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狀結構

粒狀結構是土粒在有機-無機膠體和鈣離子作用下膠結而成的多級團聚的似立方體結構。可以分為全自形粒狀結構,半自形粒狀結構和全他形粒狀結構等。其形成分兩個階段。影響團粒結構形成的因素來自兩個方面。

粒狀結構(granular texture)
岩石中同種主要礦物的粒徑大小相近或大小不等的全晶質結構。常見於深成岩中。根據礦物顆粒的自形程度,可以分為全自形粒狀結構,半自形粒狀結構和全他形粒狀結構等。
粒狀結構是土粒在有機-無機膠體和鈣離子作用下膠結而成的多級團聚的似立方體結構。結構體長、闊、高三軸大致相等,具有平坦或彎曲的表面,形似球狀。其直徑約在0.25~10毫米之間,農業上最理想的為2~3毫米。團粒內有毛管孔隙,團粒間有非毛管孔隙。具多孔性、水穩性和機械穩定性。其形成分兩個階段:①原生或次生礦物顆粒,經無機粘粒之間的凝聚和有機-無機的複合等作用,形成復粒或原生微團聚體(直徑<0.25毫米);②微團聚體在有機膠體參與下,再經粘結、膠結、根毛和菌絲體的固結等作用而成為團聚體。影響團粒結構形成的因素來自兩個方面:①膠結物質的種類和數量。腐殖質是最重要的膠結劑,含量愈高,土壤的團粒化和水穩性愈高;吸附性鈣離子有利於團粒的形成和保持,鈉離子則相反。②外力的推動作用。乾濕交替、凍融交替、根系穿插等產生的擠壓、推動作用,可促進土壤團聚體的形成。團粒結構是土壤肥力的基礎。有團粒結構的土壤,既保水又保肥,對作物能同時提供足夠的水分、養分和空氣,因而是一種較理想的土壤結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