和拉伸疲勞極限都明顯下降,而有填料的Panavia的拉伸強度和拉伸疲勞極限未出現明顯下降。Hansson等[46]用Super Bond C & B粘結經高溫氧化的金合金粘結橋11個月觀察期失敗率高達54%。

1984年出現的Panavia EX是改性磷酸脂類樹脂粘接劑,該類粘結劑最初由粉,液兩組分,粉劑是含有填料的Bis-GMA樹脂,液劑中含有活性基團10-甲基丙烯酸氧癸基雙氫磷酸脂(10-methacryloyloxydecyl dihydrogen phosphate, MDP),對金屬有良好的粘結性能,可以與鎳、鉻、鈷等金屬氧化層產生化學鍵,其分子中的磷酸單酯集團可與牙齒中的鈣離子形成穩定的絡合物,也可與膠原蛋白形成氫鍵。 Panavia EX與牙釉質,牙本質,各種牙科合金及牙科陶瓷都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Panavia是厭氧類的粘結劑,空氣中的氧氣會阻礙Panavia EX的固化反應,因此粘結時金屬橋架的邊緣要使用防氧化劑,待粘結劑完全固化後再去除進行拋光。, Diaz-Arnold等[47](1989年)及Imberg T A等[48](1992年)體外實驗證明,在與非貴金屬粘結時,Panavia EX比Superbond有更高的粘結強度。Panavia的臨床觀察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126例用Panavia粘結的經噴砂處理的非貴金屬粘結橋的五年臨床研究成功率為88%[49]。

近年來,又有Panavia 系列的新產品問世,如Panavia 21, Panavia F等.這些產品為雙糊劑成分,改進了操作方法,使的粘結質量更易於控制,物理性能,粘結強度也有所提高。

另外,粘結時避免粘結面的污染隔濕很重要,甚至有學者研究認為,使用橡皮障隔濕能提高十倍粘結橋的成功率[5]。

(五)粘結的程式

以Panavia為例,粘結橋試戴合適後,粘結橋粘結面用50微米的氧化鋁顆粒噴砂,壓力0.4兆帕,噴砂後的粘結橋用超聲清洗2-4分鐘,乾燥待用,口內基牙粘結面用細小的研磨顆粒清潔拋光,沖洗乾淨後隔濕,30%的磷酸酸蝕基牙粘結面40秒,沖洗乾燥,一定要防止沖洗的過程中唾液污染粘結面,所以最好使用橡皮障隔濕。酸蝕後的牙面釉質乾燥後應該是呈白堊色,基牙表面用Panavia表面處理劑處理,吹乾後將調好的粘結劑直接置於噴砂清潔乾燥後的普通金屬粘結橋的金屬粘結面,對於貴金屬修復體的粘結,在粘結前金屬粘結面還須塗一層藕聯劑,以便貴金屬和粘結劑更好的結合,粘接橋就位完全後,大致去除多餘的粘結劑,修復體邊緣使用防氧化劑,使用手指加壓三分鐘,後完成粘固。多餘的粘結劑最好在兩周后複查的時候去除,以免影響粘結界面的聚合。

粘結橋的複查

第一次複查一般是修復體戴用後1-2周。第一次複查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多餘的粘結劑,檢查一下正中和非正中咬合接觸,口腔衛生宣教等。在複查的時候去除粘結劑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對粘結劑聚合的影響。檢查橋體和固位體上正中?和非正中?時是否有咬合高點或?干擾,及時去除?干擾,另外就是對患者的口腔衛生評估和給於必要的口腔宣教。粘結橋使用的注意事項的交代,一旦有脫粘結的情況應該定期複查,解決。

第二次複查一般是半年到一年,對患者的粘結橋檢查是否有脫落,齲齒。以及牙周情況的檢查。

粘結橋的併發症

粘結橋的臨床風險:粘結橋的併發症主要有脫粘結,然後是基牙變色,齲齒,崩瓷,牙周病等等

(一)脫粘結

脫粘結仍是粘結橋失敗最主要的原因。Goodacre等(2003年)綜合共48份研究7029份病例,發現共1481例發生脫落,平均脫粘結率為22%,

(二)基牙變色:

由於金屬翼板的存在和基牙切端的半透明性,使得有部分患者基牙修復後出現色澤透青,發暗,因此對美觀要求高的患者不宜選用金屬翼板的粘結橋。Goodacre等(2003年)[6]綜合共五份研究表明基牙變色平均發生率為18%。

