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米迪運河蜿蜒流淌360公里,各類船隻通過運河在地中海和大西洋間穿梭往來,整個航運水系涵蓋了船閘、溝渠、橋樑、隧道等328個大小不等的人工建築,創造了世界現代史上最具輝煌的土木工程奇蹟。運河是在1667到1694年間挖掘出來的,它為工業革命開闢了一條航線。運河設計師皮埃爾·保羅·德里凱創造性的構思,使運河與周邊環境巧妙地融為一體,從而產生一種和諧美的效果,堪稱建築技術史上的佳作。
在米迪運河流過的法國南部優美的自然景色中,散布著眾多中世紀的小鎮,羅馬時期、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遠古洞穴遺址,古老的葡萄酒莊園,小巧精緻的特色博物館。沿著運河遊覽,在任何一處停下,遊客都可以發現和品味獨特的文化和鄉土氣息。儘管如此,作為世界遺產的米迪運河構成卻極為單純。
其河道由5部分構成:即240公里的主河道,36.6公里的支線河道,兩條引水用的水源河道及兩小段連線河道,總計360公里,另外包括運河上的328座各類船閘、渡槽、橋樑、泄洪道和隧道等建築工程設施,其中船閘就有65座。它代表著內陸水運技術在工業社會發展到的新水平,突出了運河本身的水利工程性質和技術特色。
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C(I)(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遺產描述
1666年10月,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授權皮埃爾?保羅?德里凱(1604-1680),建設後來成為17世紀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項目之一的米迪運河。
建造布里亞爾運河(1642)時,船閘技術及時高海拔直水道的運用已臻完美。僅僅幾十年後建造的米迪運河,其目的是連通大西洋和地中海,“通過避開直布羅陀海峽、海盜和西班牙國王的船隊,促進貿易的繁榮”,並“大大提高朗格多克省和吉耶納省的優勢”。該運河有時被稱作朗格多克運河或雙海運河。
該運河從土魯斯到托湖,長達240公里,共動用了12000個勞動力,包括600名婦女,耗時15年,創造了在技術上領先於其時代的工程業績。其中最突出的方面有:
位於黑山山丘的聖費雷奧勒大壩。該大壩是當時最大的大壩(頂部長780米,底部長140米),運河所有的水都來自該大壩。
船閘的數量,總計63個。在豐瑟拉恩,由八個船閘組成的階梯延伸不足280米,其間的水位落差為21.5米。德里凱將這一超凡的水上階梯獻給了他的出生地貝濟耶城。
勒皮德爾引水橋是法國建造的第一個運河橋,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橋之一。它受到路易十四的大工程師沃邦的高度讚賞。沃邦以此為基礎,在運河上又建造了其他引水橋,其中大部分如今依然保存完好。
最後是馬爾帕斯隧道,世界上第一個可以航行的地下運河河段。隧道長達173米,建造在羅馬的昂瑟呂恩城一度所在的山腳下的某個地方。
德里凱的天才在於為運河尋找水源。他同一組水文專家合作,對自己非常熟悉的黑山山丘地區進行了勘察,挖掘了一個長70公里的水道網,以排放小支流的水並將黑山的水從運河的最高點(海拔194米)納魯茲關引向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的分水嶺。
皮埃爾·保羅·德里凱死於1680年10月1日,其時工程尚未竣工。他的兒子馬蒂亞斯下令於1681年5月15日進行首次試航。兩個多世紀中,這條運河不負眾望,給流經地區帶來了繁榮。貨物和旅客都沿河運送。運載葡萄酒的馬拉大型平底船、小船和駁船往返於兩岸間,船閘管理員、駕駛員、馬車夫駁船船員、旅行推銷員及商人則在岸上忙個不停。
如今,米迪運河已不再運送貨物,但隨著水路旅遊業的發展,它又重現生機。成千上萬的業餘水手來到這裡,沿著它彎曲、陰涼的航道漂流而下,他們在沿途會發現因技術的巧妙和建築的精緻而創造的奇蹟,這一切都與周圍的鄉村和諧地融為一體。米迪運河1996年12月7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管理
