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芭蕉

名稱

大蕉(廣東)粉芭蕉(雲南)

形態特徵

植株叢生,高3-7米,具匍匐莖,假莖厚而粗重,多少被白粉。葉直立或上舉,長圓形,長1.5-3米,寬40-60厘米,葉面深綠,葉背淡綠,被明顯的白粉,基部近心形或耳形,近對稱,先端銳尖或尖,葉柄甚伸長,長在30厘米以上,多白粉,葉翼閉合。穗狀花序下垂,花序軸無毛,苞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以上,脫落,外面呈紫紅色,內面深紅色,每苞片有花二列,雄花脫落。花被片黃白色,合生花被片長4-6.5厘米,離生花被片長約為合生花被片長之半,為透明蠟質,具光澤,長圓形或近圓形,先端具小突尖、錐尖或捲曲成一囊。果序由7-8段至數十段的果束組成。果長圓形,按長寬比例較短粗,果身直或微彎曲,長10-20厘米,稜角明顯,果柄通常伸長,果肉細膩,緊實,未成熟前味澀,成熟時味甜或略帶酸味,但缺香氣或微具香氣,無種子或具少數種子。劍頭芽假莖紅色,帶有極多白粉而呈淺黃綠色。

產地分布

我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及雲南等地均有栽培。原產印度、馬來亞等地。

本種提示

本種為一栽培種,品系及品種繁多,變異也很大。在國內栽培的品種有大蕉(別名鼓錘蕉)、龍牙蕉(別名過山香、沙香)、粉蕉(別名糯米蕉、牛奶蕉、灰蕉)、暹羅蕉、西貢蕉(別名粉芭蕉、灰芭蕉、西貢芭蕉、普通芭蕉、高腳芭蕉)、牛角芭蕉、酸芭蕉(別名甜芭蕉、飯芭蕉)、大芭蕉(別名緬甸大芭蕉)以及美蕉等等。本種的親本來源,據文獻報導,可能是經過人工選育的野蕉的二倍體、三倍體,或為野蕉與小果野蕉的雜種多倍體。如雲南廣泛栽培的粉芭蕉(或稱西貢蕉),明顯系經過人工選育的野蕉三倍體,因此其學名亦可用 M. balbisiana Colla (BBB) 來表示,而龍牙蕉(別名過山香,沙香)則具備野蕉和小果野蕉兩親本的特徵,一般認為系這兩個親本種的雜交種,因此,其學名亦可用 M. acuminata Colla X M. balbisiana Colla 來表示。

藥用價值

【傣藥】喝貴地罕:根治頭暈眼花,失眠,小兒發熱,咳嗽,四肢癢瘡《傣藥志》。【拉祜藥】阿波:莖汁、根中分泌的膠狀物治頭暈眼花,失眠,小兒發熱,咳嗽,四肢癢瘡《滇省志》、《拉祜藥》。
根、果實、皮:甘、寒,微澀。根:清熱,涼血,解毒。用於熱喘,血淋,熱癤癰腫。 果實:止渴、潤肺,解酒,清睥滑腸。用於熱病煩渴,便秘,痔血,脾火盛者食後能止瀉止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