(三)齲齒

由於粘結橋邊緣多位於自潔區,以及樹脂粘結劑的套用,使得粘結橋的齲齒髮生率並不高,粘結橋的基牙齲齒主要發生在雙端固定橋一側脫粘結而患者未察覺或未及時處理的情況下。Goodacre等(2003年)[6]綜合22份研究共3426例病例,齲壞242例,平均發生率為7%,

(四)牙周病:

粘結橋多設計為齦上邊緣,所以對牙周的影響較小,或者雖然有統計學意義,但臨床上影響不大[51]。粘結橋對牙周的影響和粘結橋齦緣位置的設計,粘結橋舌面翼板的突度和齦緣懸突和患者的口腔衛生習慣有關係。Ola Hasson[18]等研究表明平齦或齦下齦緣位置設計的粘結橋的出血指數高於齦上設計的粘結橋。Wood等(1996)[3]研究了粘結橋的修復學指征和牙周健康的關係後認為,齦緣的位置、外展隙的設計是否有利於清潔和基牙牙齦退縮和附著喪失有關。而邊緣的懸突和牙周健康關係不大。認為基牙的菌斑指數,探針深度和附著喪失和對照牙有統計學意義,但臨床意義不大。Al-Wahadni 等(1999年)臨床研究認為與對照牙相比,粘結橋基牙引起菌斑堆積和齦炎加重,但不引起牙周袋的加深。

脫粘結的處理

粘結橋脫粘結一般有三種處理方法:重新粘結,重新製作粘結橋和改成別的設計如傳統固定橋。一般認為再粘結後的粘結橋脫落率高於首次粘結的粘結橋的脫落率,而重新製作的粘結橋的脫落率和首次粘結的粘結橋的脫落率差不多。可能的原因是脫粘結後再粘結時橋架和基牙的密合性下降。

(一)對於單端粘結橋而言,脫落一般是完全脫落,所以一般要是沒有橋架變形,沒有崩瓷或齲齒的話可以選擇重新粘結。

(二)多個翼板的雙端粘結橋一般不會所有的固位體同時出現脫粘結,可能其中的一個或多個出現脫粘結。在這種情況下以下幾種方法可以考慮 :去除粘結橋重新粘結,去除脫粘結的固位體改為單端設計,重新製作粘結橋,改為別的修複方式如傳統的固定橋。

取下粘結橋重新粘結

對於基牙很少預備的情況,取出粘結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用常見的去冠器鉤住橋體齦端或翼板的下緣朝就位道相反的方向震動就可以取下,一般不會引起釉質的劈裂。而對於有固位型如針道,軸溝等輔助固位的固位體,在取出粘結橋時一定要注意防止基牙的釉質折裂,儘量小心不使用暴力,注意粘結橋取出的方向一定要和就位道的方向相反。必要時可採取分段去除和磨除固位體的方法,還有學者建議用超聲法取粘結橋。如果出現釉質的折裂,如果能用樹脂修補的話可採用樹脂修補的方法,或者改用傳統固定橋設計。取出粘結橋以後可用50微米的氧化鋁顆粒噴砂去除殘留在金屬橋架上的樹脂粘結劑,基牙上的殘留樹脂可用超聲震動或用拋光車針去除。然後試橋架密合後隔濕,重新酸蝕粘結。有學者建議用同種樹脂粘結有利於新粘結劑和殘留的粘結劑之間形成良好的結合。

去除脫粘結的固位體改為單端設計

如果基牙預備少的雙端粘結橋的一端出現脫粘結,或反覆出現一側翼板的脫粘結,或另一側固位體很難在不損害基牙的情況下取出的情況下,可考慮去除脫粘結那側的翼板,改為單端設計。可用高速車針將鬆動固位體去除,將斷端尖銳的部分圓鈍、、拋光,使和橋體部分移行,有利於菌斑控制。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決定改為單端粘結橋之前一定要對單端粘結橋進行評估,在橋體受到正中和非正中?力時是否能對抗基牙的旋轉和移位。

重新製作粘結橋

對於設計不合理導致脫落的粘結橋,或者脫粘結後橋架不密合,或者出現崩瓷和牙體劈裂等情況時需要重新製作粘結橋。

改為別的修複方式如傳統的固定橋

對於反覆脫落的粘結橋,或者齲齒或牙體劈裂後基牙無法提供足夠的可粘結面積時可考慮改用傳統固定橋設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