遺產總監伯阿松先生特別介紹了國際社會越來重視管理規劃的編制,以此為手段協調文化遺產利益相關者的關係,實現統一的目標。但是米迪運河在1994年申報世界遺產時並沒有專門的管理規劃。由於歷史原因,法國的地方鄉鎮(commune,法國最小的行政單位)相當獨立,難於統籌協調,雖然有些鄉鎮已經開始自發組織起來共同保護和開發運河資源,但到目前為止仍未有總體管理規劃出台。米迪運河現在基本上在原有的管理體制下運行。
在政策法規方面,米迪運河適用的法規是《公共水域及運河條例》,該條例管轄法國境內所有水道。條例中設有專門章節(第236-245)規定米迪運河的管理,米迪運河也是《條例》中唯一一條享有專門章節規定的法國境內水道。其中第245條規定了運河管理部門和沿線鄉鎮對運河的保護和維護職責。米迪運河上早有若干設施在1913年的法令中被列為歷史紀念物,還有若干遺址和景觀也在1930年的法令中列為受保護遺址和景觀。
在管理體制方面,米迪運河的永久財產權曾在1666年授予設計師里蓋先生及其繼承人,1897年國家將其回購。目前米迪運河的管理分國家級和地方級。國家級涉及的行政管理部門有土地、裝備與交通部、環境部和文化部,具體管理機構為法國航道管理局(VNF),這是1991年成立的國家公共事業單位。在地方,涉及的行政管理機構有圖魯茲大區航管局。國家建築與城市管理局負責受保護遺址和景觀的管理,具體通過大區環境管理局進行管理;文化部下屬的大區文化管理局專門管理列入名錄的歷史紀念物。
在最初的規劃中,米迪運河將視線所及區域都劃定為緩衝區,但事實證明此舉不夠現實。因此現在建議的緩衝區僅限於運河沿線鄉鎮範圍內(在某些地段,如果鄉鎮以外的地方會對運河產生直接影響,則將其納入範圍),以便進行有效的管理。米迪運河申報世界遺產的長度為360公里長,面積11.72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2014平方公里。
在運營方面,2007年有10000隻遊船通過米迪運河卡爾卡松(Carcassonne)文化至雷塘(l’EtangdeThau)段,比上年增長6%。除旅遊收入外,米迪運河的經營收入還包括沿線農業灌溉水費、管理範圍內的土地、房屋、設施租賃等。
遺產的構成
米迪運河穿過法國南部地區,優美的自然景色中,散布著眾多中世紀的小鎮,羅馬時期、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遠古洞穴遺址,古老的葡萄酒莊園,小巧精緻的特色博物館。沿著運河遊覽,在任何一處停下,遊客都可以發現和品味獨特的文化和鄉土氣息。
儘管如此,作為世界遺產的米迪運河構成卻極為單純,其河道由5部分構成:即240公里的主河道,36.6公里的支線河道,兩條引水用的水源河道,及兩小段連線河道,總計360公里;另外包括運河上的328座各類船閘、渡槽、橋樑、泄洪道和隧道等建築物水工設施,其中有船閘65座。
對其遺產構成分析,應有三個原因:其一,突出運河本身的水利工程性質和技術特色。米迪運河之所以被列入世界遺產,在於它代表著內陸水運技術在工業社會發展到新水平。其二,運河沿線的其他類文化遺產已列入相應歷史建築或歷史地區得到保護。對遺產分類加以保護,有助於保持文化遺產的多樣性和個性。其三,保證管理的可行性,減少利益相關者矛盾,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針對性和效率。
運河遺產的完整性,不能依靠將龐雜類別的遺產捆綁在一起來體現,而更重要的是運河河道本身及其功能的完整保存與實現。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米迪運河蜿蜒流淌360公里,各類船隻通過運河在地中海和大西洋間穿梭往來,整個航運水系涵蓋了船閘、溝渠、橋樑、隧道等328個大小不等的人工建築,創造了世界現代史上最具輝煌的土木工程奇蹟。運河是在1667到1694年間挖掘出來的,它為工業革命開闢了一條航線。運河設計師皮埃爾·保羅·德里凱創造性的構思,使運河與周邊環境巧妙地融為一體,從而產生一種和諧美的效果,堪稱建築技術史上的佳作。